
作为一种纪年方法,天干地支相传出现于夏朝,或者更早。有“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事物纪原·卷一》引《事始》),和黄帝使“大挠作甲子”(《吕氏春秋·尊师》“黄帝师大挠”高诱注)等说法。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但《诗经·小雅》中,就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将“午”与“马”相对应)句;而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出土的简册甲种《日书·盗者》篇中,十二生肖已几乎完整出现。这样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戌亥,就大体上和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相配了。从此,每一个年份,都有了自己的肖年;每一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属相。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一般认为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和对动物的崇拜有关。古人观察到,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刚好会合十二次,岁星(木星)十二年转一周天,于是就把十二年定为一纪。为了让十二年的时间好记,又配上了地支和属相。
常有人问:十二生肖为何只有龙是虚拟的?
首先,不能绝对地说龙是虚拟的。龙的本质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力的感悟、认知和神化。宇宙力是由明物力和暗物力构成的,明物力是人类既能感悟到也能观测到的力,暗物力是人类可以感悟到但不能观测到的力。以此观点来看,龙其实是存在的,只是作为宇宙力尤其是属于宇宙力组成部分的暗物力的代表和载体,人类的肉眼看不见而已。那么,龙的形象不过是中华先民用看得见的一些动物的零部件和一些天象的形态,组合成一个形象,来展现他们所感悟到但看不到的包括暗物力在内的宇宙力而已。

其次,十二生肖需要一个核心、一个“领袖”、一个代表者。十二生肖中,其它十一种生肖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惟有龙是神物,神物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龙集纳、容合了众多动物和天象的力量,在十二生肖中能量最强、威力最大,其它十一个动物都不可比肩,做“领袖”顺理成章。于是,龙就成了十二生肖的“领袖”,尽管它不是第一个出场(走在领袖前面的,一般都是“鸣锣开道”的)。作为“领袖”的龙,在一天中对应的是辰时(清晨7时至9时),在一年中对应的是春三月。辰时,太阳初升,朝气蓬勃;春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万物萌动,农活开始:两个时间都比较重要,所谓“一日之计在于辰,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般来说,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命运关系不大。但有一些属相如龙、马、牛、猴等,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情志激励作用。大概率来看,属龙或小龙的人有出息、成大事的人似乎相对多一些,如古代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等,近当代的政治家毛泽东、邓小平,教育家蔡元培、文史学家郭沫若、表演艺术家唐国强、作家贾平凹等。
十二生肖里,有龙无凤,但有鸡,而鸡,则是凤的排在第一位的模特儿或者说取材对象。凤的形象中,也有多取材于鸡者。
于是,在中国农历的丁酉鸡年到来之际,笔者曾郑重地发出过一个倡议:《改生肖“属鸡”为“属凤”》。四项理由:第一,鸡是凤的重要的取材对象,所谓“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第二,鸡在中国人的话语中,尽管有不少好的指称、寓意,但也有贬义的指代,而凤的文化精髓是和美,几乎没有贬义。第三,属相属于生肖民俗。民俗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习俗。民俗有传承性,也有变异性。既然大家能“约定俗成”属鸡,也就能“约定俗成”属凤;第四,将属鸡改为属凤,有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男女平等、社会和美。

(2021年12月9日。上下图采自网络)
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