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联评论【黄陂诗联李集分会】154期小雅女士登黄鹤楼小记
![]()
一
今天翘班了,和女儿一道重游了黄鹤楼。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记得上一次游黄鹤楼是女儿上小学的时候,隔现在差不多二十年了。 二十年来,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古迹文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那些古迹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未必尽人皆知。十几年来我的变化也很大,从惶惶不可终日的浪费时间听取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闻八卦到某一刻的因缘际会之下读许多古诗词话、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品级走向新的起点、迈出新的步伐,再登黄鹤楼对于我来说意义也非同一般了。
对于武汉人来说,黄鹤楼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观了。照理生活在武汉市的人要去参观黄鹤楼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也犯不着煞有介事。而我经常心心念念,却很少化为行动。这次我是如此郑重其事,仿佛要去看望一个久未谋面的故人,见面后的亲切自然又如同从未分开似的。 与以前懵懵懂懂跟风似的游黄鹤楼不同的是,我今天是带有了特别礼物的,这礼物便是我那颗向往倾慕之心。这也源于我对登临过黄鹤楼的李白、崔颢等等大诗人的人品的景仰和诗品的领悟。
二
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鹊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登上黄鹤楼,无人不想到这两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或许会如我这般不自觉地吟诵起来,它们背后隐藏的故事也是那么真切动人。崔颢的《黄鹤楼》56个字经典凝练,字字珠玑,“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境苍茫浩渺、愁绪满怀。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意蕴绵长浓厚、情深似海,“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仙李白让贤的传闻美谈让一代代的文人雅士觉得意趣横生、妙不可言。我也有一样。遗憾的是那时的景色已不复存在,我今日登楼看到的已是沧海桑田另一番景象了。
三
前几天看了青年作家蒋某某的一个访谈视频,谈到了关于文学和建筑的联系。她说,雨果当年出版《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发表过惊世骇俗的“文学杀死建筑”的言论,雨果大抵想要表达是人们在文学中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精神满足和净化,不必去教堂。去年巴黎圣母院被烧的时候,很多人悼念它联想的多是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获悉的爱情故事,这说明什么呢?她认为,文学不是在杀死建筑,而是在成就建筑。
说到中国的名楼,多与诗词或诗人分不开。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扬天下,到底是诗人成就了名楼,还是名楼成就了诗人?似乎陷入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套路。我以为是名诗名篇成就了那些名胜古迹。 如蒋方舟所言文学成就了建筑,那么我们的诗歌成就了黄鹤楼的千古传奇。
四
从古到今,有多少历史故事的发生都关乎黄鹤楼,又有多少诗客骚人在黄鹤楼留下了他们的杰作,不胜枚举。虽然黄鹤楼遭受了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多舛命运,也许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二千年来,她不仅是人们心中屹立不倒的地标性的景观,更是灵魂的至高之地。
自崔颢赋得传世名诗《黄鹤楼》以来,时光又过了千载,黄鹤楼像一个冷静的智者,挺立在蛇山之巅,看朝代更迭,观风云变幻,体人来人往,察芳草青黄,品春秋代序江水东逝,望千帆过尽白浪滔天。若没有这个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我们读到的多少诗词典故历史传说就找不到相应的依托和寄寓,这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再次登上这个让今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我对黄鹤楼的爱用一句“心潮逐浪高”足以表达。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黄鹤楼是灵魂锻造不可或缺的图腾,她所承载的人文情怀意义深远。
五
现如今长江边上再也看不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江景,幽静的雅趣和浓郁的乡愁只能在诗中去找寻,从远远近近车流如潮中再也难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浩渺之感。 四周鳞次栉比灰色楼房把黄鹤楼裹得严严实实,日夜加班的现代化大工厂的轰隆声、昼奔夜驰汽车的马达声把人们的诗情淹没殆尽,逼仄狭小的空间击碎了人们心中的空灵壮美,使幽思没有容身之地、乡愁没有出头之日。怅然若失,或许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乡愁在心头。 唯有在这些经岁月的淘洗留下的文化墨宝中,在这些传承千年、吟哦至今的古诗词中,才能找到一丝丝乡愁的痕迹和证据。
也许周围的环境和景物可以发生变迁,而记录着黄鹤楼风雨晴晦的文字和诗词意蕴将不会发生改变。但愿在这片留下了诸多圣哲伟人、名流诗客脚印的荆楚大地上,黄鹤楼能成为人们精神图腾的永恒实证,和那些与黄鹤楼命运息息相关的诗词文章一道万古流芳、悠远绵长。
六
说到乡愁,一定离不开绿树掩映,离不开芳草萋萋。若没有红花绿柳,若没有青山绿水,我们乡愁就没有舒展的凭据。那或许也算是乡愁,是一种极致的乡愁。若让钢筋水泥霸占了大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花草树木没有立锥之地,见不着大自然生命的勃然兴起,到处充满了世界末日的死灰般的沉寂和荒凉,人们眼中期盼、心中热情,更不知感由何起、情向何伸。那时候人们的情绪就不叫乡愁,叫绝望。
我常常自问:什么是乡愁?乡愁或许是对故园风物的一种眷恋,是对大自然景色的一种回归和向往,是对生命现象的一种返朴和反哺的深情投射。
后记
登黄鹤楼
惯看长江水,鲜登黄鹤楼。
偶发思古意,无处觅鹦洲。
车水穿八道,云霾罩四周。
太白如再访,定会写新愁。
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诗句里,我们知道了黄鹤楼“搁笔亭”的来历。而我从中并没有学到自视天赋极高的李白谦恭的一面。前几天起了个头的文字,然后就是写写停停,终是没有诗仙“搁笔亭”的高度。
真正体验了一把半瓢水晃荡的不禁之感。中文系毕业的女儿一直说我的文章是小学生的作文,我竟没有一点点羞赧的意思。
(——初稿起于2020年9月9日,末次修改于2021年11月26日)
![]()
【摄影创作】来自网络
【本期工作人员】
主编:刘德芳;
组稿:季风;
审稿:宋志清、邓圻陵;
制作:宋志清;
发布:朝花夕拾、故乡的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