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白云下面,茨淮新河在静静地流淌。过了码头向南,便是茨淮新河后的观景平台,我比从前更靠近海河,它就在我的脚下铺开,四面八方吹来的风牵引着碎浪盈盈,忽东忽西,我不得不俯下身凝神静听一条河流的声音。数千年前,孔子用逝者如斯感叹一条河流,而今日,在这变化极速的时代之中,终究还有着历久不变的大河流淌,没有人能够独占一条河流,却可以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试着与河流同频而歌。

“新中国人工第一河”的茨淮新河展开,自颍河左岸茨河铺开茨淮新河源头茨河闸、阚疃枢纽、罗集大桥、上桥闸、茨淮新河入淮口、立仓再向东至怀远县荆山南入淮河,全长134.2公里。1971年11月20日动工,至今已经过去50周年。在茨淮新河建设过程中,有180余万民工参战,建设工地上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不难想象,春天到来时,茨淮新河两岸随处可以在此观看万树开花、争相斗艳的景色,秋天到此可以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

横渡茨淮新河的游泳爱好者背着橙色的浮球,三三两两在水上弥散开来。茨淮新河的水越来越清,在河里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没有什么蛙泳、蝶泳,全部是自由泳,自由的姿势,晃晃膀子而后蹬蹬水,我们的祖先最初就是这样在河中游进,身边有鱼、水鸟和无边无际的阳光。
“你早上来呀,早上就有女的了,游得可好了。”见我四处拍照,在茨淮新河里踩水热身的大爷高声招呼着。
“这水深不深呀?”我好奇。
“深呀,这是茨淮新河,我扎下去,这水怎么也得有十米二十米。”大爷指了指茨淮新河中心的方向。他没有精确的标尺,对于茨淮新河水深度的感知完全源于自身的估计,也许茨淮新河远比他想得更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深度本是河流的事情,又何必拘泥于测量的数字,茨淮新河河流的深浅不会影响他的心情,游到对岸去,再游回来,享受游泳带给他的快乐,这是数字无法度量的。
在远离游泳者的一段河道,垂钓的人在安静地等待,完成一场钓钩与鱼获之间的残酷游戏。偶然会有一条肥壮的河鱼跃出,如银色镰刀割破水面,躲过了巡弋的水鸟,也躲开了垂钓的鱼钩,在空气中展了展身子,扑通一声,消失不见。
一人、一伞、一钓竿,垂钓者大都独坐一处,互不干扰,也少有交流,偶有相伴钓鱼的人,也只是轻声低语,生怕声音传到水下,惊扰了巡游的猎物。
“管一管是对的,头几年茨淮新河河上都是逮鱼的,不论多小的鱼都捞上来,你说,那么点小的鱼苗子,你捞上来干嘛呢?”钓鱼的大叔撑起鱼竿,重新放上鱼食,手腕一甩,钓钩便再次沉入水下,只露出水面上一小节银色的鱼线。
啪嗒──他身边的钓桶里,一尾鱼扑腾了下身子,细碎的几点水花溅了出来。鱼,是垂钓者对河流永远的信心,因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依赖着它。游鱼是河流的活力,缓慢游动,不动感情,垂钓的人固执地相信茨淮新河河流会通过鱼获传递接纳的信息。
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年前瞥见的那条河流已经被保护利用起来,那些基本的东西,河水、游鱼、以及茨淮新河边丛丛摇曳的芦苇依旧如故。大风吹着,把大块的云朵吹向河流的一端,那茨淮新河水忽又阳光灿烂起来,云在流动,光在流动,河也在流动。
上面是蓝得有些古旧的天空,茨淮新河从一片蓝天下开始,它不是笔直的,就如同这世上众多的河流一样,如果给一条河足够的时间,他们最终会自己弯曲,故而站在茨淮新河边远眺,总有那么一个方向会让你觉得自己被它所拥抱,内心一如天空般明澈,感激这生机蓬勃的人间。
通过查找大量图片、文字的详细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茨淮新河两岸人民建设茨淮新河绿色生态屏障的过程,而且聆听了他们对远景规划的展望。这里的未来将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此情此景,我们记住了茨淮新河两岸党和政府及人民的付出和奋斗。身感其境,不得不产生联想: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生态文明也是造福于民、功在千秋万代。人们生活在优美的绿色环境中,同大自然和谐共处。白天头上是蓝天白云,夜晚仰望皓月繁星,呼吸着清新空气,所到之处绿色盎然,这样才会有幸福感、自豪感。由此,我又想起《在希望田野上》的一句歌词: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编辑/文字(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