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與剽 / 李怡樂
我們不能以一個字,或一句詩的異同來評判是非。最好是冷靜地分析,對比詩的主題思想,創作技巧,修辭運用是否鬼使神差的“巧合”,進而作出正確的判斷。
和權“玩彈”與王勇“完蛋”
和權詩集《回音是詩》(2012年)裡,筆者注釋: “玩彈”與“完蛋”諧音。對比詩的第一段,同是小孩(小夥伴)玩玻璃彈(彈珠)。第二段同是大人(老政客)玩核彈(查漢語詞典。核彈: 原子彈,氫彈等原子武器的統稱。)
【詩對照】
《玩彈》 。和權
小孩 玩
玻璃彈
大人 玩
原子彈
氫彈
中子彈
還有遠程精準的
導彈
玩彈 玩彈
全世界
都玩彈
2011年 刊於菲律賓「詩之葉」收入詩集「回音是詩」(2012年)
李怡樂注釋: 「玩彈」與「完蛋」諧音。「全世界/都玩彈」兩層意思:一丶全世界「大人」,都武裝到牙齒。二丶全世界將因核戰爭而毀滅,都完蛋。
《完蛋》 。王勇
一群小夥伴
玩彈珠
一群老政客
玩彈核
2017年9月29日 菲律賓聯合日報「辛墾」
吳天霽“射殺夕陽”與王勇“射擊”
同“射”(動詞),同手姿,同“夕陽”(射之對像)。
【詩對照】
《射殺夕陽》 。吳天霽
一九四三年以後
他只記得
一把武士刀
與他父親的
密切關係
以後
他的眼睛反覆敍述一個故事
一到了黃昏
便舉起手當作機關槍
向夕陽射殺過去
1980年「耕園特刋」收入吳天霽「跨世紀詩選」
《射擊》 。玊勇
太陽旗
比太陽還刺眼
坐在輪椅上
爺爺習慣用手指
瞄準夕陽
2009年9月29日 收入「王勇小詩選」
莊垂明“拐杖”與王勇“拐杖和煙鬥”
比較兩首詩的主角,同樣是老人。以年齡而論,莊詩稱“父親”,王詩稱“爺爺”。
兩首詩同樣寫“拐杖”,及其問號的形像“?”。
恕筆者多言幾句。其差別是,莊詩描述了“父親”和“拐杖”的親密關係。“拐杖”,是“父親”人生路最後一程的扶助者、依靠者。當父親衰竭了,拐杖也無能為力,被“掛在床邊的牆壁上”,形成引人深思懸著的問號。
問號只是皮相,詩人在此有兩個並列的暗示: 對“父親”健康的憂慮;臥床不起的老人的心態。筆者認為,那是一句話的”?“----”問天假我幾何年?”
相比較之下,顯而易見,王詩高度濃縮了內涵豐富的莊詩。把“爺爺”、“拐杖”、“?” 擠進不足十個字於詩的第一段。
【詩對照】
《拐杖》 。莊垂明
拄杖出門的父親
時常在路上跌倒
跌倒了又再撐起來
然後他會笑著說:
街路再長,也長不過
我手中的拐杖
柱杖出門的父親
現在不再出門了
他的世界
已經縮成一張
簡陋的床
柱杖出門的父親
把他的拐杖
掛在床邊的牆壁上
使它看起來很像一個
塗在畫布上的
巨大的問號
1981年
收入詩集「瞭望台上」
(2001年出版)
《拐杖和烟斗》 。王勇
爺爺的拐杖
靠在墻角
?
爸爸的烟斗
躺在抽屜裡
!
周粲“挖耳小記”與王勇“掏耳屎”
“挖”和“掏”,功能性類同。在兩首詩中,都一樣作為及物動詞,且所及之物同樣是“耳朵”。挖(掏)出來的,也同樣是那些沒有根據的話(流言;謊言)。很顯然,這都是人為的“巧合”。
非馬“蛇”與王勇“蚯蚓”
“蛇”“蚯蚓”,雖不是同類動物,但有身體柔軟,圓而長的共同特點。“蛇”,“再直的路 也走得曲折蜿蜒”,而“蚯蚓”,“把筆直的路 也走得彎曲崎嶇”。兩者的行動狀態,基本上是一樣。或許,這是個有趣的“巧合”。不過與“蚯蚓”同年同月,還有一首“醉”:
正步不走
走舞步
直路不走
走彎路
滿嘴
吐不出像牙
2012年7月18日 收入詩集《王勇閃小詩》
此詩竟然跟非馬1977年”醉漢”的第一段”撞衫”。請看:
醉漢(第一段)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條
曲折
迴盪的
萬裡愁腸
1977年6月5日
人醉了,醜態百出,卻偏偏同樣以腳步描寫醉態,打醉拳似的把直路(直巷),走成彎路(曲折)。讀者難道不覺得蹊蹺嗎?
商禽“眉”與王勇“眉毛”
兩首詩同以“翅”喻“眉”(眉毛),同以“飛翔”結尾。只是商禽優美的動態飛翔,被改換成乏味的靜態,貽笑大方。
讀者可以一一對照著分析,公道自在人心。有位網友說,若如此省時又省力,他每天可“創作”幾十首。這或許是玩笑話,不過筆者認為,我們若喜歡前輩詩人的作品,即應有一份對詩的尊重;特別是對已故菲華詩人,必須有敬畏之心。
新加坡著名作家懷鷹“抄襲與刨竊”一文中,尖銳地指出兩種“偷”的差異: “...小偷不會據為已有,很快就會將偷來的財物‘轉移’掉,文壇小偷則不同,他們是光明正大的進行剽竊,然後光明正大的印成鉛字,當成永遠的展示和紀念...”
倘若為充實自已,汲取別人的好經驗,取長補短,這無可厚非。但模仿要有創新,不要做畫虎不成反類狗的蠢事。當一篇作品發表,即是讓讀者鑒定你的文學道德的時候。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