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诗抄(新声)
李城外
元至十月诗笺结账有感
十月清仓数点诗,
日吟一首几成痴。
向阳似梦名流谱,
文革如烟后事师。
干校情怀随手记,
仕途进退任人知。
岂图风雅登堂殿,
但恐心声汇报迟。
读《胡世宗日记》
日记焉求后世功,
六十余载乐无穷。
水滴经久穿石板,
绳锯不停赛匠工。
军旅年年彰本色,
笔耕岁岁颂春风。
煌煌巨著十七卷,
战友何人可比同?
注:尾句指“日记党”。
悼李泽厚先生
青春未免趋时尚,
幸睹辉光探照灯。
美的历程不厌看,
精神向导几人争?
五七路上康德伴,
学者丛林尺杆升。
游走宇环真傲骨,
后生无泪祭先生。
注:李曾下放河南息县。
贺家乡入围全国县域
旅游发展潜力“百强”
曾几何时贫困县,
一朝脱帽勇争先。
九宫乘势松招客,
富水撑船浪变钱。
秀女深闺终出阁,
通山美景令垂涎。
百强昭示能居上,
但看金鞍快马鞭。
贺湖北开放大学
教学实践基地在向阳湖挂牌
牌挂三基地,湖开走在前。
名人彰旧址,国保润文田。
学子求佳绩,教研探美篇。
明朝丰硕果,择日且尝鲜。
注: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实践三个基地。
杨开慧同志诞辰120周年感赋
正值二九好年华,
失色天空散彩霞。
玉殒不输秋瑾辈,
魂飞只为万千家。
可堪遗简藏妻爱,
谁替骄儿溅泪花。
世上情诗多美奂,
何如蝶恋岸英妈。
注:颈联指板仓书简和毛岸英牺牲,尾句指毛词《蝶恋花》。
新华社九十寿诞志庆
电波红色东方秀,
时代风标举世夸。
音亮十八彰正义,
声高七二耀国家。
每闻要事如耽酒,
时报环球若品茶。
爱尔何须天作证,
人名无数取新华。
通山洪港四题
一、冬日重游太平山
文朋结伴上高山,
瞭望云端一路盘。
养眼太平天乙寺,
骋怀楚赣景台观。
路遥健步还强体,
树静舒心又悟禅。
何计曲弯何计坦,
且留诗兴且登攀。
二、初访北台寺
一门三进士,宋代有奇观。
皇赞吴中复,吾寻铁御官。
龙图书院在,遗迹几人瞻?
贵桂谁能辨,车田热泪弹。
注:中复为宋"铁御史",传说"吴三贵"被大顺军余部误作吴三桂,后人遭灭顶之灾,今车田无吴姓矣。
三、赠药庐主人舒思文
闻说小地产高人,
洪港重来乃信真。
卖药为生尝百草,
以书作友会千军。
雅斋常进稀珍本,
矮个时呈艳美文。
休看此身非显贵,
胸中气象自吞云。
四、赠沙店中学葛梦
幸作乡村一教师,
青春筑梦正当时。
须知沙店能磨砺,
但信才学可展施。
小树未来结硕果,
园丁他日站高枝。
强国有我铭心底,
苦辣酸甜乐享之。
初登通羊镇望城台
良晨徐步走,独上望城台。
牛塔头迎面,马槽诗韵还。
新区堪瞩目,旧貌费疑猜。
乡恋如陈酿,常温壮我怀。
注:颔联指牛头塔尖与马槽桥诗碑。
“双十一”寄北
网购脱单不赶场,
书斋沉醉笔生香。
京城米贵居非易,
租室楼高静却忙。
中戏博士文有种,
鄂南骄子梦无疆。
果实那会从天降,
熟了时节韵味长。
读十九届六中会会公报有感
年方花甲何其幸,
决议三回历两遭。
七大总结夯伟业,
六中全会定风标。
核心确立民福祉,
宗旨不移梦固牢。
温故时时习务必,
崭新答卷考分高。
成园弟生日有寄
手足缘份几十年,
五次三番谢赠言。
微信难离疑患病,
宏图大展始安眠。
向阳抢救休停步,
金矿深挖莫缓延。
异地何须同打虎,
时常牵挂乐无边。
读汪兆骞先生
《民国清流》(七卷本)
盘点清流民国事,
还原真相不能欺。
名流狂狷休称怪,
雅士孤行莫道奇。
极左文坛成诟病,
挨批学界剩狐疑。
恩恩怨怨知多少,
冷眼旁观岂过时?
赠一九五医院老友司有植
每回对座笑春风,
我羡军医业务通。
酷爱藏书情有寄,
痴迷文史趣无穷。
港湾图静香城乐,
故旧贪杯美酒空。
还赞令尊思战友,
幸存生命比何功?
注:司父曾云,与牺牲战友相比,活着已是大幸,还争什么功!
重返通山沿河知青点
一
斗地战天增壮志,
满腔热血势威威。
雄鹰何惧经风雨,
雏鸟还图展翅飞。
山地厚实人渺小,
老农高尚我卑微。
却惜一场乌托梦,
代价高昂可问谁?
二
弯弯曲曲数十里,
年少独行计路碑。
帽戴知青何怕苦,
心贴父母恐迟归。
岂期前景无限量,
但盼农村有作为。
茶场如今不复在,
可怜记忆未成灰。
注:当年下放杨芳公社沿河茶场。
通山访算盘收藏家明平友
叠叠重重千余种,
湖北藏家数第一。
加减乘除不忘却,
晋级退位未穷期。
谁无旧物朝朝恋,
幸有明君日日迷。
如意算盘独自打,
更添史鉴续传奇。
注:明撰《中国算盘史鉴》。
孟清画廊雅集有赠
通山出秀女,筑梦付丹青。
雅号狐仙子,领班姊妹兵。
杜鹃开大幕,巧手绘咸宁。
又醉新图美,何须妄点评。
读《聂绀弩旧体诗
全编注解集评》
通览聂诗超六百,
如痴如醉竟无眠。
未愁炼狱耽奇句,
敢笑含冤铸美篇。
当代骚坛排榜首,
几人傲骨可齐肩?
侯公沥血呕心注,
惭愧群蛙望井天。
注:侯井天穷毕生之力注聂诗。
悼念方明先生
中华绝响美声音,
魅力谁人可比拼?
德艺双馨交口赞,
羞煞国脸赵花心。
作者简介:
李城外,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家学会会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开放大学客座教授,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国家行政学院大讲堂、首都师范大学、“荆楚社科讲坛”“长江讲坛”和全国各地学术会议讲学,赴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学术。在《人民日报》《传记文学》《新文学史料》《新华文摘》和《江汉论坛》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并在国家级、省、市级多家媒体开辟个人专栏,著有散文集《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上、下)被列为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书目;编著《向阳湖文化丛书》,其中《话说向阳湖——京城文化名人访谈录》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有日译本;著有旧体诗集《向阳轩诗稿》等。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毕业生”“全国书香之家”等荣誉。《人民画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华儿女》《中国文明网·名人》和央视等多家媒体均宣传报道其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