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章长篇小说
柳笛声声(01)
夏峻 著
第一章 去找父母
大青山的五月,是最美的季节。
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呼之欲出翩然而起,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昨夜小雨如酥,翌日天气放晴,青山如黛,绿水似练,放眼望去,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遍山的林木,才吐新翠,大青山一改往日灰蒙蒙的颓废势头,平添了几分钟灵毓秀,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万木复苏的氤氲。山坡上,各种野花,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星罗棋布次第开放,使得大青山像一个花枝烂漫的小姑娘,一路摇曳着,在山风中,颤巍巍地耸动不停。
大青山是伏牛山的支脉,处于群峰的环抱之中。进入大青山的只有一条路,道路逶迤盘山而上,因而路况崎岖坎坷不平。随着山路上下,便是一个千把口人的村子,青山绿水环绕村庄,环境倒是优雅的很。这个千把口人的村子,叫做柳沟村。在地处偏僻的大山深处,像柳沟村这样拥有千把口人的村,就算得上大村了。
柳沟村边的这条河流,也随着村名被人们唤作柳河。河流发源于伏牛山主峰,沿途汇入了好几条支流,到了柳沟村这个地方的时候,便流量大增,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更是波涛滚滚,河水奔腾发出的咆哮声,离老远都能听得见。
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正好是上个世纪的最后年头。
柳水河边,绿草如茵。一群黄牛,摇动着尾巴,悠闲地啃食着刚冒出地面的嫩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头戴斗笠,牧放着这群黄牛。距离老人不远,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席地而坐,口含刚拧制出来的柳笛,吹奏出十分动听的音乐。吹奏柳笛的小男孩,认真而专注,一副如醉如痴的模样。
这位吹奏柳笛的小男孩名叫刘迪,已经七岁了,但因为山区经济贫困,也不重视文化教育,这么大一个村子,竟然没有学校,村里谁要是想叫孩子上学,必须翻山越岭,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山外边的镇上去。村里的青壮劳力,大都去了比较大的城市打工赚钱,村里剩下的都是刘迪这样的小孩子,和爷爷这样的老人,孩子们也没人管,要么是放牛放羊,要么就是漫山遍野疯跑着玩。大青山有无穷无尽的林木,蕴藏着说不完道不尽野果,还有肥壮的野兔、美丽的山鸡,大一点的孩子,除了放牧牛羊以外,空闲的时间,就是捉野兔和山鸡。到了秋天,便是满山飘香的山葡萄、五味子,冬季飞雪了,松树上的松果,采摘下来,剥掉外边的硬壳,里边的果仁,香甜可口甘美无比。大青山成了山里孩子们心目中的“天堂”。
这些美好的东西,当然在刘迪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永恒的记忆,以至于多少年后,刘迪一想起自己的家乡,这些铭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立即便会像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一样,纷至沓来呈现眼前。然而,此时此刻,充满在刘迪幼小心灵中的,则是对父母亲的不尽的思念。
刘迪的父亲叫刘刚,年纪三十来岁;母亲叫杨琴,比父亲小两岁。父母亲都特别疼爱刘迪,春节期间,父母亲在家的那段日子,是刘迪最快乐的时候,刘迪缠绕在父亲的怀中,听父亲讲在外边打工的遇见的稀奇古怪的事,虽然有些事,像刘迪这样的年龄,并不能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却仍然聆听的饶有兴致;母亲杨琴年轻而秀气,且主家有方,里里外外一把手,堪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对爷爷,母亲百般孝敬;对儿子刘迪,母亲舔犊情深疼爱有加。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可谓其乐融融。
可惜,这样的好景,不会长久,春节过完,随着返程大军的启动,刘迪的父母同样离开家乡,去了一座南方城市。刘迪的心中有千般不舍,但他知道无论怎样,也无法留住父母的脚步,环境所迫,没有办法,大青山尽管美丽的令人晕眩,但大自然的风景,顶不了吃,也顶不了喝,有什么用呢?那时候的山里人,没有人认识到旅游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为了生存,只有外出赚钱,山里人别的没有,有的是一身使不完的力气。
父母亲进城去了,要到年底才能回来,家里就剩下了刘迪和爷爷,刘迪的爷爷,名叫刘忠,在柳沟村,辈分最大,德高望重,说出的话有时候比村干部还管用。爷爷刘忠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惯例,把那群黄牛赶到柳河边的草地上,让牛儿自由自在地吃草,吃饱了再赶到河边,让它们牛饮一通,然后躺卧在平展的绿草地上,一口一口地倒嚼着。空闲的时候爷爷也会给刘迪讲故事,可爷爷肚子里的故事,就那么几个,很快就讲完了,再没有可讲的了。经不住刘迪的缠磨,爷爷刘忠教刘迪拧制柳笛,用柳笛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这算是让这个小东西,增加了新的乐趣,刘迪一遍又一遍吹着柳笛,熟练了以后,还能用柳笛吹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刘迪可高兴坏了。
不过再好的事,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意思了,吹柳笛已提不起他的兴趣,刘迪感到难耐的寂寞。单凭爷爷所知道的,已经满足不了柳笛心灵的需要。对父母的思念再次浮现在刘迪的心头,刘迪想念自己的父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且这种思念,没有任何人有反对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刘迪父母打工的地方,离大青山太远了,坐火车也得几天几夜,刘迪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想要找到自己的父母,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越是这样,刘迪想父母的心情,便越发的顽强,只要一安静下来,就满脑子都是父母的影子,甚至昨天晚上,刘迪竟然在梦中见到自己的父母,刘迪大叫着扑向父母,父亲轻轻地抚摸着刘迪的头,母亲则是满脸疼爱地望着刘迪。刘迪高兴极了。猛地一下醒过来,发觉是一个梦,刘迪多么希望这个梦能长一些,使他自己能和父母在一起多呆一会儿。
刘忠老汉看见孙子刘迪,坐在那里发呆,知道孩子想父母了,这样的年龄,正是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可是刘迪断了奶,就不在父母身边了,五年的时间,都是刘忠来照料孙子,老汉非常理解孙子的心情,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这大青山出门打工赚钱的人多了,也不是儿子刘刚和儿媳杨琴两个人这样做,大青山地少石头多,单种地顾不住生活,青壮劳力不得不出外赚钱,然后再买粮食维持生存,留下老的和小的守住“穷窝”。
“迪,起来,走走吧,别老在那里发呆!”刘忠呼唤自己的孙儿。
“哎!”刘迪机械地答应了一声,却没有回过神,思想仍然绕在父母的身上。好大一会儿,刘迪清醒过来,看到爷爷关心地望着自己,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意识到自己思念父母有些入神了,让爷爷为自己的情绪感到担忧了。
“爷爷,广州在什么地方?”刘迪问爷爷,他知道“广州”就是父母打工的地方,因此很关心那里的情况。
可惜他问错了人,爷爷刘忠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青山,对山外的世界一点也不清楚,哪里知道“广州”在哪里,但刘忠又不想叫孙子失望,便含糊地答了一句:“老远着哪!”
刘迪对爷爷的回答很不满意,心里则想是爷爷故意隐瞒不告诉他,哼,你不告诉我,难道我就找不到?也就是在这一刻,小小年龄的刘迪,作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那就是去找自己的父母。做出这个决定后,他就不再理会爷爷了,这个决定,在付诸实施之前,决不能叫爷爷知道,爷爷要是知道了他这个决定,会吓一大跳的,而且会时刻不离地守着他,这回拦阻他去找父母的计划。他精心设计自己将要付出的行动,并关注周围的一切,寻找走出大青山的机会。
终于这个机会来到了。
刘迪的姑姑刘莹从外边回来了。刘莹已经二十多了,也许是大青山的山水神奇,养育的刘莹美丽无比,那苗条的身材,乌黑的披肩发,鹅蛋脸,丹凤眼,面容红润,皮肤白皙,山里山外,方圆几十里地,可谓无人不晓。刘莹的母亲,在生刘莹的时候,产后大出血,山里诊所,医疗技术有限,无法救治,人们用担架抬着,去镇上卫生院,山路走了一半,便咽了那口气,留下一双儿女。刘忠擦干眼泪,挺直腰板,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娘,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儿子刘刚成家立业,给他生下刘迪这个宝贝孙子,使得他老刘家,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只是女儿刘莹,已经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人倒是出落得楚楚动人,个人婚姻问题,一直黑不说黄不提,女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刘忠催问了几次,没有问出个结果,便不再问了,让女儿随她自己的思想吧。
大青山留不住刘莹这样的青年,刘莹和她的同伴们一起外出打工了,据说在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上班,活不是很重,工资却很高,而且工资结算干脆利索,从不拖欠工人一分钱,刘莹在这里干了好多年,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工作、生活都很顺心。刘莹知道父亲对自己的恩情,除了个人婚姻问题,不让父亲刘忠满意之外,其他各方面,从不让父亲操心,工资领了以后,留足自己生活所需,其余的全部交给刘忠。对小侄子刘迪,刘莹非常喜爱,每次从外边回来,都会给刘迪买一些特别好玩的玩具,让刘迪高兴万分。而刘迪这个小东西,也特别会讨姑姑的欢心,一张小嘴跟抹了蜜似的,那个甜劲儿啊,别提有多腻了。在这个家里,除了自己的父母,刘迪最喜乐见的,就是姑姑刘莹了。眼下自己制定的这个秘密计划,还得依靠姑姑的协助来完成,因此看到姑姑回来了,刘迪直觉的天助我也,便比平时更加紧密地跟随在姑姑的身边。刘迪已经探听到,姑姑这次回来,只做短暂停留,还要返回城市,刘迪要努力做到的,就是让姑姑带他出山,实施他去找自己父母的计划,而且还不能叫爷爷知道,刘迪在心里断定,姑姑一定会同意自己这个计划的,刘迪仿佛看到自己找到父母时那种欢天喜地的情形。
但他没有料到,当他处心积虑地把自己的设想,讲说给姑姑的时候,谁知平常对他格外疼爱的姑姑,听完他的话后,一张玉容,立即变得十分严肃,声色俱厉地斥责他异想天开,坚决反对他离家出走的计划,并声称要把他的“鬼主意”,告诉爷爷刘忠。姑姑刘莹的态度,令刘迪大失所望,同时又十分害怕,倘若姑姑真的把他的计划泄露给爷爷,他的周密计划,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刘迪眼珠儿一转,首先稳住姑姑刘莹,让刘莹打消到爷爷面前“告密”的意念,紧接着又作出一副让刘莹关心的可怜状,企图以悲情牌打动姑姑的心。他以往在姑姑面前,有什么要求不能达到时,便打出这副悲情牌,而且屡试不爽,每次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迪的这一招,果然奏效了!刘莹在一开始的震惊之后,冷静下来仔细思想,又十分理解侄儿的心情。刘莹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单亲家庭长大的刘莹,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的温馨,对侄儿这种思母之情感同身受,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刘莹决定支持侄儿刘迪这个“冒险行动”,她也同意刘迪隐瞒父亲刘忠,因为刘莹很清楚,父亲刘忠若知道了真情,会采取一切措施,予以拦阻,自己既然答应了侄儿,那就要助力侄儿行动成功,不过他对侄儿提出了一个要求,出去以后,一切都要听从她的指挥,否则她会立即将他遣返回家。


作家简介:夏峻,原名夏建芳,曾用名夏新穗,男,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1年6月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东村二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文学,勤于写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有小小说、诗歌、散文、新闻作品300余篇见诸报端。出版有长篇小说《窦家寨》《晨光》《驻村第一书记》。曾参加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六、七、十二期作家研修班”学习,在《奔流》文学期刊(2019年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反哺》,哈尔滨《青年文学家》(2021年第2期)发表小说《请客》,第6期发表诗歌《早春素描》。其中,长篇小说《晨光》荣获第三届三门峡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人》获“仰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荣获河南省离退休干部“不忘初心跟党走,赋能助理再出发”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诗歌创作朗诵大赛一等奖。现在河南日报农村版三门峡记者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