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所写的《平安经》火了,而且他的“平安体”也火得一塌糊涂,人们纷纷效仿,来了一场全民狂欢。
但是,伴随“平安体”的走红,原创者受到免去职务的处理,这一点不能不说,又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这样的反差,让人感到天地间的确有杆秤,那秤砣的确就是老百姓。我们来细理理,这样的反差,是怎样形成的?
先给大家见识一下"平安体"的孪生兄弟“废话体”
记得以前看过一种叫“废话体”的诗歌。一位笔名乌青的文艺青年,在正欲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互联网上,发表了一些原创诗歌。没想到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他就是人才辈出的浙江人、热爱文学的郑功宇同学。
读过他的废话诗的,在这里重温一下,没有读过,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1、《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2、《晚安》
晚安晚安晚安晚安晚安晚安安晚安、晚安、晚安我特别想你晚安,晚安,晚安我特别想你,晚安晚安,晚安,晚安。
以上是郑同学流传最广、最为有名的两首诗歌。
再贴几首以飨读者:
3、《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
我的银行账号如下:招商银行/6225××××74/郑功宇/建设银行/4367××××13/郑功宇/工商银行/6222××××30/郑功宇/……
4、《一种梨》
我吃了一种梨然后在超市里看到这种梨我看见它就想说这种梨很好吃过了几天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我又看见它,我想说这种梨很便宜
5、《怎么办》
我打电话,给张建华接电话的是他母亲我问:张建华在吗他母亲说,在、在大便我说,在大便啊他母亲说是的我对张建华的母亲说那怎么办呢?
6、《上网9年》
1998年,上网不知道干嘛1999年,跑聊天室2000年,做主页2001年,做网站2002年,搞多媒体2003年,瞎玩2004年,沟通2005年,下电影2006年,上网不知道干嘛
我读到之后,想,这也能行?这样的诗,写出一百首、一千首来,怕是也不难吧。
但是,实践一下才能知道行不行。至今我也没有写出一首“废话体”诗歌。
没想到写“废话体”也需要才华。
但是,谁会甘心承认自己没有才华?细细想来,我也应该写过,上小学的时候上课无聊,我曾把“长出气”排列组合了一下,命名为《长出气》,或《长气出》等无不可,如下:
长出气、长气出。出长气、出气长。气长出,气出长。
我相信很多人做过这件事,而且还就是这三个字。有相同经历的可以留言,我们认识一下。
这“废话体”有意义吗?那得看从什么角度看,如果从创造金钱的角度来看,它什么价值也没有创造。甚至为乌青本人也没有创造什么金钱价值。
但是从精神的角度来看,它让我们精神放松、心理愉悦。所以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放松精神、愉悦心情。这和脱口秀、相声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再说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来说,大海于他有什么意义?他会认为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大海的意义,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因为大海是地球的恒温器,否则,陆地的性质,热得快、冷得快,根本不宜人类居住了。
乌青的诗作已经发表,褒贬不一,而且引起文坛风浪,某位主编曾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他说:“他写的诗没有创造力,甚至连一点写作技巧也没有,像白开水一样,确实算不上诗”!
我都不想反驳他。
“没有创造力”,你写一首我看看。笔墨给您准备好,如果能写出来,我算您是隔壁家的孩子。
“没有技巧”,什么是技巧?地球人都知道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别小看“没有”,宇宙就是从“没有”中诞生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从两一个角度彰显,“没有”的厉害。
“像白开水一样”,可是哪个人能缺得了白开水?口渴的时候,还是白开水喝着爽口。因为白开水才有无限的可能。
“算不上诗”,什么是诗?这位主编的思想应该被很多限制性概念限制住了,已经被条条框框框住了。这还怎么搞创新?不仅自己搞不了创新,而且在主编的位置上,还会把创新扼杀在摇篮里。如果坚持“四言诗”是正统,那“五言”、“七言”都应该被称为诗。如果坚持“律诗”才应该叫做诗,那古风怎么能被称为诗?
但是,比这位主编年轻很多的蒋方舟,就大力支持,明白表示:“挺喜欢乌青的诗的”,并感到乌青是有野心的,想要超越语言。这是年轻诗人敏感、细腻的神经才能感受到。被教条层层包裹的神经已经非常粗糙了,很多东西已经感知不到了。
而且,也有人说虽然他写的诗既简单又直白,但文中表达的正是当下年轻人的迷茫与叛逆(恕我愚钝,没看出来),不算优秀但也是不错的表现啊(这点赞同),更是被网友们称为“先锋派诗人”。也有专业人士表示,乌青坚持改变人们对既定诗歌的界定,称其诗歌是“娱乐派”。
当代诗人周亚平也评价道:“我觉得挺好的,乌同学坚持改变人们对既定诗歌的界定,长期以来,诗歌跟着文学混,都混傻了,乌青让诗回到渺小中来,让我们自己也回到渺小中来,没什么不好。”
潮流,永远是年轻人在引领。这方面我相信年轻人的判断力。因为,我也非常喜欢“废话体”,一见之下,就想效仿,可见其魅力。
“平安体”和“废话体”
“平安体”,其实就是“废话体”的一种,和“废话体”一样看似无脑,但是却魅力无穷,而且“平安体”比“废话体”更容易操作和效仿,应该是“废话体”的2.0版。这个升级过程,不能不说,里面还是动了脑子的,其中多多少少含有创新的成分。
一、“平安体”把乌青“废话体”飘忽、不确定的诗思,升级为操作简单的模板,突出了2.0版简单快捷,更容易复制的特点。
很简单,就是名词加平安即可。犹如佛教咒语后面的“娑诃”。但是比“娑诃”前面的内容简单得多。
这一特点,让“平安体”马上在网上网下走红。
网友们纷纷表示看罢《平安经》,忽然有了创作冲动和欲望,迅速拟定了题目,比如:《快乐经》、《吉祥经》、《健康经》、《幸福经》、《长寿经》、《快乐经》、《幸福经》、《如意经》、《顺利经》、《圆满经》、《成功经》、《发财经》、《育儿经》......并进一步表示可根据读者要求指定经文主要用语量身打造,1小时内交稿。
一时间,全民参与,模仿《平安经》中的“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初生平安,满月平安,百天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以及“北京火车站平安,西安火车站平安,郑州火车站平安,上海虹桥火车站平安,杭州火车站平安,广州火车站平安,南京火车站平安………台湾火车站也平安”, “创作”出了大量作品。
比如微信平安,微博平安,公众号平安,今日头条平安,百家号平安,趣头条平安,企鹅号平安,大鱼号平安等。
更有网友表示他家的狗狗也行。比如北京旺旺,南京旺旺,上海旺旺,中华儿女都旺旺……有友回复:此谓《啸天经》……
不仅大众参与,甚至机关事业单位也加入进来。比如深圳卫健委发表了人体《健康经》,把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系统、部位都祝福了一个遍。网友表示:“还没点进来就闻到《平安经》的味道。”
有位网友表示这是“这辈子见过最好笑的事”。这个“平安体”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以及参、分享的快乐、以及“创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也许是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人们迎来的较为轻松、愉快的时刻。
的确,这种“废话体”或者“平安体”,最为主要的作用和意义就是娱乐和放松。如同脱口秀和相声等文艺形式所发挥的作用。这种形式不需给我们带来思考,我们需要的是思考之后的这点放松。
二、“平安体”便于我们熟悉一些知识的框架
有人会说,这个“平安体”太简单了,这需要什么创意?明确答复:需要。
很多网友说:“我能写出十本你所谓的这种书”,还有的说:“这种东西就连小学生都能一天写出一大本来。”
但是,《平安经》没有被传播之前谁也没有写出来过,别说小学生。即使现在模板、例文很多,你给大家写十本让我们也看看。
比如,给你出一个题目,写一本《平安经》,你会无从下手。很多人构想不出“宇宙时空平安、世界大地平安、世界各界平安、人类文明平安、国家地区平安、中华大地平安、中华各界平安、中华文明平安、中国各地平安、人类众生平安等十个方面的知识体系。”
再退一步,即使给了你这个提纲,你也不知怎样表达。就是啊,这个“宇宙时空平安”怎么写?这个“世界大地平安”怎么写?“中国各地平安”怎么写?没有“平安经”的示范作用,很多人写不出来的。
再退一步,即使给了你模板,有些人还是写不出来。比如,《平安经》其中有一首是:
“天平安,地平安,天地都平安!男平安,女平安,男女都平安!老平安,少平安,老少都平安!……”
简单吧?很简单!那你接着编下去,好不好?
你肯定会想了想后,说:“不好”。
那,我再接着录一点,启发一下:
“日平安,月平安,日月平安!山平安,水平安,山水平安!猪平安、狗平安,猪狗平安!……世间万物,一切统统都平安!”
这个“平安体”的模板很好玩儿。但是,要想写好一个题目,还真的做点准备工作。比如想写《高考经》,你就得把高考的一系列流程和相关的人员、科目、机构都得搞清楚,否则写不好《高考经》。
如果要写好世界各地平安,还真得趴在地图上、百度上找一找、搜一搜。这才叫寓教于乐,自己在娱乐自己过程中,受到知识的熏陶。
“废话体”古已有之,我们很早就开始玩儿这种文字游戏
可以说,这种“废话体”文字,古已有之。
在《古今谭概》中,收藏了两首废话诗,一首是宋代某诗人写的《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许,杜鹃谢豹子规啼。”
这首诗初读之下,合辙押韵,像首诗,但是仔细一琢磨,却都是废话,因为其中的“关门”、“闭户”、“掩柴扉”全是一个意思,而“谢豹”、“子规”、“杜鹃”是同一种鸟的不同名称。但作者堆砌得很巧妙,能让人解颐一笑。
他还有一首《咏老儒》: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细思全是废话。
还有一首名篇: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的作者有争议,有说是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写的一首咏雪诗,有说是乾隆皇帝写的。这首还被选入小学课本。为什么入选?我估计文字里的高重复性,适合儿童学习和记忆。
另外,在传统相声《学徒》开篇中,有这样一首诗: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才半月,六月三十整半年。”
有网友还贴出了一下这首接近废话诗的打油诗:
忽然天上一闪电,莫非玉帝想抽烟。若是玉帝不抽烟,为何天上有闪电。既然天上有闪电,玉帝肯定在抽烟。玉帝抽烟就抽烟,何必天上来闪电。即使玉帝戒了烟,恼火照样发闪电。玉帝闪电说半天,其实王母也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