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上榜诗人•排名不分先后
林少书•余景春•杜学明•索进平•余友洲
刘至诚•陈玉梅•韦红兵•王 键•耕 夫

为纪念,也为远行——团风中学校友作品展示
【开篇语】乌林镇上,久传尊师重教之习;举水岸边,素有崇文尚学之风。同出团中一炉,源自举水一脉。2021年11月27日,团风中学举行了70周年校庆,为纪念,也为远行,团风中学校友会特组织了一批爱好文学写作的校友的文章进行集中展示,以飨读者。为纪念,也为远行,希望在校友中能够起到“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的激励与鞭策作用。

A、古律篇——
团风中学七十华诞庆祝活动写意(五古)
文/林少书(团中名师)
十月小阳春,日高山色暖。
乌林迎宾客,腾沸河西岸。
青丝挽白发,潮起浪花卷。
絮语尽情谊,宏论擘新篇。
云月八千里,地天一线牵。
追梦华兴路,兴会桃李园。
联题团风中学建校七十周年
联 一
共和国前行予跨骏马,风雨兼程七十载;
红太阳照耀我育青苗,栋梁立地万千行。
联 二
上联:清流涓涓滋万千嫩苗成高树;
下联:回响隆隆荡无量霄九报国恩。
武当•冬安
文/余景春(84届)
玄武大帝镇武当,神光普照人间康。
龙头一柱透天香,问道玄武统四方。
余友洲诗词五首
文/余友洲(88届)
乐极陡生悲
乐极陡生悲,腱伤痛心扉。
诊单一大堆,难确伤何位。
医言需慎为,月余拐作陪。
惶恐把家归,幸及亲人慰。
朝 阳
母校七十盼还乡,卯时正起迎朝阳。
红似丹珠蕴希望,霞如桃李谱华章。
遇 故 人
老眼昏花踮跛腿,未识故友芳影随。
一声招呼惊心扉,机缘巧合见立锥。
小雪偶感
小雪非雪日渐寒,大道有道理至简。
信创战略领发展,智能输出久弥坚。
冬 钓
风萧萧兮滠水寒,人跃跃乎漂相乱。
难学太公智与禅,杂鱼一尾也期盼。

江城子•武当山
文/杜学明(85届)
参上绵亘千里遥,气尽紫,云腾霄,翠瓦丹墙,仙阁引风骚。敢登擎天绝顶处,惊回首,众山小。千朝文武千朝道,朱颜在,音讯杳。君神森生,凡尘吹不掉。风吹雨打往事去,晨钟醒,看今朝。
七律•六一儿童节(平水韵)
文/索进平(84届)
今日在高中和大学同学群里,大家都自嘲要过六一儿童节,当然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
对人生老骥伏枥的激励。特赋七律一首,送给我们80年代行将退休的老校友们。
佳节唱吟童闹曲,人生五十不称翁。
苏公出猎忘年志,【1】班子从戎落日红。【2】
我辈幸逢盛汉世,今时共品少儿疯。
冯唐贾谊嗟千古,【3】退隐勤岗乐相通。
注释:
【1】苏轼,《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岗……亲射虎,看孙郎。”
【2】班超投笔从戎去西域,70多岁才归来。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屈才。

B、新诗篇——
刘至诚诗三首
文/刘至诚(82届)
悲 鸟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悲鸟
空有宽大的翅膀
却辜负了蓝天
有时候,我想沿着一条河流去流浪
我想知道河流的尽头
是不是就是落日的故乡
飞 鸟
汉斌是我的兄弟
他去武汉多年
我们一直关系紧密
近些日子
因为一些爱情方面的观念
我们发生了争执
我知道,要说服一个武汉人
无异于徒手去抓一只
空中飞过的飞鸟
我还是想跳起来试一试
那种渴望触碰蓝天的愿望
总是让我血脉喷张
母 亲
母亲老了,累了;不再整天操劳
如今,她躺在了一片黄土岗上
不再关心粮食,关心蔬菜,
透过透风的窗户张望,风卷残云
吹倒了庄稼地里等待收割的庄稼
不再唠叨她的牵挂,无休止的教导
如今,她躺在一片开阔的黄土岗上
冬青栎和三色堇伴她四季如春
牛背鸟牛背上怡然地啄食着虫草
每一天都有阳光温暖地照耀
春天时,
抽芽的柳絮就开满了她的身旁
我越来越来多地梦见了她
桔杆和柴禾烧出的锅巴齁甜齁甜
洋溢着让人不胜欢喜的那种金黄
米汤兑出来的锅巴粥热汽腾腾
端到了堂屋方正厚重的桃木桌上
咸菜,臭豆腐,萝卜丝,盘盘碟碟
井井有条。
我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好
过年了,她在厨房忙碌到午夜
忙完就大声召呼:过年,过年了
鱼圆子,藕丸,绿豆丸满满档档
腊鸡汤下糕粑,那是额外的奖赏
然后,铺上刚刚浆洗过的床单
被套套上新絮,还带着阳光的脆香
贴过春联,放完鞭炮,吹灭了油灯
她会爽朗地吆喝:睡觉,睡觉啰
她像只亲鸟,打开宽大的翅膀
哥姐我,叽叽喳喳
钻到了她的羽翼下。
大年夜,
我们抱着新衣新鞋子睡觉
梦醒时分,我才知道
我已是孤儿,
流落在了这人间

秋 归
文/索进平(84届)
淅沥的秋雨里
斑彩错落在心田
隆隆的时光车轮碾过
唯有泥水中殷红的樟叶
仰望树上青葱的岁月
遗失了
玄武湖初春的花冠
樱花园仲春的夕阳
神农顶暮春的风雪
风轻扬
卷起冬日里乌桕的鹅黄
千万里 千万里
飞过雪域高原
飘落在布达拉宫的倒影里
倾听佛的指引
滤尽岁月的酸怆
在白发苍颜之前
拾起热烈夏的记忆
深吸一口丹桂的芬芳
化作庄周的梦蝶
伴上西窗的黄鹂
看沉舟侧畔千帆竞渡
带秋归故里
冬 日
文/余友洲(88届)
太阳 怀揣着春天的种子远行
激情却令距离产生美
不让它一生的烂漫
在一念之间耗完
让人更加想入非非
于是 冬日成了它的小名
暖阳就是它的雅称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慢一慢
细品之下 将世俗看淡
对待生活要认真
风起云涌 暖阳不见了踪影
酝酿一场寒冷的冬
夸父 我真心相唤
将冬日速速归还
我发现 它藏在水中

精 灵
文/陈玉梅(94届)
以为你是上天派来的精灵
和我们闹玩一阵就要启程
不知道
你紫色的发带 飘逸的长裙
惊艳了多少个有星星的清晨
听你最新最近的旅程
不是在马来就是菲律宾
你的脚步忙个不停
前方总有你追逐的风景
是啊
有梦就去追
哪怕披星戴月
哪怕风雨兼程
远去的列车远了又近
亲爱的人儿看你在烟火人间
满眼星辰
韦红兵诗二首
文/韦红兵(00届)
大 雨
大雨像个狗站在十字路口
问一问哪个地方没有下雨
把夜带到那个地方躲一下
只听雷声和闪电跳舞就好
这个狗
昂头偏向路的左边
草淹没了它的蹄子
风摩挲着它的鬃毛
路灯被捏成一道弧
人来人往穿过它的眼神
只有它的投影跟它一起
站在那个没有雨的地方
隔着玻璃和玻璃窗看着
大雨与每一个大楼一样
像个十字路口的狗一样
穿着一身立领的黑风衣
和一顶圆毡帽以及墨镜
烟斗拐杖眼神手套及枪
斜插在口袋里睥睨你我
黑夜,和它消失的黑夜
相 逢
便闻到风中的味道
有红色的海洋和地震来临前夕的岩浆
有一亿年前的白桦树
保存的那些电闪雷鸣的日子,以及
这每一个车轮底下碾压的温度
在冬天是如何保存彼此清晰的唇印
或者有我飞向月亮的遥望
划出的彩虹和藏在春天漫山遍野
豌豆里的一个梦想,以及蜗牛,雨后的蘑菇
还是竹笋顶翻的老木船,被挂在岸边
张望三月的桃花
是如何带着蝌蚪一步步流向远方

王键诗二首
文/王 键(85届)
织布机摇篮曲
妈妈,我年迈的妈妈
尽管你的生命之火行将熄灭
但我还是想要你开动那台
退休多年的织布机
我想让那哐当哐当的响声
灌满这间屋子
妈妈,我已经眼瞎了的妈妈
我想再看一次
红线、蓝线、白线从你的手里吐出
我想再看一次
你手绘青天和白云
那些纯棉的桌布、床单和被套
多像春天的田畴和花园
妈妈,我心如止水的妈妈
我想再看一次
野蜜蜂如何从花朵里飞下来
落在织机下面那摇晃的小脑袋上
我又看见了
那飞奔的梭子在吞吃时光的暗影
我又听见了那在纺锤上缠绕奔跑的棉线
让纺车发出唧唧复唧唧的吟唱——
它们比蜂鸣铿锵
妈妈,我知道,那包裹我的襁褓
是你织的;
那摇篮里红蓝格子的小床单和小被子
也是你织的
(那些红格子、蓝格子多美!)
妈妈,今天,请你再一次亲手
为我织一套床单和棉被
我要用它们覆盖我将死的肉身
这样,“从摇篮到坟墓”,妈妈
你都包裹着我!
加减法则
月亮又圆了,像一个人的回归,一段
关系结束的前奏。月光照出万物
照出人间大大小小的悲欢
月的盈亏,犹如潮的起落,它演绎着
一个机制。一个数学的简单算法。此时,月下
的大海,有百万精兵在敲击着前进的鼓点。而
生活里则充满着撤退和妥协。
@我因此关心那些亏损了的光辉和荣耀
其实,太阳底下的阴影是一种抵抗
沉默和无声也是,死亡更是。
说生活的辎重过于简单了,说生命的苟且
也过于无情。
但我们面对日益沉重的肉身时总是发出
阵阵叹息。
而减法并不是轻省的,它带着被掠夺的屈辱
和泪水,当然,有时是羞愧。一碗水的
寡淡,胜过生活中的五味。生活中的
简朴之美仿佛今天隐去星星的夜空。
啊,加法与减法,一对孪生的兄弟
事物中精妙的平衡——
我们的心跳每增加一秒,人间的
寿命则减去一秒。

耕夫五行诗•团中70年校庆
文/耕 夫(84届)
@乌林忆事
我在雨台岗上出生,在乌林镇上读书
离开了很多年,而今又回到了这里
根在团风,情系母校,校园朝迎日出
晚抱夕阳,我咀嚼青葱的故事过日子
生活的原点是叶落归根,根深叶茂盛
@校庆杂记
有母校,我们就是一朵朵有根的白云
无母校,我们就是一朵朵无根的浮萍
说这话的时候,我曾经的同桌
瞥了我一眼,她的眼里满含泪水
一滴水穿过书本,浸润我们的心灵
@同学聚会
借校庆之机,我们在酒吧里小聚
聊天。喝酒。感情的瓶盖一旦开启
就想把漫长的一生压缩成一天
让所有的离情别绪,有了新注解
——好好活,让我们重新活一回
@致 同 学
30岁的时候,我也许会违心地去奉承别人
50岁的时候,我不会再刻意地去取悦任何人
人情薄如纸,一如生活悲喜无常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实应该是
你的路走好了朋友才会多。珍重吧
@校友座谈会
岁月走过30年,我们都想回到那年
那年是1984年,是我们回不去的从前
教室里朗朗的书声,操场上奔跑的身影
一条林荫道,听梧桐雨诉说校园的变迁
还有高知楼前那口水井,藏起的故事很深很深

C、散文篇——
团风的姑婆(散文)
文/陈玉梅(94届)
这几天团风的信息刷屏,让我想起了在团风的姑婆。
姑婆就是爷爷的妹妹,或者姐姐。爸爸的姑姑。
我记事开始,就知道有个团风的姑婆,还有在武汉的几个爹。至于为什么是爷爷一家留守大本营,小的时候不关心和不懂,到了这个年龄,有心想问,还真找不到在世的了解详情的长辈去问了。也罢。
对于姑婆,小时候我唯一的印象就是惧怕。
我比较惧怕她,原因是,当时可能很穷,姑娘又多,不知是谁提议,可以肯定是自家人,让姑婆找户人家,把我送走。我一见她来我家,就躲到金元家不回来,据说那一家都找好了,我还依稀听到说是个老师家庭,欠个孩子,后来不知怎么地老妈临时变卦了,我记得老妈说起过这事,说道,是有这回事,伢呢,只是话还没张口,嗓子已经硬了,说不出话来。
姑婆从团风搭船,三脚两脚就可以到家,总是快脚快手,一身深色装扮。我就听到他们拉家常,有一句,无一句的,德爱(父亲的字号)呀,你要么样,要么样,好亲热慈祥的样子。
但一般我就是看到她来,就紧张,而且我也岁不敢和她对视,老姑婆看我的眼神当时也觉得恐怖之极,深不可测。这一点我后面回忆起来,可以佐证,就是去她家拜年时,姐姐领着,我都胆颤心惊的跟到后头,也不单独与姑婆说话,有时走到姑婆的后院,看她用盆接水,一盆盆地,自来水拧到不跳表,还能滴,那时团风已经通了自来水了。
印象中,总是夏天,忙完正事,爷爷穿上他的短袖青绸大褂,收拾得干干净净,大步流星,坐船到团风看望姑婆。
路上就有人打招呼。
到团风,爹爹?
嗯,去团风。
然后,我自然是等到爷爷带回的甜柿,狗脚,麻花还有桑枣。有一次,竟然是一只小刺猬,缩成一团,等待小主人的爱怜。
我印象中没见过姑爹,可能很早过世。
姑婆有几儿一女,大家庭,没有帮手,操持一家,总归是艰辛、忍受、苦劳的一生。
姑婆的去世好像与癌症有关,我听到老妈谈起的时候,总是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上高中,老爸也似乎领着我去了表叔家,停留的时间很短,年代久远,印象不深了。表叔自然是客气的。
但是,去上大学报到,等船的功夫,老爸带我去了表叔家。夜色已近黄昏,我也注意到老姑婆原来住的院子就在隔壁,还是我小时候拜年的印象,自然是残旧很多。院子里有些落叶,很安静,可能无人住了。而且我还发现,原来从姑婆家就看得见团风中学,感觉是在学校正门的右侧后方。只是我读书期间,一到放假,就急着回家,不去探望表叔;再者,姑婆早已不在人世了,再者,小时候对她的印象那么古板深刻,阴影着呢。
于是想起了许多团风的故人。
深夜,我又想起了父母,泪流不止。
深夜惊觉,我们所有人不都活成了闰土么?来时光鲜伶俐,渐至皮糙肉厚。

叩访遗爱湖(散文)
文/耕 夫(84届)
为某种召唤和诱惑而来,我叩访遗爱湖。
一场喜雨刚过,洗碧了天空,清新了大地,漂濯了人们久盼雨水的心境。漫步在湖边的草丛里,我的鞋子被水露打湿。抬头间,看见落日的余晖正一寸寸地消隐在自己凝成的血泊里,把湖光山色浸染得一派彤红,我的心溅起微澜。夕阳是大自然赐给我的一件披风,此时此刻就披在我的身上。我用想象之手将披风一抖,偌大的湖面就波光粼粼了。
这就是遗爱湖,这就是钟灵毓秀、端庄绮丽的遗爱湖,处女般娴静地卧在古城黄州城区之中央。湖边的草径是一根神经,牵引着我走向湖的深处。草们是群居的族类,呈示出一种灵醒的绿意,那是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其间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这绿漾漾的草和不知名的花,还有一些高得需要我们抬起头才能仰视的树,以及另一些正在长高的树,共同妆扮着浴后睡美人般的遗爱湖。湖就睡在水上,水便是湖的床。这是很风情的水,这是很灵魂的波,在黄昏的梦乡里跳跃,在我的心尖上流响。
湖泊是城市的眼睛,我心仪已久的遗爱湖,因为我——行吟诗人耕夫的到来而诞生传说。九百年前,一代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在赤壁上向东的坡上,筑一处雪堂草舍,荷锄躬耕,排遣心中的郁闷。在黄州,先生写下了一词二赋八诗,外加一幅《黄州寒食帖》,从而铸就了苏子位居中国文化巅峰之丰碑。我久久伫立在东坡像前,看见这位千古文豪的眼里蓄满了文化的智慧。他魂守遗爱,行吟历史,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遗爱湖的自然风物注入了灵魂,从而大大提升了遗爱湖的美学价值。黄州人说,苏东坡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苏子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全了苏子,这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得益彰,汇聚成古城黄州至善至美、至智至慧的一大景观。
要活出别人仰望的高度,必先活出自己喜欢的深度。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最有生活情趣的人,林语堂盛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更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我们一直看重作为文学家的苏东坡,而忽视了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其实,苏东坡堪称“国民老公”,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文艺女青年和知性贤内助不喜欢他。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发现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天才背后是乐观。人生,无非是糊涂的过,糊涂才能潇洒;快乐的活,快乐才能无忧;知足的乐,知足才能无求。苏东坡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他对生命经验深度和广度的开拓,是他对日常生活永不衰减的热情和想象力,就像他亲手创制的“东坡红烧肉”,油而不腻;就像他亲手研制的“东坡饼”,香脆可口。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逗逼”;学习他的交往哲学,可得“天真”;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
边走边想,这样走着想着,我就来到了遗爱湖边,这个被誉为“黄州城市客厅”,敞开温柔的胸怀,迎迓我这位游子般的客人。晚来的风如猫,轻巧地自湖的彼岸蹑足而至,携来如许芳香。我欲拽过一袭蕙风的衣角,试问这馥郁的芳香从何而来,可是风儿一转眼就溜了,溜得无影无踪。湖岸的林子真好,那一株株张扬的生命令我想起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一本画册。画上的树,或者林子,由画家用爱心精绘而成,那是一种叫人永远也忘记不了的丹青境界。虽然遗爱湖的树并非是画上的树,但是遗爱湖的树本质地呈现着一种静穆、淡远、高洁的美。逡巡在这片林子里,我的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成材的渴望,这份由树及人的渴望,为什么平日里总是被平庸包裹着,让我们原本不甘平庸的心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地失去光泽了呢?
问心,这才叫扪心自问!
我曾读过诸多关于城市填湖造地的文章,感触颇深。文章说,人们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一步步将城区的湖面包围,湖变得越来越瘦,文明之刀剥离着城市湖的身躯。读罢,我的心不免生出些许的忧患,然而我总爱往好处想,剥离只是暂时的,哪怕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一切事物应该是这样:过盈不好,过亏亦不宜;过盈可能成灾,过亏也会受损,现代文明的创建总不能以毁灭自然为代价,因盲目一举而留下千古遗恨啊!所幸黄冈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没有短视,而是擦亮这张名片,让以“十二景”为代表的遗爱湖风物焕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临水人洁,近荷心香。大凡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刻骨铭心。我在黄州生活和工作期间,以遗爱湖为家,与文赤壁为邻,和四季缤纷的花们为朋,跟高低错落的树们为友,我喜欢将自己在临水近荷的遗爱湖之滨居住的房子,比拟为镶嵌在湖泊的衣襟上的一颗碧玉,令我的生命闪烁出光泽,每天穿越在这座人流与鲜花簇拥的城市,豪情时刻在我的胸中激荡。
啊,遗爱湖!我无法忘却这个雨后的黄昏,我独自一人闯进了你半开半掩的心扉,窥视了你浴后清爽的丰姿。这个夕照的约会真是美丽,当我与母亲湖倾心对话时,我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我就是风景的魂。
2017年11月22日初稿于黄州文兴阁
2018年5月9日定稿于江城耕夫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