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 教子有方
——记平凉市崆峒区崇信回民饭店刘彦生夫妻俩
手机作者:李旭东
诚信经营生意兴,
教子有方孩子孝。
儿女大学回榜样,
夫妻和谐家庭旺。
这首诗就是刘彦生夫妻俩真实写照。我刚认识他们夫妻俩的时候,他们刚二十出头,两个人都是那种淳朴腼腆的性格,每次见到我都怯生生地叫声叔。后来才慢慢熟悉起来,了解到他们俩是平凉市崆峒区人,回族,刚结婚不久就外出打工了。90年代末,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如现在好,做生意也难,但他们夫妻俩风雨无阻,吃苦耐劳,先后开过早餐店、饸饹面店、羊肉泡馍店和炒面馆,无论做什么生意,总是顾客盈门,好评连连。这对回族夫妇,真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勤劳致富,什么叫善有善报。
善良为人、诚信经营是夫妻俩的经营宗旨。他们夫妻俩,1989年开始做生意,20多年来,夫妻俩开饭店以“诚信做人”为宗旨,以薄利多销为契机,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据他们回忆,开饭店第一天,整整一天就卖了一碗面,那时候一碗面才2元钱。两个人没有其他收入,所有的生活来源就得靠他们的双手。为了维持全家生活,供一双儿女上学,早起晚归,夜以继日,东奔西跑。2015年以前,每年崇信县都会开物资交流会,夫妻俩不畏严寒酷暑,寒冬腊月,在外面搭棚卖饭。由于他们诚信不欺客,生意渐渐好起来,只要一营业就会顾客盈门,纷纷都赞扬他们夫妻俩饭菜好吃,物美价廉。说到这,就必须提到刘师傅的拿手羊肉泡。他做的羊肉泡馍别具一格,在崇信县城是出了名的。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香六嫩七多八低。也就是说:汤清、萝卜白、香菜、蒜苗绿,辣椒红,味香,肉嫩,量多,价钱便宜。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夫妻俩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善良本心。遇见来乞讨的人,他们不仅会给钱,还会把做好的饭菜给他们吃,因为他们说,人生在世,都不容易。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善良淳朴的为人之道,才给他们的下一代做了榜样。教育至上、一切为了孩子学习是夫妻俩的教育理念。90年代的平凉回族的思想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念再多书还不如挣很多钱。因此你会看到,很多回族小孩顶多读个小学初中就跟着父母做生意,小小年纪已经充满精明。而我遇见刘师傅的时候,他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吃苦养活自己,他一定要孩子们好好读书,再也不用这么辛苦。刚来到崇信县的时候,两个孩子读书还需要交借读费,每次两个孩子开学的时候是让全家人最忧愁的时候,2000年左右的七八百元,让夫妻俩犯愁,每次都需要东拼西凑。还记得有一次,刘师傅那年早早攒够了两个孩子的学费,结果邻居家突遇紧急状况需要钱,刘师傅二话不说把钱借给了邻居,可遇到了孩子报名那一天,邻居迟迟没有还钱,他一个大男人,急的眼泪在眼眶打转。他看着别人家一个个孩子都报名回来了,而他的孩子还坐在家中等待学费,他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挣钱,不再让孩子们遭遇这些心酸苦难。好在邻居也遵守承诺,凑了钱就急忙拿来让孩子报名了。后来遇上改革开放,党的好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刘师傅也不再交高昂的借读费了。说来也欣慰,刘师傅和妻子每天累死累活忙于饭店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没有时间照看,可这两个孩子颜值乖巧,非常懂事,知道孝顺父母,每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放下书包帮父母干活,忙完了才急匆匆吃饭,紧接着就自觉地写作业。从小学到大学,两个孩子勤奋好学,从没有被父母督促、打骂训斥过,一致受到师生的称赞。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虽然他们夫妻俩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夫妻感情深厚,和睦相处,不离不弃,以德为范,孝顺父母和公婆,真正成为孩子的榜样。
今年再见到他们夫妻俩,两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一问,确有喜事。女儿保研兰大,儿子结婚了,和儿媳如今都是国家公职人员,也算是苦尽甘来。
“诚信为人之本”。刘师傅夫妻俩二十多年如一日地诚信经营,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正是由于他们的善良淳朴,才让他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女,一家人幸福美满。都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回族民胞刘师傅一直践行着“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原则,与汉族同胞和睦相处。像刘师傅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很多,但平凡的人只要诚信做人,吃苦耐劳,努力奋斗,也有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