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青春记忆》
少年时代读的是前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可察金;青年时代读的是杨沫《青春之歌》的林道静;中年时代读的是魏巍的长篇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中篇小说《鳳落梧桐》及《烈火中的永生》等;退休后读的是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使我仿复又回到了童年,滚铁环、跳皮筋、骑马打仗等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给孙辈们说那过去的事情,他们根本就不听,他们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唉,这都啥时代啦?自己也好笑,只好打住吧!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勾起我心酸、遗憾和美好、愉快的记忆。
心酸遗憾的是我根本没念完高中,就响应号召下乡去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口号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大有作为地”,“扎根农村一辈子”是当时最时髦的话语。高考终断了,我成了一名知青……等高考回复的春风吹来时,我早已被家庭的重担压住了,把本来就没有学的高中知识压的所剩无几,再者也不能复习高考了,已经娶妻生子了。上大学自然是个梦啦!
当时就是想着如何过日子和一双儿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了。在哪个经济匮乏的年代,家里生活十分困难,那时是靠工分才能分到农副产品的。我们家一共八口人“不算婚后的三口”。父亲、母亲、一个妹妹、四个弟弟。弟妹们都要读书,家住农村,父亲是一名政府干部,工资是四十九块五,一直挣了十三年。母亲因照顾妹妹、弟弟上学。也不能参加集体劳动。一大家子就靠每人每年三百二十五斤标准口粮生活。因为没有劳动力,挣不到工分,就得往生产队交口粮款。父亲所剩的工资每年都不够交,欠了生产队很大一笔钱,直到一九八一年分田单干时,用应按人头所分的牲畜和农用物资抵清。家里什么也没分到,地是有了,可是没有牲畜和农机具怎么耕种?第二年(1982年)二弟就考上了一所不错的本科大学。后来五弟也相继入“南开大学”。妹妹也出嫁了。后来四弟成为当地最大的粮油经销商,号称当时的田百万。幸亏那时大学是不收费的,他们都得已顺利入学。父亲不在家,我是占老大,家庭的担子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头上,每天晚上都有心酸的泪水肚里咽。只今记忆由新,例例在目。
美好和快乐的记忆是自那时若干年后,我的两个孩子真争气。女儿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儿子考入中南大学。我的大学梦他们给圆了,他们也算出人头地了。两份大红录取通知书到家后,我的心情说不出的高兴,热泪盈眶,是激动的泪水!
那时的高中是收费的,各种学习资料都很贵,姐俩自初中到高中时一直是同年不同班,读高中欠的债还没还完。这每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两人就是三万多,经济状况已是崩溃的地步。四年的时间是咋过来的?为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我便去林场工作,让家里的经济壮况比以前有所改善。(我心里明白,咋着也得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
人生百味渐浅尝,
唯其实心以事之。
心有所往不徬惶,
路沼沼,水长长。
不望浮云遮望眼,
终有彩虹在前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毕业后到赤峰市乌丹一中工作,目前已是数学骨干教师,带一个“清北”班、一个“火箭”班,工作业继颇丰。儿子也不干落后,在中南大学读完王牌专业“粉末冶金”研究生后,到广东一家大企业工作。他通过近十年的打拼,从一个普通公事司职员一路做到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并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国家教育部“生物冶金”重点实验室组长、誉为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各种荣誉纷纷而至!目前在母校在职读博。
所以说我一路走来都有自己认为每个时代的风光无限!不攀比、不留恋、一切顺其自然。终于到了人生驿站。
当下,生活幸福、身体硬朗。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我感到无比自豪!感谢祖国的强盛、感谢党!活出中国老人更辉煌的自己!——田国昌
2021年11月20日
本人简介:男、1955年9月出生,1976年毕业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高中。翁牛特旗林业退休职工。【蒙东作家】发表过两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