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大渡口镇:探索“农技人员+”新模式 搭起乡村振兴科技桥

为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大渡口镇农技站积极探索实施“农技人员+”长效机制,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小组,坚持每周组织农技人员服务村组1-2次,与农户零距离、心连心,全年定期技术服务不低于60天。在政策、项目、技术、监管、信息等方面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为大渡口镇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搭建平台,强化“农技人员+信息”服务。
一是加大品种和技术的信息服务力度。通过农技人员服务村组,定期向农户提供品种、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及时指导种植户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制定技术服务计划,向农户发放《大渡口农技简报》、《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材料,利用微信平台,加大对水稻、小麦和蔬菜等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指导力度。三是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答。农技人员经常深入一线解答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特点,解决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强基固本,狠抓“农技人员+技术” 服务。
一是与技术指导相结合。依托省、市、县农技推广项目,深入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农技人员与农户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农民实现致富增收。二是与一线生产相结合。定期在生产一线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农药化肥减量和绿色防控病虫害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以点带面,促进大渡口镇水稻小麦生产扎实有效展开。今年以来大渡口镇农技站已开展农技人员调查、调研及技术指导200次以上。三是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科技真正入户,将科技成果实实在在的送到农民手中。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5场,参加人数达300人次。

强化监测,做好“农技人员+监管”服务。
一是做好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不定期对大户的蔬菜瓜果及食用菌进行抽样检测,全年已抽检蔬菜样品516个。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定了24个农业投入品监测点,签订了《禁用农药专项整治承诺书》,规范了农药使用行为,保障了我镇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三是定期对蔬菜大户进行巡查、检查。要求种植户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四是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2021年全镇有7户特色种植户在销售产品时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通过任务早安排,责任早明确,措施早落实,确保了我镇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提质增效,深化“农技人员+政策”服务。
一是做好政策解读。组织农技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指导等形式,向农民解读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户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1名农技人员联系2个村5户科技示范户、一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户普通户”的农技推广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做到把农业科技送到了农户手中,搭建以科技引领农民致富增收的桥梁。三是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产业提升行动。2021年开展了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社会化服务、科技特派员、木耳种植示范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大渡口镇已经初步形成稻虾种养、蔬果种植等产业,培育打造种植示范点8个,走出了一条以10万亩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特色产业并进的“一主多副”产业发展道路。

大渡口镇农技站实施“农技人员+”新模式,打通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农技服务水平,全镇1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品质,保障了“藏粮于技”目标的实现,保障了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撰稿人:彭华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