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居醉砚仿“八大” 芦雁拂冠听琴声
——访著名书画家、鉴定专家、篆刻家卢冠琴先生
作者:张守军
初秋的一天,经李大中先生的引荐,当我敲开卢先生住所的房门时,迎面走来的是一位红光满面,精神健硕的“年轻”老人。微笑写在脸上,岁月染白的寿眉下炯目有神,一件对襟的唐装,又平添几分儒雅与大气。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画室内,书已堆成了一座小山,毛笔已排成了行,已经书写绘制完成的书画作品装满了箱,一块用墨汁浸透的毛毡已经有了很深的包浆。
蟋蟀悠闲的为他弹着琴,声声清脆,悦耳赏心。 走进这间画室给我的感觉是,仿佛整个身心一下子落入艺术的海洋里。
卢冠琴先生号“十全翁”,1938年生于沧县杜生镇卢乜村。他从小喜书画,著名军旅书画家张道兴先生的妹妹张道珍是卢先生的同学。由道珍先生介绍使他有幸结识张道兴先生。乡情加同道,二人交情日厚。道兴先生先后给他寄来了相关美术书籍,且进行书信来往,艺术交流。这使得卢先生增长了见识。数十载他笔耕不辍,亦在水彩、雕塑、国画、油画、书法篆刻、诗词等十几个艺术门类中学习、涉猎、悟道,故自号:十全翁
1960年,他从杜生公社调入沧县文化馆。从此,做了专业美术工作,这使得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使他更加如虎添翼。他先后与同事策划过“重庆中美合作所罪证”暨殉难烈士遗物展览”。70年代又与米春茂先生复制过大型泥塑“收租院”,为沧州市会场、广场绘制过巨幅油画领袖像。他的国画、墨兰、牡丹、芦雁先后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文房四宝》等报刊。水粉画《铁狮》、《胜似春光》,书法《元宵诗》、电影宣传画“大篷车”等参加省展,并获一等奖,其词条收入多家美术词典。
1985年,卢先生被调入沧州市文化局文物处主持业务工作,划定文物保护范围,主持沧州市下属县、市文物库房建档、建卡和文物鉴定工作。他参与主持发掘的沧县陈圩遗址龙山文化类型的发现,填补了沧州市史前考古的空白,并编入《沧州历史》一书。墓志拓片收入《中国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卢先生的简历收入国家文物局组稿,中国文物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大型志书。
卢先生1998年退休后,在住所闭门静居,专研书画,历代画品,诸家碑刻,专心研习,反复临悟。沈周的宏阔、石涛的恣肆、八大的荷花、郑板桥的竹子、边寿民的芦雁,十几本临摩册页,十几载翰墨挥洒,使得老人信手拈来,笔笔精到,真可谓,形居尘俗,心栖天外。更为可敬的是,卢先生退休十余年来,一贯坚持闭门谢客。读书、挥毫、品茶、养竹,不赴笔会,不赴宴请,不做宣传,焉然一位“大隐”之士。
告别卢先生时,老人将一幅画好的写意国画送给了我。一对对芦雁拔地而起,拂冠高飞,展翅冲天,地上几笔墨写的芦苇随风飘荡劲健浑泓。
正可谓:隐居醉砚仿“八大”芦雁拂冠听琴声。
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收藏鉴定专家
卢冠琴先生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卢冠琴,男,汉族,1938年12月生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杜生镇卢乜村,任职河北省沧州市文物局文博专家、书画家。
自幼喜绘画,曾得苏志宽(苏蓟)老师教诲,受益匪浅。多年来,靠刻苦自学,1960年由杜生调入沧县文化馆做专职美术工作,61年建市被留在沧州市文化馆,63年筹办过“重庆中美合作所罪证暨殉难烈士遗物展”。七十年代与同事米春茂复制过大型泥塑“收租院”为沧州市广场,会场画过巨幅油画领袖像。国画墨兰、芦雁、牡丹先后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文房四宝”等报刊。水粉画铁狮、胜似春光、元宵诗(书法)电影宣传画“大篷车”等参加省展,并获一等奖,其词条入“中国美术家大词典”多家词典。1985年调沧州市文物单位,主持业务工作,划定文物保护范围,主持沧州市下属县市,市文物库房文物建档、建卡和文物鉴定工作。调查发现的沧县陈圩龙山类型文化遗址,填补了沧州史前考古的空白。调查材料编入“沧州历史”一书,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明代抗倭名臣刘焘像收入刘带川公遗集由香港出版。参于中国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工作。其简历收入国家文物局组稿,中国文物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带“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大型志书。
1998年退休后,在住所闭门静居,专研书画遍临沈周八大龚贤、郑板桥、边寿民、张赐宁、吴昌硕等诸家精品。碑帖临写钟鼎文、秦铭刻、汉隸、石门铭、郑文公、泰山金刚经及黄庭坚“松风阁”等受益匪浅,现已过八十仍笔耕不辍。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