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六十人生
王庆元
一个人年过六十以后,青春的年华逝去了,捡得了暮年的成熟;春天的花朵凋谢了,捡得了秋天的果实;旭日的辉煌远去了,捡得了夕阳的瑰丽。
人到了六十岁之后,会更加体会到真实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的宽容,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回转余地。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曲曲折折,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由稚嫩变得成熟,由单薄变得丰厚,由浮躁变得沉稳,由功利变得淡泊。
日月穿梭,时光如流,春秋代序,荏苒间,吾已六十,步人老境。人们习以把青壮年喻为朝阳,把年过六十的老人喻为夕阳。夕阳之年,人生感悟颇多,但无论怎么看、怎么想,在我心中有一个基点不可改变,那就是人生要像珍惜绚丽的朝霞一样珍惜静美的夕阳。你看喷薄而出的朝阳,热情奔放,灿烂辉煌,带给人们的是色彩斑斓的希望;而从容西沉的夕阳,气度恢宏,温馨瑰丽,留给人们的则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人们钟爱旭日朝阳,但对夕阳的赞美也是珠连玉缀,代代不绝。像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朱自清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人过六十岁以后,好比夕阳落山。无为者悲来日无多,感叹黄泉路近;有为者悟透人生,化惆怅为超脱,变感叹为奋发。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但若保持热情,岁月即无法在心灵上刻下痕迹。只有忧虑恐惧和自卑才会使人佝偻于尘世之上。其实太阳无论是升起还是下落,它总是朝气蓬勃永远向上的。作家史铁生说:“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散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撒烈烈朝晖之时。”年过六十,依然要有阳光心态,对光明和生命始终葆以希冀和信心,要像夕阳落山那样,依然返照出满天璀璨的晚霞,为人生增光添彩。
(一) 年过六十乐融融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过:“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想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六十岁是人生辉煌阶段的开始。人,不论出生在什么家庭,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步,都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人生初级阶段的社会化。正如贾平凹所说:“当二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真正值得风光的正是六十岁以后。这时,你卸去了人生中繁杂的事务,告别了许多挠头的焕事,读自己想看的书,干自己想干的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圆自己未圆的梦,人的生命真正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生活令人感慨颇多:退休还乡回归府第,一身轻松万机拒理。千卷览古知世事盛衰兴替,奋笔疾书写人间哀乐怒喜。把酒临风邀聚亲朋好友,养花种树扮靓四季,云峰霞岭大漠驼铃,阅春夏观秋冬美景风情。任凭褒贬评说不嗔不怒,心存浩气坦然自定。天伦之乐祥和满庭,自在安宁吾心融融阳光人生。
一个人年过六十以后,青春的年华逝去了,捡得了暮年的成熟;春天的花朵凋谢了,捡得了秋天的果实;旭日的辉煌远去了,捡得了夕阳的瑰丽。往日的权力、岗位不复存在了,却换来了一身轻松,得到了更多的安宁和自由,说到底,人生的幸福莫非是安宁和自由,六十岁以后你才真正拥有。
(二) 年过六十淡若水
人过六十之后,更加明白: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比不上家里那盏温暖的灯让你心安;远方的风景再迷人,也不如子孙的笑脸让你痴迷。在这个外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无非是有自己的一份精神世界,有一个温暖的家。孩子长大成人,送自己双双父母安宁幸福地离开,然后再由自己的子女陪同着,守在一起,慢慢变老,欲望越来越少,心思更加明净,心态更加淡定,这便是夕阳之年。年过六十以后,没有了重担在身的职位,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追逐,没有了大喜大怒的激情燃烧,没有了逢场赶会的亲自聆听,没有了表态发言的慷慨激昂,没有了远大宏图的意气风发,没有了苛责于人的指点江山,没有了官场饭局中的逢场作戏,没有了迎来送往的强颜欢笑,没有了人际关系中的无奈惆怅……一切都尘埃落定,回归了自然。
年过六十以后,这时你会觉得,不饶人的岁月,在催人老的同时,也慨然沉淀了太多的大爱与大智,让你学会思,学会悟,学会怜,学会舍。你会想到,在这人生的“夕阳”路程中,荣华富贵俱往矣,此时的你,急忙已无必要,刻苦也该靠边。从前排在最前面的那些比如才学、事业,比如财富、权力和名望都已淡化,不知不觉健康、平安、快乐、知足站到了前边。你会觉得心思日渐明净,功名利禄视若浮云,家人平安即是最大的幸福。不再奢望珍馐佳肴,对奇珍异味亦无兴趣,只要清清淡淡能喝上一碗热粥便心满意足。你还会体味到,所有年轻时的挣扎、拼搏与进取,也不过是换来了满头的白发。名也好,利也罢,又怎能比得上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人生说到底,最重要的不是名,也不是利,是从这个世界离去时可以与灵魂一起携带的感情。人到老年,你更会感悟到一切都无所求了。曾经的激烈,曾经的轻狂,曾经的飞扬,不过是沧海一笑,不过是清弦一曲,积淀下来的,盼望的不过是一份安逸、一份厮守、一份情感的拥有。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春去秋来,人就这样老去。当一个人进人老境之际,一路走来,看够了美人的迟暮,英雄的末路,戏子的无情,浪子的有义;也看够了彬彬有礼的虚伪,滔滔雄辩的谎言,庸者的幸福,天才的劫难,金钱的腐臭,权贵的衰败;终于明白了没什么东西能够留住,也没什么东西永远属于自己,人生赤条条来世,又两手空空离去。参透这荣枯之事,看破这生死之门,也就超然了,六十岁以后的人,能够感悟到这些,并以这种不滞于物的旷达看红尘,眼中便有了真山水,心中才有了真淡泊。
(三) 年过六十心宽厚
人的生命犹如一条河流,少年涓涓水珠,清流晶莹;中年时奔流峡谷,浪遏飞舟;待到老年,河流已进人大海,水面宽阔了,波涛平静了,包容万物,吐纳星月。人生进人一个放眼物量、海阔天空的阶段,善于和人相处、和谐共存。孔子曰:“六十而耳顺。“这里说的“耳顺”就是容忍的意思。大文人胡适理解“耳顺”说:“到了六十岁,听起人家话来,已有容忍的涵养,再也没有‘逆耳’的了,“这种解释很有道理,耳顺源于心顺。顺耳的涵养离不开心境的平和、心胸的豁达、心情的开朗。一个人到了六十岁以后,他的生命里充溢着豁达与平和,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欣赏。
西汉思想家扬雄说过一句“年弥高而德弥劭”的话,所谓“德劭”,就是“道德高尚”而更加开明的意思。人到六十岁以后,他的智慧、气度、风范已达到较高层次,能够洞察世易时移的必然,新陈代谢的不可阻挡,这时候感到自己既老之,则顺之。以温和代替灼热,平稳驱赶匆忙,柔性终结友谊。平静看一切,接受和审视一切,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一切。对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则更少挑刺,多宽容,不苛求,把它们视为生活里的“题中应有之义”。人到了六十岁之后,会更加体会到真实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的宽容,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回转余地。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曲曲折折,几十年孜孜不倦探索,由稚嫩变得成熟,由单薄变得丰厚,由浮躁变得宽厚,由功利变得淡泊。真正懂得什么值得珍惜,什么不必当真,什么可以付之一笑。不求辉煌,只求坦荡;不求功名,只求健康;不求回报,只求补偿。珍爱那份失而不再的光阴,把日子过得更充实一些,更丰富、更有滋味一点,以展示“夕阳”的美丽。
(四) 年过六十步从容
人到六十岁以后,不再做时间的奴隶,不再违心地赔笑、陪饭、陪衬了。可以随心所欲地睡觉,可以不受工作中的纪律约束和考试的捉弄了,不用担心老板炒你鱿鱼,告别了单位的纷争、倾轧,告别“小心低调做事”,走向悲悯、新鲜和从容。结束了杞人忧天的心境,也不再翘首企盼“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官场上的任何情绪不再可能让你感到忧伤或兴奋;工作单位里的任何事物也不再可能让你感到天塌地陷。更没有别人强加于你的责任和烦忙,你拥有好像多得无法支配的时间,每天都成了礼拜天,就像一个时间上的赤贫者突然间发了时间的大财。从此以后,你能够以轻松的表情、随意的手势、不慌不忙的步履,漫无目的地走动。情致来了,当年留在身后的铁马冰河、江南秀水、东方天池、西风古道、大漠驼铃,还可以再去领略一番。你总是平静而悠闲地等待明天再来。六十岁以后,不再为公共事务而忙,只是应酬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想着的人,为自己快乐而忙。昨天那一缕清泉,今天那一方晴好,明天那一片畅达等等一切,都可以在悠闲信步中欣赏度过,这日子正是:天天无人扰,日日东方红。这快乐的生活就像太阳,每天与太阳一起升起,又每天随太阳一起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