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隽永写出景和绚丽
著名画家汤景丽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汤景丽 河北省南皮县人,1953年6月生,毕业于原河北轻工业学校(现华北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皮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南皮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自参加工作一直致力于工笔画的创作,坚持传统,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展并获奖,多部作品入编国家级大型画册,并出版有汤景丽工笔画作品专辑。
巾帼不让须眉
——解读画家汤景丽的工笔画和人生价值观
李洪斗
画家这个职业是要有天分的,先天具有艺术细胞、有激情、执着、不顾一切的全身心投入,并毕其一生。
一个画家还应具备诗人的情怀去关照生活,使平淡生活,变为诗情画意,用历史学家的眼光透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达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美学家的视角审视辨别真善美、丑与恶,以哲学家的睿智去思考,研究分析、创新提取历史文化和现实事物,使其上升到精神层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生坎坷,不畏惧
一生淡泊名利,无悔恨。
一生追求所爱,不改初衷。
这些画家的特质用在汤景丽身上似乎对又不完全对。
她既没有遗传基因和先天禀赋,也没有家庭文化熏陶,师承亲授,仅凭聪明、信念和坚韧的意志,孜孜以求,坚持绘画几十年,平平淡淡的一路走来,没有鲜花、没有靓丽的光环,也没有碰撞出惊人的火花,整天围着油盐酱醋柴、家庭、老人、孩子、邻居、亲朋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繁杂的工作。她的意志没有消沉,理想没有磨灭,不改初衷,但她俏无声息的成功了,成功背后的故事是艰辛、痛苦,少有的欢乐和团聚。成功的到来虽然有点晚,已到花甲之年,但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知足了,喜笑颜开了,她大器晚成了。
她1953年出生在离县城十多华里一个叫汤庄村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很小很要强就有志向,好学上进,18岁就入了党,被推荐为班干部,高中毕业后,当过代课教师,后来带着一脸的稚气和懵懂考入了河北轻工业学校(华北理工大学前身)美术专业,生活与她开了天大玩笑,所报志愿没去成,因那个年代以服从革命需要为天职,只有服从命运的安排。一点专业知识也没有,也谈不上从小爱好,入学伊始就遭遇了举世震惊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运躲过此劫的她,硬是在严冬滴水成冰、酷暑挥汗如雨的简易棚中完成了学业。一切从零开始,坚持假期不回家,以弥补绘画专业上的不足,不分昼夜的临摹石膏人物像和实物,坚持笨鸟先飞的土办法,别人一天学习8小时,她坚持学习10小时,12小时,几年坚持下来,学业有了较大进步,因吃苦耐劳、团结同学,各项班里事务带头,还被选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三年学业。毕业后,被临时安排南皮县陶瓷厂实习,不久,被正式分配到南皮县文化馆工作,从此走上了专业对口工作。平时负责馆里的美术普及工作和馆里一些繁杂工作。在单位没有空闲时间绘画搞创作,因爱人当兵,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到家上照顾老人,下照顾孩子,烧火做饭一切都要照顾到,根本没有时间绘画,只有挤时间,利用星期六或晚上,等老人孩子都休息了,夜深人静时才坐下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构思绘画搞创作,这样经常画到晚上12点后。为了弥补写生上的不足,经常抽出假日时间到山东菏泽、洛阳牡丹园写生,没长时间时就在县城周边和附近县市的梨树园、苹果园、杏花园写生。这样默默无闻的几十年,一点一滴学习积累,刻苦创作,使自己的艺术风格日趋成熟。
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作品《玉洁冰清》入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中日美术通鉴》,二零零二年创作作品《农家秋趣》入编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型画册;作品《情意绵绵》入编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典》;作品《落叶化作无声诗》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热土》大型系列画册;作品《深秋》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作品收藏宝典》,二零零三年作品《瓜棚招来纳凉客》《闹春》入编由河北美术出版社的《河北百家国画精品集》,作品《春满乾坤福满门》入编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沧州人画集》;同年出版个人专集《汤景丽工笔画作品集》。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省展并获奖,有多幅作品被天津东方艺术学院、北京、日本、韩国、新加坡友人收藏。因此,她获得很多荣誉,成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沧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沧州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南皮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积累沉淀十几年,画风为之巨变,迎来艺术第二春。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7月10日,由沧州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沧州市美术家协会,南皮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为她举办“简心素墨——汤景丽工笔画展”在沧州市博物馆开展。这次画展精选了汤景丽多年来创作的97幅工笔画作品。精微的笔触和清新、简朴的田园浓郁生活气息,凸显每幅画作,由此引人入胜,也洋溢着画家对家乡的满腔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深情礼赞赢得参观者广泛赞誉。
沧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谭玉洲介绍说:“本次展览是沧州市美术家协会年度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市美协第一次为女画家 举办个人画展,汤景丽老师多年来从事工笔画创作,她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理念,是我们沧州美术界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指导老师,汤景丽工笔画展是今年夏天沧州美术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并评价她的画:“充满春天的恬淡,夏天的润泽、秋天的沉醉,冬天的轻灵,四季皆有新意体现自然人文情怀。那份和谐与厚朴是她对生命本体独有的理解,尊重和赞美”。
她的同门校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阴澍雨评价她的工笔画:“在她的画中,形式感从来都不是夺人眼目的噱头,对表现形式的探究是抒发与表达的需要,但前提是不矫情、不扭曲、不张扬、不粉饰。在表现手法上,既不囿古法彰显时代,又遵循传统、中规中矩。这其实正体现了她在形式的理解和运用上涵养的厚度。在造型上的写实与表现、色彩上的写实与过滤,元素上的极简与繁复这些关系的把握上,更体现出了一种既积极尝试突破,又在稳健和有节中张驰得当的态度和功力。”
她的同班同学,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贾荣建深情的说:“是什么动力驱使汤景丽在工笔画这条艰深的路径上笔耕不辍呢?我想这就是她心诚意切,坚韧不拔的性情所致吧。在生活中她以坦诚的情怀和淳朴的情感面对一切人和事,在艺术上她寄情于平实的语言和虔诚的劳作。对美好世界执着的爱给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她感念家乡的沃土、脚下的大地给她的滋养,而这块芬芳丰饶、悠远绵长的土地则反哺滋润着她的画作。从她画作中的一画一枝、一草一木中我们能感到这种共情,互唤的牵联,我想在这舒缓绵长的对话过程中,她一定是有着太多的叙事和移情注入了进去,以至在这其中的时间流逝转化成了如歌的体尝,劳作艰辛转化成了情感的释放,这对于她画品的评估来说,已经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了。花鸟画寄情于画是作画人共同的追求,但情之所哺,情之所寄还是要有人生、人品的内在和历练的积淀的,有了这个根,对情感的抒发会自然突破古法束缚,但对技艺、形成的追求也不会浮冷,这就是汤景丽作品传递出来的感人特质吧。”这是美术界专家、学者、同学对他深深的厚爱和崇高的赞誉。
笔者曾与汤景丽老师相识是在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到南皮县机械厂工作,因我在初高中时喜欢写字绘画,参加工作仍有一段时间坚持绘画,过去没有老师教,也买不到绘画的书籍,到了县城工作,买书方便了,经朋友介绍还认识了在文化馆工作的美术专业毕业的汤老师,很是喜出望外,由此,拿着画作经常到文化馆请教汤老师,后来,由于工作的不断变动,从而走上从政之路,再没有时间绘画,但没因此与她断了联系,几十年来,始终关注着她的绘画活动信息,由此也对她的绘画作品的艺术探索创作轨迹有所了解,县里的每次书画展览活动尽量抽时间参加学习,她的绘画作品每几年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水平不断提高,探索的路,创作的路永不停步。我大略对汤老师的学习创作道路分成两个大阶段。从1977年毕业至2005年为学习创作成熟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绘画创作作品呈现生活气息浓烈,色调大红大绿,用墨基调偏暗,意境表现清凉而低沉。2006年至2020年为学习提高、创新蜕变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绘画创作作品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画里有诗,追求素、简、韵味意境,呈现清新,典雅、纯朴气象。
她的思想轨迹、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以及每一阶段每一件绘画创作作品的变化提高、蜕变都有迹可循,都在在每一个具体事例和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看她创作的每幅画都很用情,都会精心构思,勾图染色,甚或“三矾九染”,稍大的画就会用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一般人不会理解,一幅画能用这么长时间吗?其实,工笔画是中国画中最为“巧密而精细”(北宋韩拙语)的一类画法,工笔花鸟画尤以画工繁复,耗时费力为特征,加之传统深厚、法度严整,以至于当代画者多把这个画种视为畏途。尤其画法的“三矾九染”法,更是让人却步,画家作画时,为了绘画作品的层次感丰富,就多次烘染。在染的过程中,由于次数多了,就会把宣纸的表面拉毛。这样会影响绘画作品的美感。特别是人物画的脸,要反复渲染才能浑厚有立体感。如果脸部的纸在染色过程中拉毛了,那是非常难看的。所以,染上两三遍之后,就要加一些胶和矾,这样,既可以让色彩鲜艳,也能给已经染上去的底色涂上一层保护膜,把底色固定下来。因为烘染法,都是前一次染完,干后才能染下次。否则,不会有层次感的。而染下一次时,首先用清水打湿,然后着色,这样是为了能够把颜色的浓淡分清楚。因为干后的颜色看起来要淡一些。如果你第二次配色跟干的颜色一样,那么干后,这些颜色就会比原来的颜色还要浅,等于没有着色。所以,要把画上的颜色用清水打湿,才能准确配色。原因就在于一遍干后才能敷第二遍颜色,这就需要自然干透的时间。由于,画工笔画要反复这样多次,一般来说,也就是七八遍,到十几次不等,所以,古人有“三矾九染”之说。这个说法也基本上是准确的。即,一次染三遍,矾一次。那么矾三次,就已经染了九次了。2019年疫情期间,她向南皮县医院的白衣天使们无偿捐献的一幅二米二乘六米的《牡丹春潮》画,用这种方法画了整整五六个月时间。几十年来她向灾区,疫区和贫困大学生家庭无偿捐献何止八次十次,可她的仁爱之心,无私奉献之心,诚实之心和宽阔胸怀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她的思想境界和高尚品德之高是难于用语言来表达。
她平时为人低调,不张扬,过平淡的生活,默默无闻的学习、绘画,目前仍住三间平房,没有象样的画室,把客厅当画室,她的大作,她的绘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创作,一步步达到了绘画的巅峰。
她对绘画艺术更是精益求精的,高度概括提炼主题。一般认为,画工笔画,只要像相机一样,把生活的原景复制、复摄一遍,画象了即可。有的画家把工笔画变成了流水作业方式,成了商品画,那不是艺术品,属工艺品。其实画工笔画的难度很大,每画一幅画,之前要构思,提炼、确定主题,然后画出小样,经过多次修改,达到理想效果,把小样放大后,用小细笔勾勒,正式进行染色,也就是前边提到的“三矾九染”,相当细致,繁杂、繁复。2020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确定举办大型政治主题:“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书法绘画摄影展。这样的主题,这样的命题,用工笔画,尤其用花鸟花卉画来体现表达,难度相当大,她反复思考,苦思冥想,设定一米乘二米四尺寸,大胆设想构思,用稍浅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做底图,画出56朵牡丹,如在地平面喷博而出,争相奔放,争奇斗艳,十个和平鸽围绕56朵牡丹,栩栩飞翔,它象征着在总书记、“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的号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6个民族大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干,全国人民春潮涌动,蒸蒸日上,奔力夺取决胜小康,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该画紧扣主题,寓意深刻,思想深邃,技艺超凡脱俗,主题何等的鲜明,画面何等的雄伟气魄,观后让人震撼和鼓舞。何止是政治性主题的绘画,平时绘画作品,也非常注意提炼主题,让人观后,从中得到受益,如:《花开富贵万年长》,用国花牡丹向全国人民祈福,《昨夜春风》一夜梨花全部开放,寓意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一年吉祥丰收的开始。《爱莲说》一画,采用宋朝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名句为主题,刻划出了她心灵深处的圣洁之心,犹如她的画集名《简心素墨》。她的追求是崇高的、圣洁的,是常人难于企及的,她的思想是纯洁而高尚的,她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生活,对人生的向往,对家人亲朋的爱,在她的画作充分的全部体现出来,她把这种爱全部倾注到了她的工笔画中,她的生命,思想全部溶注了在一起,不可分割,有时她把工笔画比生命看得还重,这是她一生的追求。她是这样看重工笔画的:“自古以来,人们对花卉画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画的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它尽态极妍,形神兼备,也要它鸟语花香,跃然纸上。本来人们日常生活就是和自然景物分不开的。青山绿水、碧草红花、好鸟时鸣,助力情趣,有的采入歌谣,有的编成小唱,自昔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一部《诗经》就是最好的花鸟题材。画家们把人们喜爱的花鸟禽虫搜入笔端,塑造成更加美好的形象,不能说不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贡献。它是给人怡悦心神的无声的诗,它可以养性,可以抒性,可以解忧,可以破闷,更可以使人领会到发荣滋长、生动活泼,促人以进取以情”。她认识到了,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她在自我学习提高绘画技艺和思想道德境界的同时,把美术教书育人做为她始终如一的工作,几十年来带出一批又一批爱好绘画的孩子,有的已成活跃在当今画坛的青年才俊。这是她一生获得最大的财富,也是她最大骄傲。“作为老师,她诲人不倦,桃李芬芳,用慈母般的心温暖着每一位学生,虽不是亲生父母,关爱学生却胜似父母,这是我对恩师这个词的认知。”这是她的学生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高勇如是说。
2009年她退休后,又兼任了县美协主席一职,十多年来,她从事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给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和绘画人才。
南皮县美协自创办十几年来,举办了“泰山曲酒”杯美展,南皮县建国六十周年美展,南皮县廉政美展,2013年翰墨传情,丹青流韵——南皮县书画展,沧州画院南皮巡回展,素霓降露——2017年元旦沧州名家邀请展;2019年7月在沧州博物馆举办建国七十周年,“简心素墨”——汤景丽工笔画展;同年在南皮县文化广场王蒙馆举办“简心素墨”——汤景丽工笔画巡展;2020年9月组织参加南皮县委宣传部、南皮县文联组织的“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2021年10月南皮县美协,南皮县文联,南皮县书协主办了“太行墨人——邢家训书画个展。”等十几个美展,并多次组织美术爱好者到山东泰山,菏泽,石家庄太行山区,河南洛阳,泊头市等全国各地采风写生,并组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绘画培训,全县有几十多名美术爱好者的创作作品在全国、省、市举办的美术展览中获奖、入展。因此,很多美术人才脱颖而出,受到了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汤老师的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因此,她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平时,无论是党政机关干部,公职人员,学校教师员工、企业老板、还是全县广大书爱好者都能称为她汤老师,老师这个称号就是为人师表和楷模,她称得起老师这个称号,更称得起德艺双馨这个称号。
我们祝愿汤景丽老师艺术之树常青!艺术青春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