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马举散文
《不能忘却的纪念》
文/一蓑烟雨
看多了马举的的长中短篇小说,而他的散文则是第一次阅读。读过,很是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小说可以编故事,而叙事散文则要求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像报告文学体裁一样,生活细节必须真实,不能杜撰。看马举的散文《不能忘却的纪念》,作者把晋北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历史娓娓道来,且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他的文笔仍然像他的小说一样,用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方言俚语自然朴素地叙述。把自己的长辈姥爷塑造刻划的非常成功,一个雁门关外有情有义,敢做敢当的铁血柔情男儿一步步跃然纸上。在关键的情节点上,马举一如他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次次触碰到人,人性和人心的最柔软处。禁不住洒下同情感动的泪水,而这正是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扎实创作功底。
《不能忘却的纪念》这篇散文,几乎叙述了一个家庭乃至两三个家庭一百年的历史。透过这漫长的历史长河和沧桑岁月,亦能看清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和前行痕迹。由此看岀作者创作的驾驭能力。这是写大散文的格局。散文创作要求作品形散意不能散,而我们看到,马举的这篇散文不仅意不散,在形式上也是层层递进紧凑有序的,这就在纵横捭阖的多维角度上给了读者更多更大的艺术享受。在描写姥爷和自己母亲的过程中,作者时时把自己置于其中,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所见所谓,所历所涉,层层递进,把姥爷这个侠义硬汉,真情男儿推向上审美和情感的高潮。读这样的散文比读那些扭怩作态,无病呻吟,吟花弄月的所谓散文过瘾多了。
我一己之见,这篇作品的缺点有二:第一,作者几乎把自己积累的细节和素材完全用尽。这不可取,应该有所取舍集中典型化。二,标题换作《我的姥爷孟绍义》似乎更妥一些。散文标题用《不能忘却的纪念》和鲁迅先生的散文题目重了,很容易让人误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