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昭日月动天地
——追记著名作家孙兴盛先生
作者‖孙建民
2021-11-26 十月二十二
“文学兴盛九卷文集传后世,乡土中国蓝田峒峪播神州”。
建民请代我送个花圈。我认识孙兴盛老先生四十多年了。孙先生守望着故土,传承着文学,叫人敬重!——这是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亲自交代我操办的事。
好的!我代表孙兴盛叔全家致谢!大恩大德,德昭日月!高看一眼,气壮山河!——我们当即驱车66公里利用下午下班时间返回蓝田县玉山镇峒峪村给兴盛叔吊唁。
文思泉涌《应聘者》登堂入室耕云种月文学六十载,热爱祖国孙兴盛笔耕不辍乐此不疲成为大作家。——这是我给我的东隔壁兴盛叔撰写的挽联。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昨夜,围在熊熊燃烧的火盆四周,我的思绪跟随儿时发小追忆似水年华,打捞沉睡在记忆深井里的陈年旧事。
兴盛叔生于1940年1月11日,2021年11月18日21:50病故,享年82个春秋。
兴盛叔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经历了新中国土改、社教、中国乡村生活的巨大变迁。亲眼目睹并直接参与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农业涉互助组、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连产承包责任田,上秦岭翻山越岭徒步80里上山割竹子、剁笼鎜、肩木头、抽葛条。上小学、初中、高中后到灞源当过民办教师,下过海、在渭南市开过蓝田葱花饼店、在蓝田县许庙来过“蓝川酒家”,进入西安市当过编辑,不管兴盛叔干任何工作,都满怀热情地集中心智创作,讴歌真善美、为时代代言、为人民放歌鼓。兴盛叔的文学作品由最初在《西安晚报》、上海市《故事会》杂志,以及《收获》《长安》《延河》《小说月刊》等发表。
兴盛叔的文学创作并不孤单寂寞,兴盛叔和著名作家陈忠实是好朋友。当兴盛叔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在峒峪村六组修建起六间两层的楼房时,的确在蓝田县东川灞河两岸摇铃了。兴盛叔的文学好友陈忠实也赶来参观考察学习点赞支持祝福祝贺。
陈忠实先生站立在兴盛叔六间楼房西北侧二楼阳台上凝视远方的照片,后来成为我联通与陈忠实先生的纽带和桥梁。我和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友谊正是开源于《峒峪村志》刊发的这副照片。
兴盛叔与出生在山王村的妻子一生生育了四子一女。孙争波、孙争浪、孙争涛、孙亚玲(女)、孙争涌。在哪个缺衣少吃的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我兴盛叔、粉娃姨夫妇能养活五个子女且全部养大成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足以说明兴盛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兴盛。
老大孙争波(又名孙晓利)在玉山镇开设过超市,如今开了“玉山美食城”;老二孙争浪在玉山镇开“慧哲药品店”,生意兴隆日子红头火;老三孙争涛在西安市的生意红红火火收入不错;老四孙亚玲从开打字部起步到开印刷厂、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太白烟雾》、出版长篇小说《回家》在陕西省广播电台有声播放、获得柳青小说奖提名奖,当选为陕西省小说作研究会秘书长,是名副其实的女作家;老五孙争涌创建集研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协和制冷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西安市a级纳税人。兴盛叔的五个好子女就像他创作的小说、散文一样蓬勃发展诗情画意,让大家羡慕不已。
峒峪河川依旧流,人间再无孙兴盛。感恩生命中让我遇到兴盛叔,是他用实际行动给玉山镇峒峪村带来了美誉度、扩大了影响力。有《应聘者》《峒峪村志》《崤柳风云》《峒峪烟雾》等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为证。
有时候,称赞不是爱,责备才是爱。有时候,成功不是福,失败才是福。有时候,应有尽有不是富,一无所有才是富。有时候,击倒对手不是胜,扶起对手才是胜。有时候,步步紧逼不是强,一让再让才是强。懂得这个道理,人生会轻省许多。
人这一生中,有太多的路要选择,无论选择哪一条,都不可能一马平川,毫无阻拦。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之后,昂首向前。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哪怕伪装,也要坚强。哪怕痛苦,也要忍住。偷偷擦干不争气的泪水,之后,坚定勇敢地走下去,只为拥抱星辰大海,只为明天梦想开花。世间的情,人间的路。真真假假,曲曲折折。用一颗真心拥抱另一颗真心,用一种坚强去铸造另一种坚强,相信,我们真诚而努力地生活,前行的路上就会涌现无尽的美好!
只有以初恋般的激情热情和宗教信仰般的意志信念,人们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不在绝境中发迹,就在绝境中沦落。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平凡人成为一个领域的英雄或者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难使然,因为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 。在绝境中是你逆袭人生的最好机会!这就是兴盛叔带给我的启示。
站立在寒风凛冽的峒峪河右岸,眺望高巅山晨曦下绵延起伏的群山,橡凹沟和峒峪村新修建的柏油路深向远方,落叶后的柿子树硕果累累满树火红柿子,一群喜鹊唧唧咋咋翩翩起飞。
文学导师,德范永恒。
作者简介:孙建民(蓝田玉、秦剑),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