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吼声 第一卷《裸山》
第1集 天灾无情 勇救乡邻却殒命
作者:王世安 主播:旭洋
中国的东北, 称得上是亚洲最富饶、 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东北素以 “人参、 貂皮、 鹿茸” 这新三大宝, 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眼球; 以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着大烟袋、 养个孩子吊起来” 这三大怪, 闻 名于世; 又以黝黑肥沃的土地, 五行齐全为标志。 东北蕴藏着丰厚的资 源, 让人们垂涎三尺。
在众多集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于一体的历史名城中, 东北地区南 部的襄平值得一提, 就是如今的辽宁省辽阳市。 距离辽阳城东的不远处, 是发掘出青铜时代遗址的唐户屯①, 山峦起 伏, 树木参天, 物产丰厚。
1931 年 8 月 19 日下午, 唐户屯村发生了一起触目惊心的事故。 当时 黑云密布, 电闪雷鸣, 狂风暴雨瞬间猛烈袭来。 风雨中, 村西头一个女人 用嘶哑的嗓子, 不断地呼喊着: “不好啦! 咱家房上的苫草被风掀跑了。” 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不时被疾风暴雨打断、 淹没……闻此, 村民们纷 纷披着蓑衣, 冒着风雨, 朝着喊叫的方向跑了过去…… 当众多村民赶到时, 老单家房顶的苫草, 已被狂风一片接一片地掀 起, 众人不知所措, 一时全愣住了。 随着风雨越来越急, 眼见房顶上的苫草被大风掀得越来越少, 单老太 太凄惨的呼喊声, 伴随阵阵风雨, 让人焦急万分。 在危急关头, 围观的村 民, 没有一人敢冒险上房…… 房顶的苫草, 一旦被大风全部掀起卷飞, 那么老单家将损失惨重…… 房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老婆、 孩子是农民的生存依靠。 这是辽 阳小屯下麦窝村村民常唠的家常嗑。 意思是说, 男人有房子、 有土地, 才 能娶到老婆, 也才能续上香火, 繁衍生息。
在当地苫草奇缺, 秋末收割, 翌年春末夏初苫房。 十几号人经和泥、 找平等工序, 忙碌两三天, 才能苫上三五间。 苫好的房子御寒防雨, 冬暖 夏凉。 但缺点是房顶滑溜不易维修, 最怕狂风, 一有大风就会把苫草掀 飞, 露出光秃秃的房顶。
眼前, 面对贵如命根子似的土房子, 村民们几乎傻了眼, 一时间大眼 瞪小眼, 急得没了主张, 都愣在那里。 危急关头, 都盼望能有个顶梁柱来 拯救眼前的危机。
也就在大家没招之时, 忽听一声大喊 “咱来了———”, 从人群中冲出 一位中年汉子。 长方形的脸庞, 眉宇间显得异常焦急。 他从拥挤的人群中 快速冲出, 扛着一个木制梯子, 急速来到老单家的房檐下, 快速架上梯 子, 朝房顶上爬去。 在周围村民一阵又一阵 “不能上, 太危险” 的阻拦声中, 这位中年汉 子竟毫不犹豫, 快步登上了梯子。 此时虽然已天昏地暗、 狂风暴雨, 但从他的身影和动作看得出, 这是 个急性子的人。 一见此人, 人们的脑海里立刻迸发出他破冰救儿童、 车轮 下抢险、 替别人冒险、 勇扑烈火等众多惊险画面…… 焦急的村民不约而同齐声呐喊: “快下来! 太危险……” 听到喊声, 汉子猛地扭过头来, 毫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 咱有把握, 没事的!” 说时迟, 那时快, 汉子不顾个人安危, “嗖嗖嗖” 一鼓作气, 快速地 蹿上了房顶。 此刻, 风大雨急, 房顶湿滑得很, 人很难站起来, 他只能抓住苫草, 猛蹬脚下, 弓腰慢慢爬行。 风雨肆意地抽打在他的身上和脸上, 他全然不 顾, 向着房脊梁奋力攀登, 上下左右, 来来回回。 又不断拼命地俯压, 全 神贯注地控制险情。
房顶上的汉子迎风斗雨, 下边的村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 大气也不敢 出, 耳边除了呼呼的风雨声, 就只听到自己 “怦怦” 的心跳声。 此时此刻, 风雨更加猛烈, 围在老单家房前房后的村民们, 虽然终于 看到这位汉子骑在了房脊梁上, 但仍有人在不停地呼喊: “太危险了, 快 下来吧……” 险情似火, 这位救灾狂人哪顾得了这些! 他一次又一次地将被掀翻的 苫草压在身下, 把身体当作一座山, 试图把整个苫草压在身下护住, 不让 它再度掀起。 然而, 狂风暴雨仿佛故意与他作对一般, 越来越凶猛, 再加 上房顶面积较大, 按下了这个葫芦, 又起了那个瓢, 让人焦急万分。 汉子边干边想: 一根苫草, 永远也抛不过大山; 一根木头, 永远也架 不起整个房梁。 众人拾柴火焰高, 必须借助大家的力量, 才能成功, 他挥 起满是老茧而又粗糙的手, 大声高喊: “下边的人听着……快去找石头和 绳索……把它们绑在一块, 甩到房顶上来……再用绳索拦住房顶, 压住苫 草……赶快去……赶快去……” 在汉子的指挥下, 屋下众人心领神会, 迅速行动起来, 配合汉子 抢险。房上, 汉子将绳头抛向房子的前后两侧, 再让众人将绳绑在地面的大 石头上, 这样反复操作了多次, 苫草终于被驯服了……大家这才松了一 口气。
狂风暴雨, 不甘心失败, 正像老话说的那样,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让房上的汉子没有料到的是,村民正准备回去时,又一股狂风,夹着大雨点,突然从北面席卷过来,异常凶猛。汉子还没站稳,还没抓到绳索,忽然间就从高高的房顶上滚落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地似乎被砸出了一个坑,顿时泥水四溅……
人们的心“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完了!人彻底摔完了!
太震惊!太意外了!刹那间,汉子遭劫难,横祸从天而降……
当即,吓傻了在场的人,大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一切仿佛都静
待人们猛地醒过神来,纷纷扑上前去,连喊带叫,七手八脚地把汉子扶起,迅速地背着他跑回家,将其慢慢地放在炕上……只见他脸色铁青,没一丁点儿血色,表情十分痛苦,拳头紧握,双眼紧闭,一声不吭。浑身湿透,不知是汗水、泥水,还是血水,家人擦了又擦,仍然是湿乎乎……
这下子可把家人吓坏了,忙着要去襄平城,请最好的郎中前来抢救。
“不许哭!不许找郎中!王家人皮实,大病小灾一挺就过去了。”家人的话语触动了他的神经,这位汉子猛然睁开眼睛。全家人听了这话便不敢再言语了。
翌日清晨,这位汉子轻声地说:“咱们庄户人家,受点伤,哪有那么娇贵?不碍事的。干泥瓦匠的人,从房上、墙上摔下来,是家常便饭,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本可安然无恙,都怨咱一时疏忽。事情既然这样了,就不要声张,在家养几日会好的,放宽心,不必上火。”
话虽这么说,但汉子的眉毛却拧在一起,扭曲得不成形,额头的冷汗涔涔落下……他深吸几口气,嘱咐家人:“千万不要让老单家知晓。老单家不容易呀,男人长年生病下不了炕,日子过得挺紧巴,若知道了实情,他们的心里一定会很难受,一定会来看咱,又要请郎中过来,让人家破费,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事儿千万别对外声张……”
稍微歇息了一会儿,汉子望天长叹:“天意难料。大江大浪咱没少见,都是有惊无险,万万没料到,如今却翻在小河沟里。自以为艺高人胆大,什么事都敢干,真应了那句话,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事已发生,咱要坦然面对,自己扛起,死而无憾……”
这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行善惩恶,总在替别人着想的刚强硬汉,正是咱爷王典。凡事为别人考虑,勇于担当,胸怀坦荡,却因没有及时治伤,于1931年8月29日傍晚,在家中坦然地走了,时年45岁。
肉体虽然离去,但精神永存。有文人赋诗一首:
王典辞世已百年
传世流芳众人赞
家族本是庶民户
优良品德代代传
勤劳创业家殷实
教子从严后辈贤
仗义为人扶危困
因伤误治奔黄泉
第一集播讲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请欣赏第二集《追根溯源 撅腚不服的硬汉》
《裸山》作者简介
王世安,一九五五年九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下麦窝村。资深记者、职业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企业改革文集》主编,《中国企业报》“创富平台"主编,中企传媒社社长,世界创富企业联合会创始人、主席。
历任创作员、首席编辑、新闻部主任、记者站站长。世界经济论坛、亚洲经济部长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等大型会议特派记者,被《中国企业报》授予全国十大标兵优秀记者站站长、先进新闻记者;曾赴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访问。
著或编著的书有《开拓者》 《企业领袖》等十二部,共计五百余万字,发表八百余幅新闻照片。撰写的多篇纪实文学作品在《中国企业报》等报刊连载。有多部作品获奖,其中《中国女骑警》获特等奖,《拒买国际金奖》获一等奖。
主播简介
旭洋 实名李桂杰 政法机关退休干部。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古塔读书会》主播团团长;采菊文苑现代诗社副社长等多家平台金话筒主播!热爱生活,喜欢朗诵, 愿意用声音诠释美好,陪伴夕阳醉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