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荐读《贵州织金小纳雍周氏族史》第十六辑「飘舞的剑」(1113辑)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纳雍乡周氏世系表
周必贤—周友钟、周友鉴、周友镜、周友铭
—周友钟—周志荣、周志浩、周志冕(其后居今湖南省祁东)
—周友鉴—周志科(其后居今湖南省祁东)
—周友镜—周志荣、周志浩、周志冕
—周友铭—周志明、周志乾、周志贵、周志良、周志敬、周志诚、周志受
—周志贵—周碧—周昇、周昊、周旻
—周 昊—周虎、周龍
—周 虎—周普、周济
—周 济—周连(其后居今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镇)、周道、周尊(周节贵)
—周节贵—维元—周祯—周之翰、周之干、周之美
—周之翰—周谱—周绍姬、周元姬、周正姬
—周绍姬—周发科、周发贵
—周发科—周尚志、周尚勋、周尚伦、周尚功、周尚刚
—周发贵—周尚质、周尚纪
—周正姬—周发文、周发友、周发歧
—周发文—周尚模
—周发歧—周尚锦、周尚烔、周尚书、周尚纲
—周之干—周席—周洪姬、周嗣姬、周永姬、周祖姬、周诚姬、周本姬
—周洪姬—周发荣、周发育、周发顺。
—周发育—尚朋、尚美、尚友
—周发顺—尚贤
—周之美—周辅元—周明姬、周贤姬
—周明姬—周发明—尚朝、尚荣
九十三世(瑜40世 彦昇6世 必贤1世)
周必贤,字思齐,湖南祁阳人,其祖先江西省吉水人,彦升祖从江西省吉水周家院移居衡州,森甫祖移居永州。其为仁规三子。农历1320年6月1日戌时生,1335年戮盗百名而闻名乡里,后来从朱元璋起兵。1381年带着儿子周友铭调北征南,1382年,1386年,1388年均征南到毕节七星关,后来镇守毕节七星关(毕节海子街),任都指挥使,封明威大将军。于1391年3月22日在毕节七星关殁,葬七星关石河,未丑向,寿72岁。配偶:何氏(1321.5.15—1395.3.8)葬寅塘坪;陈逯氏(1329.3.22—1358.6.14)葬祁阳县湖畔池,坤艮向。生子:友钟、友鉴;赵氏(1327.5.28—1407.3.3)葬七星关石河(同夫墓),寿82岁。生子:友镜、友铭。必贤生于元延祐七年庚申(1320)六月一日戌时。
其少壮伟岸,有姿貌,袭祖武学,遇异人授武功,精十八般兵器,尤修道家内功颇深。年十五(1335),贼众劫乡里,戮贼百余而名于乡。后从朱元璋起兵,转战南北,挥师大兴(今北京南),屯兵横街。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秋,必贤携子友钟、友鉴、友镜、友铭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及都督胡海征南。大军至湖广,将军傅友德授令,遣都督胡海及陈恒、郭英及周必贤、周友钟、周友鉴、周友镜、周友铭父子等将兵五万挥师云南。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今贵州威宁)进克可渡河,与右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今云南大理);而傅友德则自统二十五万大军,由辰(今湖南沅陵)、沅(今湖南芷江)趋贵州,克普定(今贵州安顺),降诸外族,进攻曲靖(今云南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会师后必贤、友钟、友鉴、友镜、友铭父子归友德将军麾下,从将军迂师乌撒,克七星关以通毕节(今贵州毕节),又克可渡河。东川(今云南东川)、乌蒙(今云南昭通)、芒部(今云南镇雄)诸起事者震詟,皆望风降附。
时必贤功著进都指挥使,封明威将军,其子友钟、友鉴、友镜、友铭皆以功进千户指挥。十五年(1382),为扼守川、滇、黔要隘——七星关,友德令必贤、友钟、友鉴、友镜、友铭父子率秦光、顾青、朱玉、朱显忠、杨斌、顾的方、沈明德、张龙、杨丁富等领兵筑七星关城。城周四百五十丈,女墙八百余垛,门二:一曰武宁;一曰大定。外立石坊,坊额曰:“黔服雄关。”正疏曰:“汉诸葛武侯祃祭七星处”,联曰:“殄厥渠魁以遏乱略,去其蟊贼保我黎民。”西下洱河越四百余级石阶,实乃黔中险关也。是年,上敕征南将军傅友德、明威将军周必贤等曰:“乌蒙、乌撒、东川、芒部诸酋长虽已降,恐大军一还,仍复啸聚,符到日,悉送其酋长入朝。”又谕:“以贵州已设都指挥使,然地势偏东,今宜于实卜所居之地立司,以便控制,卯其审之。”已乌撒外族再举事,帝谕友德、必贤等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即有此变。朕前已虑之,今果然,然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今贵州普安)、建昌(治今四川西昌)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屯大军荡扫‘诸蛮’,戮其渠长,方可分守御耳。”乃命安陆侯吴复为总兵,平凉侯费聚、明威将军周必贤副之,征乌撒、乌蒙诸起事者。并谕:“勿与‘蛮’战于关索岭(在今贵州关岭县境)上,当分兵掩袭,相捣其巢,使彼各奔,救其家之不瑕,必不敢出以抗大师,俟三将军至破擒之。”
是月,副将军平西侯沐英,自大理还军,与友德率周必贤、周友钟、周友鉴、周友镜、周友铭、吴复、费聚等击乌撒。必贤、友钟、友鉴、友镜、友铭父子挥师首当其冲,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万计,余众悉遁,复追击破。帝谕友德、必贤等师捷后,必戮其渠魁,使之畏惧,搜其余党,绝其根株,使彼知穷力屈,诚心款附,方可留兵镇守。友德请旨,令周必贤、周友钟、周友鉴、周友镜、周友铭、张龙、顾的方、杨丁富、朱显忠、杨斌、沈明德等屯兵驻守七星关;令秦光、顾青、朱玉等营毕节卫。寻必贤令顾的方、沈明德等营周泥站,囤积粮草,长期防守。周泥站即今杨家湾周驿站也,距七星关十里,两处曾有城池,古有十里两座城之称也。十九年(1386),友德再将兵平乱,必贤率友钟、友鉴、友镜、友铭、秦光、张龙、朱显忠、顾的方等将出关迎接,旋从友德大军克云南。师还,进禄二千五百石,赐世券,仍镇七星关。二十一年(1388),上命平西侯沐英南征。英言:“东川强盛,据乌山路作乱,罪状已著,必先加兵,但其他重关复岭,上下三百余里,人迹阻绝,须以大兵临之。”上遂命颖国公傅友德仍为征南将军,沐英、陈恒为左右副将军,率曹震、叶升、周必贤、周友钟、周友鉴、周友镜、周友铭、朱显忠、张龙、顾的方、杨斌、秦光、沈明德等将领挥师进讨。敕友德、必贤等曰:“东川、乌撒、乌蒙、芒部禄肇,水西(今贵州大方)无事,则互起争端;有事则相为救援,若唐时阁罗凤亡居大理,唐将不备,遂堕其计,丧师二十万,皆将帅无谋故也,今须预加防闲,严为之。”备乌撒军民府,叶原常献马三百匹、米四百石于征南将军,以资军用,且愿收集士兵从征,英、必贤等闻,从之。复命景川侯曹震、靖宁侯叶升、都指挥使周必贤等分讨东川,平之,捕获起事者五万百二十八人。置七星关守御千户所(永乐中改隶毕节卫),隶乌撒军民府,命明威将军、都指挥使周必贤少子周友铭为镇关主将,友铭承袭明威将军,擢千户指挥使,张龙、杨丁富副之,顾的方镇守周泥站,为督粮官。旋,必贤、友钟、友鉴、友镜从傅友德班师回京复命,留必贤少子友铭率兵镇守七星关。嗣友钟、友鉴回原籍湖广永州祁阳马江埠(今湖南祁东县金桥镇)居住;友镜尚军中任职,定居应天府打铜街(即大通街,靠明古宫前几个都督府西)。朱元璋晚年嗜杀,定远侯王弼谓“上(朱元璋)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对傅友德次子(时为殿前亲军)不满,友德起身告罪,上责友德不敬,朱元璋命傅友德取其次子首级,顷之,友德提次子首至。朱元璋曰“何忍也。”,友德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朱元璋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唯长子傅雍得逃及留下已故寿春公主之子(朱元璋外孙)在京。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恐事连己,友镜卸甲举家隐居。必贤临于年事已高,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请辞归田,趋贵州毕节七星关依附其少子友铭。明年辛未(1391)三月二十二日戌时七星关殁,葬七星关石河(后祁宗人窃迁葬寅塘坪,未丑向),金井墓碑尚存。碑名曰:“皇明特授都指挥使迁黔始祖周公讳必贤思齐老府君之墓。”碑联曰:“千秋俎豆齐天地,百世云烟焕日星。”享年七十有二。娶何氏,诰封恭人,元至治元年辛酉(1321)五月十五日未时生,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1395)三月八日辰时殁,葬寅塘坪,未丑向,享七十有五;继娶陈逯氏,诰封恭人,元天历二年己巳(1329)三月二十日亥时生,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六月十四日戌时殁,归葬祁阳湖畔池,坤艮向,年三十岁,生子友钟、友鉴;再娶赵氏,诰封恭人,元泰定四年丁卯(1327)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生,明永乐五年丁亥(1407)三月三日未时七星关殁,葬同夫墓,享八十有一,生子二:友镜、友铭。赞曰:入黔始祖,大明称臣。转战南北,建立功勋。洪武初叶,奉命南征。从军友德,攻克边疆。迂师云南,直取乌蒙。乌撒芒部,乱者震寒。平乱有功,皇命封将。骚乱反复,留镇七星。镇关守土,显赫南方。西南大族,贤公传宗。子孙后裔,昌盛弘扬。
周毅照片
本文内容大部分来自贵州.周毅的《明都指挥使周必贤将军传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