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之十五)
整理:加贝
原文:张富文
主播:墨竹
1953年2月18日
近日来我们打坑道非常紧要。每天四个钟头。在这四个钟头中,每个同事都是紧张而积极的干。虽然我们和石头作斗争,硬对硬的斗争, 确实没有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有丝毫灰心,相反的,我们越打越有劲。
为了一切倾向打坑道,却使我在个人一些业务工作有点儿不够认真。例如器材方面说吧,就没有具体标清,这样是不对的。今后定要负起个人责任来,丝毫不能这样推脱下去。
从学生到战士,父亲经过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工作中的疏忽,父亲也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是志愿军为什么要打坑道?在战争中会起什么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网查资料,终于在蓝风破晓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1950年开始的朝鲜战争,历时3年多,中国志愿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进攻;第二个阶段战略撤退;第三个阶段主要是防御,考虑能不能守得住阵地。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写道,杨得志将军后来回忆道:我们的阵地最好认,哪座山头、哪块高地是光秃秃的,哪块就是我们的阵地。人总是被困难逼出智慧,被炸急眼的杨得志兵团的战士们,为了防范敌人的炮弹,开始挖防炮洞,效果还不错。
在当时这种背景下,虽然空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坑道战起了决定的作用。很快,大家形成了共识,构建“坑道防御体系”,让敌人的炮弹打不着,让敌人的步兵过不来。说干就干,很快,坑道防御体系在杨得志兵团内推广。因为方法切实可行,可以极大降低伤亡率,于是,整个志愿军开始推广。
审核:醉清风
复审:沈新培
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