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正能量之:精神高地
钟岱穆
一
人间芸芸众生,谁都向往富有和高贵,都想逃离贫穷和卑微;多少人汲汲于物质的富贵,回头却发现事与愿违,感到迷茫,活的很累、很憋屈,甚至失去了自我。
其实,人生富贵分两种,一种是财可敌国、位高权重如侯王的富贵,这种富贵往往看得见摸得着,对世人的吸引力最大,但是这种富贵其实最不稳定,对人的牵制最大,迷惑最强!连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曾经迷恋这种富贵而把自己弄得似“丧家之犬”!智慧的孔圣人省悟后便豁然开朗!
另一种富贵就是精神的富贵,精神丰富强大的人,物质生活可能很简单,但是他精神熠熠发光,照耀自己,也照亮别人,甚至恒耀宇宙。古圣先贤如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等等这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人类精神的高地,恒久照耀人类和宇宙。

二
追求精神富足的人,必淡然于追求物质的奢华。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就是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常常“潦倒新停浊酒杯”。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连稿纸都买不起,他的许多灵感总是写在燕妮捡回的旧报纸上。
追求精神富贵的人,很多不是没有能力获得物质上的富足,只是觉得追求钱财没有多少兴趣和动力,往往都视钱财如粪土,是清高也是简朴,一日三餐足矣!
追求精神富贵的人,很多不是没有能力获得高位和权力,要么是“粪土当年万户侯”、要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甚至“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古往今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那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精神自由的人住茅屋是怡然自乐!
追求精神富贵的人,懂得丢掉人生中多余的负担,甩开一切无谓的纠缠,追求简单的、轻松的、自由的精神生活
发明家乔布斯说:“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茶、一盏灯和一个音乐播放器而已。”
简单往往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记得《极简》中有这样一段话:“拥有更少物品的生活总能让人感觉自由,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们充满希望和目标。它使人们在精神层面得以拓展。”
人,其实就是时光中的过客,多余的东西不仅占用时间、空间,还会使人身心疲惫、失去自我。
人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有“生死”两个字。一口气在则活,一口气停了则死。
人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件事:读书和修行(做事)。读贤圣书,谋大众事,读书和做事都是修行。做事,可以很简单。简单到朴朴实实,尽心尽责的去做就行,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社交,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大道至简至易”,简单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价值取向。人一简单就快乐,但是快乐的人屈指可数;一复杂就难过,难过的人却如过江之鲫。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可是,不少人物质方面富起来了,但精神层面跟不上,甚至精神空虚,不读书失去精神家园,不注意修养修为没有爱心,他们喜欢拿着他们的财产来炫耀、来攀比,来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知道捐献他们些许财富去回报社会。这些人的行为已影响我们的后代,许多人三观不正,价值颠倒,精神无寄托,人生很无聊!
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这时候更要坚持坚守,坚守人类的精神高地!
校长教师们坚守精神高地,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精神才有传承;校长教师们坚守精神高地,并摇旗呼喊,我们的孩子们才会跟上来;校长教师们坚守精神高地,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才不至于失落!
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精神富足,也就是选择了简单的生活,甚至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传递万世文明
愿接受祖国现代教育的每一个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奋斗中,不要忘了精神家园,精神的富足富贵才是长久的富贵!
(2018/5/16于净心斋)

作者简介:钟岱穆,男,湖南醴陵人,中国民盟省级教育委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人居风水研究者,诗人。湖南科大化学系毕业,支边新疆教育及管理工作三十余年;曾组建诗社,有诗选入某大学校本教材和全国优秀作文范文;余生致力修菩提正行、著利世诗文。作者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dm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