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挥毫泼墨 尽展风采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莅临吉林省弘华书画院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挥毫泼墨 尽展风采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莅临吉林省弘华书画院
11月16日上午9时30分,88岁高龄的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先生莅临了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弘华艺术馆),并挥毫泼墨,为不久将在长春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书写了巨幅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为此次展览题字,同时还参观了该书画院。
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莅临现场的还有: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姚俊卿先生弟子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参观弘华书画院。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生于1934年9月,曾数十年就职于长春电影制片厂,任高级字幕美术设计师,曾为电影《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沙家浜》《青松岭》《金光大道》《直奉大战》《关东大侠》等300多部影片设计和书写字幕,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2005年中国电影100年暨长春电影制片厂60周年时,荣获功臣荣誉奖。1991年调入长春大学,任教授。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参观弘华书画院。
早在1980年,姚俊卿先生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首批会员。现为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教授、中央国家工作委员会紫光阁书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顾问、中原书画研究院首席名誉院长、央视《夕阳红》老年书画课堂主讲。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参观弘华书画院。
多年来,姚俊卿先生一直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教育交流活动,成果显著。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此次展览题写展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到会并剪彩。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参观弘华书画院并合影。
近些年来,姚俊卿先生还先后在长春和北京举办大型捐赠展、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名家名作书画展”、多次参加有关国家及两岸和港澳等地区举办的书法展。2006年12月5日,在韩国独立纪念馆成功举办了《姚俊卿、姚铁力书法展》。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李诗音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李诗音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姚俊卿先生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非凡的业绩。其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蒲松龄故居、三苏祠、西泠印社、完白印社等许多博物馆和文物店收藏。黄山、华山、长白山、黄鹤楼、海南东坡书院、三亚南山文化区等旅游景区及黄河碑林、翰园碑林、神墨碑林、湖南南岳庙等地均有牌匾和碑刻收藏。其书法作品和艺术成就被编入《毛泽东藏画》《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书法家传记》《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界人名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美术年鉴》等许多辞书。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合影。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不仅如此,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姚俊卿先生还进行了很多书法教学和交流活动,他曾受聘担任吉林大学、深圳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吉林工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书法客座教授。还曾应邀前往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诸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中国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电影文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许多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进行了报道。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在弘华书画院进行亲切交谈。
更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姚俊卿先生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同年,长春大学姚俊卿书法艺术馆在长春落成并举行隆重揭幕仪式;西泠印社专门为其出版了专辑;2010年7月初,长影世纪城姚俊卿书法艺术馆落成。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合影。
参观交流中,相关人员向姚老先生一行介绍了弘华书画院的情况。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弘华艺术馆),是会同北京、香港、郑州、厦门及部分拍卖行、艺术馆、大型画廊在长春的交流中心。本中心突出北京及全国书画名家、大家和学院派及中国美协、书协理事、会员的力作。

弘华书画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李诗音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目前,弘华书画院一方面集一批60岁以上学院派、实力派、资深书画大家、名家作品于一身。其中书画家有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鲁艺美院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的资深教授、博导及其他艺术家;另一方面,集一批极具发展前景和升值空间的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作品于一身;与此同时,集一批名人之后的大家、名家作品于一身。

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在弘华书画院合影
。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在弘华书画院合影。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现场挥毫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现场挥毫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现场挥毫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现场挥毫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现场书写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书写巨幅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书写完成的巨幅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展题字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展题写的“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在弘华书画院挥毫泼墨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合影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午餐时亲切交流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就餐。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弘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邵永全陪同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及吉林省红堪集团董事长徐亮先生、吉林省关东建设集团省洲际阳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吉林省姚俊卿书画院院长张德源先生等一行就餐。
大家的风范
——访中国函授大学总校教授、著名书法家姚俊卿老先生
按:2021年11月16日上午,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受我本人之邀,莅临了吉林省弘华书画院,我们再次相聚,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友好交流。此文是我几年前对姚俊卿老先生进行长时间采访时所写,今天略作修改,再次发表,仍倍感亲切……

我作为“青波访谈”作者,在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老先生家中采访时与其合影。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的一份艺术简历和几篇评论文章,当然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的专题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阅读他的简介、作品、专题片和部分对他的评论文章,我不由得感慨万端、激动不已。我相信“字如其人”这句话,也从姚俊卿先生的书法艺术中得到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那是一个深秋的上午,我在京专访了他——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函授大学总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中共中央国家工作委员会紫光阁画院院士姚俊卿老先生。

此后我又多次在其家中或工作室拜见姚老先生。
就书法而言,我是个门外汉,但我愿意探究这方面的艺术,恐怕正因为如此,我与姚俊卿先生的对话就从艺术本身谈起,这也源于我对书法艺术本身的喜爱。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汉隶的出现和成熟,标志着书法艺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打破了惟有篆书一种书体的单一格局。随着汉隶的成熟发展,草书、行书和楷书也相继产生,并在相互借鉴中成熟完善。至此,便形成了书法艺术的五种书体,即:篆、隶、草、行、楷。”姚俊卿开场这样对我说。
姚先生接着说:“古人云:‘夫行书,非真非草’,即说明了行书的特征。它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那么其特点主要有哪些方面呢?姚俊卿强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笔:流畅自如富于变化。多采用草书的使转运笔,同时又兼收并蓄了隶书、楷书的方折,点画造型富于变化。
二是结字:删繁就简,易于辨识。行书没有规范的标准字,而是借楷书的基本造型,省略了其繁琐的笔画,却不失楷书之轮廓,书写便捷。
三是章法:气势连贯,笔意流畅。字里行间错落有致,无论有无牵丝映带,都体现出其笔意连贯的墨趣。
四是形式:书写时,侧重于楷书风格时,即称行楷;侧重于草书时,即称行草。

姚俊卿指出,历朝历代的行书精品数不胜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都是我们领悟行书真谛的最好教材。
那么从《兰亭序》如何看行书笔法的特征呢?
姚俊卿若有所思地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集行书笔法变化之精髓的经典之作。纵观《兰亭序》,全篇324字,点画之间无不充满着变化。无论从起笔收笔、藏锋露锋,到使转方圆、牵丝映带,都显示其洗练、细腻、清新自然、灵动多变,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行笔时,迟送涩进、提按转折、曲直纵放的巧妙变化,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节奏感,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意境美。古往今来,研习行书,多半自兰亭开始。兰亭笔法,囊括了行书笔法变化的丰富性。

在谈及章法时,姚先生说:所谓章法指的就是字与字、行与行排列组合的规律和方法,或称之为大章法(小章法是指单字的组成规律和方法)。每个字都有我们假想中的重心点,如果将字的重心点自上而下连成虚线,这条线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行气线”。正是这条无形的线,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锁定在纵向的曲直活动范围。这里包括两种情形:字与字之间的直线排列、行与行的组合规律。

姚俊卿接着讲道:章法的另一种情形——行与行的组合方式通常有平均式和对比式。一是平均式:行距基本均等,通篇章法整齐匀称。但行与行的横向关系经常是参差错落的。如怀仁《集王字圣教序》。二是对比式:其行间距离不均,疏密不同。这种行距的疏密不均,造成布白虚实变化和节奏变化,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这种形式,随意性较强,适用于行草书体的风格表现。但是应注意行间的顾盼、朝揖、呼应、穿插和协调。如王铎《郑谷华山作触意之二首》。总之,以上两种行与行的组合规律,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具体作品而定,根据书家风格而定,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定。

在讲到气运时,姚先生说:南宋姜夔《续书谱》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此论是针对楷行草而言。楷书由于书体自身特点,其审美特征表现为方整、端庄、稳重,无论用笔、结构、章法,不求大起大落,同样,对墨色也不求明显的变化。而行书的审美特征则表现为笔法灵动,结体活泼、章法错落,因而随之而来的墨色的表现力——气韵流美生动,意境出神入化。

谈到行书的用墨,姚俊卿说:传统书论强调“墨分五彩",即:“渴”、“润"、“浓”、“淡”、“白”。墨本是单纯的黑色,但在书家的笔下,借助情感,活化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当然,这种墨色的变化,首先要以水为媒介。将不同比例的水加人墨中,便可生出“五彩之色”。这里所说的五彩之色,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是书家深厚功底和丰富内蕴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表现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而不能刻意强求、矫揉造作。

谈到墨色这一问题时,姚先生道:墨色不仅表现出丰富多彩,还可体现出筋骨气血。康有为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指的就是墨色的气韵。字如其人,书法同样具备人的情感,讲求筋骨血肉,体现着生命的节奏和韵律。诚然,这种生命的节奏和韵律又是以水墨的融合来体现的。因而,水与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与姚先生的对话中我注意到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不断地耕耘,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1989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人书法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此展题写展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到会剪彩并参观展览。

有关资料有过这样的记载:姚俊卿1990年向亚运会捐赠书法作品百余幅,新华社评论为海内外捐赠书画作品数量最多的人,所捐赠的作品在长春和北京展出;1993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名家名作书画展”,同年6月应邀为广东新会“陶铸碑亭”书写碑文;1998和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百杰书法家”之一,还多次应邀参加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书法展;2003年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老人文化节”,其书法作品获得大奖;2004年于长春市举办了姚俊卿师生书法展;2005年10月其作品参展“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院庆”并被收藏,同年应邀参加“中国电影100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60周年厂庆”,获得“长春电影制片厂功臣荣誉奖”,并捐赠26幅作品答谢长春电影制片厂。

是的,姚俊卿的作品还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蒲松龄故居、长白印社、西泠印社、深圳“大鹏山庄”等诸多博物馆、纪念馆及文物店以及黄山、华山、长白山、泰山、黄鹤楼、孔府等中华名胜古迹游览区收藏;黄河碑林、翰园碑林、神墨碑林、海南东坡书院、湖南南岳庙等地将其作品铭刻入碑。此外还为一些庙宇、商号题写匾额多处。

此外,姚俊卿的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古今书法家辞典》、《当代书法家传记》、《中国美术年鉴》、《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界人名大辞典》等,还有作品入选《毛泽东藏书》、《书法》杂志、《书法通讯》、《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黄山诗书百家集萃》、《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和《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

姚俊卿在从事书法创作的同时还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除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教授外,还受聘为吉林大学、深圳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工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北京地质干部管理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书法教授并担任教学工作。1993年春赴广东讲学,并在以后几年中多次赴香港、澳门进行书法艺术的文化交流活动。

对于姚俊卿在书法艺术方面和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国家和人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许多新闻媒体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神州》书刊、《电影文学》、《吉林日报》、《海南日报》、澳大利亚的《澳洲新报》、日本《朝日新闻》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等均从不同侧面做了宣传报道,长春电视台拍播了电视专题片《书法家姚俊卿的追求》,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了《姚俊卿书法》专集,并拍摄了上下两集电视专题片《姚俊卿书法赏析》,该片于1996年2月荣获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二等奖,充分肯定了姚俊卿在书法艺术上师古不泥的创作精神和卓越艺术成就。

鉴于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2000年至2001年期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为《夕阳红》老年书画课堂主讲行书书法讲座,与讲座配套的VCD教学光碟和《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老年书画课堂书法教材》一书也在国内外发行。2001年6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化馆也对本人进行了电视专访;2002年10月应邀赴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进行了书法艺术交流活动,当地华人和澳大利亚友人对姚俊卿先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3年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老年文化艺术节进行书法艺术交流并获得大奖。

在采访过程中,我还欣慰地获悉:长春大学姚俊卿书法艺术馆已在长春落成并举行隆重揭牌仪式;此后,长影世纪城姚俊卿书法艺术馆正式落成并举行隆重接牌仪式;随后西泠印社等多家出版单位为其出版了多部专辑。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姚先生站起身来,表情上充满自信,语言上铿锵有力。我想,姚俊卿虽已到耄耋之年,但我深信,一直耕耘于书法艺术的海洋中的他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艺术成就。




明天傍晚六点敬请关注“青波访谈”《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恭王府(7)
《青波访谈》作者介绍
作者李清波(青波、清泉、一丁、远瞩),大本。曾从军,军旅生涯结束后,在党政机关任职20多年;
曾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北京书画院常务院长,《聚焦名家》《当代书画名家》《盛世收藏》总编辑;
曾出版40部、约三千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人物传记、散文集、诗集、政论文集、评论集等集众多体裁于一身的著作;
曾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深沉的思索》(1-5卷、300万字、近3000页)政论系列文集首发式,包括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党校、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有关领导莅临,包括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中直媒体聚焦;
曾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书画联展、个展、笔会暨各种论坛等活动数百场;
曾采写过包括省部级、地市级、县局级领导在内的500多位政界人士;
曾采写过包括中国一汽集团总裁、深圳万科集团总裁、上海绿地集团总裁等在内的500多位知名企业家;
曾采写过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等在内的千余位各领域、各行业的先进人物;
曾采写过包括启功、欧阳中石、吴冠中、文怀沙、沈鹏、刘炳森、范曾、李铎等在内的三千多位知名书画艺术家;
曾徒步征服过数十座祖国的名山。
作家、诗人、评论家、策划家、收藏家、主持人。2019年6月10日,创办了《青波访谈》,作为唯一的作者,《青波访谈》每天推文更新,除春节外从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