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泌阳“破烂王”徐学珍:倾其所有传播国学经典
王有震 陶一峻 武文秀
“因为我的父亲被判刑坐牢15年、母亲患精神病长期住院,要不是县砂石管理局陈浩带我和俩弟弟去县国学会由徐学珍奶奶照顾,同时受到国学会义工老师们的关心帮助,我们姐弟仨曾几度辍学。”聊起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泌阳县联络处主任徐学珍,武涵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一定会勤奋学习,学会感恩,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做一个像徐奶奶那样的好心人。”
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女孩武涵涵,家住马谷田镇陈庄村枣树庄,两个弟弟在马谷田镇二小上小学。依靠收破烂维持生计的该县赊湾镇康庄村康庄组花甲农妇徐学珍,长期以来积极投身于传承国学普及公益事业,无怨无悔的帮助特困生等弱势群体。当她通过陈浩了解到武涵涵姐弟仨的特殊情况后,便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日常家庭生活和健康成长,倾注爱心安慰抚平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破烂王”徐学珍,自从2016年率先在全省牵头正式成立国学文化促进会泌阳县联络处以来,为泌阳人民做出了贡献,及时唤醒并挽救了不少被迷失的孩子及家庭。同年,徐学珍和秘书长胡国杰、副秘书长孙玲带领国学会会员刘宗兰、朱莲密、王鸳、陈荣梅等同陈浩一起,多次去武涵涵家嘘寒问暖,送吃送物送水果,同孩子们促膝谈心,用真爱来抚平孩子们心灵的“创伤”。每到放寒假暑假,徐学珍和陈浩等都要接孩子们回国学会渡假过春节,不断教导和鼓励孩子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徐学珍对待武涵涵姐弟仨就如同自己的亲孙子一样,有好吃的先让姐弟仨先吃,春节发压岁钱也是同样发。徐学珍经常给姐弟仨改善生活,其儿子媳妇和孙女孙子们把武涵涵姐弟仨当成一家人。一有空闲,徐学珍和孙玲等带着姐弟仨去游乐场玩玩,为3个孩子做好全程服务,反复耐心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国学知识,传授国学经典,学国学礼仪,灌输中国传统道德文明,体验国学文化魅力;陪姐弟仨逛超市买新衣服和新鞋,让仨孩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人世间有大爱。
徐学珍从2015年开始自费在泌阳县工业路南段租房创建国学文化讲堂,先后拿出历年来收购废品的钱及准备购房款共计数十万元用于国学,办亲子国学夏令营等形式的讲堂百余期,倡导学国学礼仪,体验国学文化魅力,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润城乡,让孩子们感受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据悉,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中华义工队韩书松老师率队全力支持配合。
“当地受益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不计其数,并吸引了南阳、安阳、周口、平顶山等市县及山东梁山县等
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家长带孩子来泌阳学习取经。”秘书长胡国杰告诉记者,“徐学珍一家老老少少7口人挤在出租屋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可是徐学珍和丈夫康先臣却与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学珍夫妇的善举使许许多多的孩子和家庭受到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让国学的阳光雨露洒满人间,让国学经典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源泉。”
“郑州发生水灾,徐学珍第一时间解囊相助,县国学会很多会员纷纷响应,与免费爱心粥的高学云和钟建伟夫妇一块共捐了两车急需物资驰援灾区。”会员朱莲密说,“国学文化讲堂这两年虽然因疫情暂停,但徐学珍仍利用不同方式继续传播国学。不断地有三五成群的学校师生或者父母带着孩子慕名来找徐学珍请教国学知识;有的夫妻闹离婚,或孩子叛逆不好好学习,或婆媳关系不和等等,也来找徐学珍,她均不厌其烦,逐一巧开‘良方’:相继让许许多多叛逆孩子重返校园、30多对濒临分手的夫妻破镜重圆、20多个婆媳关系紧张的家庭和好如初---
徐学珍与胡国杰、孙玲、赵松香、刘宗兰、李友芝、陈荣梅、苗吉星等众多会员,上山下乡,到偏僻的农村,入工厂、进学校、去敬老院慰问,给老人们送吃的,给老人们唱歌、表演手语舞等,广泛深入的宣传传播国学经典,让国学传统文化逐渐融入了城乡百姓日常生活,浸入了百姓心田。
“国学博大精深,孩子们通过学习礼、义、仁、智、信等传统国学文化,家长们也能一起学习,推动家庭社会和谐,扩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力。国学经典文化之能在泌阳县逐步普及,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宗义、县国学学会会长赵云立、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安祥等领导的鼎力支持。”徐学珍说。
记者从徐学珍夫妇杂乱无章的小院废品堆中,从室内室外与厨房简朴的家境中,从自费租用装修的国学讲堂中,我们深深为“弘扬国学不求回报,人生留德不留财”的朴实检验所打动。
徐学珍夫妇以孝道持家,以德服人,以道健身,以诚信社交的人生历程中,形成了乡村良好的口碑。
“徐学珍夫妇为弘扬国学事业成效显著,这种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角合一为形式,秉承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力求为现代教育转型探索展示一条成功之路。徐学珍用爱心与付出为社会众人筑起了一座心灵灯塔,这种精神是无法用语言和数字来衡量,他们的价值也是无价的。”县残联退休干部侯法银深有感触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