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枚 印 章》
--侯振宇--
送人东西,是亲情友情的见证。依我的看法,送人吃喝,吃过了喝完了也就忘了;送人钱财,花完了什么都不见了;送人以物,常年累月都能看到,睹物思人,特别是有文化含量的物件,意味更加深长,更为特别的是长辈送的,那是寄予厚望且含有永远的念想。
我的岳父大人已过了百岁诞辰,我手拿他老人家送我的一枚印章,悲寂之情由然而生。
岳父中等身材,脸如垂枣,头发浓密直立,如银似雪,灿然有光。这是他的经历风霜所染。衣着整洁,大气厚重。这也是他性格的外露和象征。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从富平坐火车去西安,乘务员一看他的气质形象,赶忙招呼他坐下,您是县委书记吧?“不敢乱说话,我只是一名普通干部”。
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已退休,住在齐村公社杨西村。房屋与邻居无特别处,上房三间大房,中间是客厅,两边厦房住宿。院东墙是厨房。区别的是从院子到厨房客厅房间都很干净,院子没有一片树叶,房间地上没有一根头发。
岳母打两个荷包蛋加羊奶粉,荷包蛋圆而饱满,没有一点散落破损,软硬恰到好处,我爱人虽然做的不错,但到现在仍然有赶上岳母的水平。奶粉浓郁香甜扑鼻而来。
中午是酒席,岳父把八仙桌抹了又抹,把吃碟筷子摆放好,忙前忙后进进出出,把岳母做好的凉菜端上桌,炝莲菜加点红萝卜片,白中有红,味道酸中有甜,至今,我爱人做的很好还没有学到位。凉菜热菜上完了,是热气腾腾的臊子面,面长汤宽味香,也是岳母烹饪的一绝。岳父至始至终招呼,生怕新女婿吃不饱。
酒足饭饱,陪爱人去井上挑水,这是岳母落户到杨西,岳父跑前跑后求爷爷告奶奶争取打的井,解决了村子人畜饮水问题,还使旱地变成了水浇地,造福乡里。

我的岳父小时候父母亲早世,他很小就到西安当相公娃(学徒),曾买了一张奖卷,中了头等奖。那时候他姐夫是地下党,没有经费,他毫不吝啬地把奖金交给了他姐夫。抗日战争中当兵,跟随孙蔚如将军出潼关过黄河参加中条山之战,誓死守住黄河天堑,号称“关中冷娃出潼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威震八方。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也去了,但是没有过黄河;徐剑铭《立马中条》写了中条山之战。解放后,他回到庄里镇,分得一间大房,并且当上了小学老师,再后来当上了税务干部,干了一辈子会计,人们尊称刘会计。这些经历,使他热心和善,做事认真细致,爱整洁,性耿直,耳朵有点背。
在六九年城镇人口下放中,主动要求把家安在杨西,庄里大南巷房子拆了重新盖到杨西。岳母曾任妇女队长,走在前干在先。
自留地收麦子,这对我来说插队四年,虽然几年不干了,基本功还在,我大挑担是农家子弟当兵出身后当工人,为人忠厚,踏实肯干,他领头,我们只是搭把手,中午回去,姊妹们各家买回来吃喝,摆满一桌子,有酒有肉,有岳母的臊子面,吃的喝的面红耳赤大汗淋漓,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有的。
交公粮,要拉到庄里镇粮站,去了还得排队,我想方设法找人拉到粮站,找熟人顺利交上了公粮。后来人家找我帮忙,我也是尽力还了人情。
八十年代初,下放人员返城开始,主要为了孩子们就业。我岳父骑着自行车,跑公社跑县上有关部门。一次,他去齐村公社,到晚上还没有回家,刚好那天我去他们家,听了后黑天半夜骑车子去公社找没找到。第二天他回来了,说天晚了,他就住到一个亲戚家。那时候没有手机,农村连个电话都没有,不管怎说平安回来了。他骑车子跑到县上,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结婚,晚上住在我单位宿舍。他说“你字写的好,帮我把这份申请报告抄写几份,我明天再给人家送去”。我把他安顿好,去办公室抄写,抄完了就在办公室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照管他吃了早餐,把我连夜抄的申请报告交给他,他又骑上车子找有关部门。
农转非,由杨西住到县城,在老城买了一个小院子,在老县政府对面,离的近了,我们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看望他们,买上肉,中午饱饺子或臊子面。买上奶粉,供老爷子喝。
他年龄大了,张罗着要给自己做棺材,那时候木材按指标,没有办法,我把原准备盖房子的松木给他。关中老人做棺材如同盖房子,很有仪式感,儿女们都回去,又帮不上忙,除了吃喝还是吃喝。正在进行中,前后档板材料不够,没法子,我找人去木材公司买了根松木,请同事帮忙用架子车拉到城上,最难受的是上南门坡,我在前边拉,同事在后边推,拉到家里,汗水湿透了衣衫。
他小儿子考上大学,在八十年代,那就是各家各户的大事。买了房子,老爷子手中无钱,退休工资低,还得看病买药。姊妹几个合力供弟弟上学,临走时,腿上穿的裤子还是我爱人刚给我买的脱下来给妻弟武装武装。他毕业了,结婚集资建房也有姊妹四人共同努力帮助的份子。后来到广州打工丢了工作,回到西安,我又寻情钻眼帮助二次就业。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在干好本职的同时帮私企作标,每次都能中标,高兴地告诉我,他说“帮朋友,等退休了他们会关照的”。气的我说,“现在是商品经济,都是笔笔算把把清,退休了谁还认你。与你的同学们比,那个不是高工高管项目经理,有权有钱有房有车,搞慈善是对穷人对一时遇到困难的人,真是书呆子”。我第一次给他发脾气。

我们每次去看岳父母,老人们高兴的象孩子,星期天坐在门口等,看谁回来。岳父把有我写的豆腐块文章报纸折叠好好的,上面放着老花镜,不知看了多少遍了,来了人就拿出来给人家看。
有一天,他拿出一枚印章料,不到一寸高,说送给我。那时候我不懂,拿去请人刻上自己的名字,谁知太硬,只有浅浅的痕迹,没有办法使用,一直保存在身边,闲暇时拿出来把玩,一是念想,二是用手上的湿气油气温润温润。还给小外孙说,“这是你太姥爷送我的,你好好学习,将来留给你”。
我有了孩子,老爷子告诉我,他们给老大老二把孩子看大了,现在老了,体力不支,给你们看不动了,可以看出老人的内疚之情。我说“没事,我们找个小保姆,大一点送幼儿园”。谁知道,小家伙精力旺盛,在公安局大院子玩疯了,送幼儿园是最难的事,哭闹不说,送幼儿园前走脚刚走,乘幼儿园老师不注意就跑出来了,吓得幼儿园老师,亲戚朋友同事到处找。后来,我和爱人西安上大学,只能把孩子送到庄里我父母那里,星期天回去看孩子,为了节约,只能爱人一个买票回去,回去高兴,走的时候要偷偷走。我们两个一个在南郊一个在东郊,为了节约公交费,我把自行车带到西安。为了省钱,两个人买一个砂锅自做饭就算改善生活。
岳父越老越把自己的生日当会事,其实是为了团圆。儿女们回家,他与女婿们在一起,把自己藏的最好的酒拿出来,经管大家吃喝。四个女儿不坐席在厨房帮母亲,我们四个挑担也图老爷子高兴,喝着喝着就把二担子喝了个红脖子涨脸,走不动了,只是傻笑。老四还在叫劲,一会被老大和我把他喝跑了,从南门坡跑下去了,我和老大赶快追,快到南关街道才把他拉回来。现在想起来,不仅好玩,很有意思,更为重要的是现在都成了退休老头,人生易老,日子不经过,黄永玉“地球老了,我他妈的还年轻”。很难再现当年的豪放与情趣。
后来,岳父查出癌症晚期,大家帮助看病,想方设法找杜冷丁,到后期杜冷丁也不起作用。看着老人家一天天消瘦,头上冒汗,咬着牙不出声,为了不让儿女难过。他老人家硬是挺着,多么坚强的人,时时刻刻都为别人着想。我回去了,陪他说说话,他眼睛放着光,精神头一下子好多了。到快咽气的时候,叫我去有话说,等我到床边,他又昏迷过去了,再未睁眼,再未说一句话。我懂得他想说什么。
我和家里人还有亲戚商量好怎么办丧事,决定停放天数和分工后,我开车拉着几个惊恐的孩子去吃饭,因为我也不懂乡俗,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做点事,免得遗憾。事过完待客酒席费用我全包,就连立的碑子都是我弄的。
此后,我们更加照顾好岳母,每个星期天都回去,后来请了保姆。
一次岳母被咸阳老大接去,时间不长,却住院了,我们两口赶到咸阳,病情稳定了,临走的时候,我让他们先走,我跟老太太说两句话,给老太太放了点钱,姊妹们各自尽各自的量力,各自尽各自的孝,不致于当面弄的难堪。

我岳母去世,我们仍然扛大头。
岳母的丧事也是亲戚的工程队帮忙。后来,这位亲戚年龄大了,到西安吃住都是我花钱,走的时候还拿上茶叶给点钱。还帮他孙女在西安实习工作。
我想,父母没有多余的,自己的父母岳父母都是父母,尽孝,就是尽心尽力尽早尽情,无需过后哭爹喊娘,免得后悔。更让顶替接班的老婆在姊妹中能说得起话。
姊妹们遇到什么困难尽力而为。求人看脸,贴钱贴物,人情世故,欠下的都得还,有时候突然想起来,对不住哪位帮过忙的朋友。
前年,在给岳父母迁坟的时候,老伴回去了,我在北京看龙凤胎外孙子,虽有保姆,采购跑腿,两个人只能回去一个。闲了,取出那枚印章把玩,仿佛听到岳父叫声音耳边萦绕,我默默的告诉老人家,您所要说的,我早已听懂了,我也尽力了,至于还有那里做的不尽人意,只有请老人家谅解!
我爱人家姊妹五个,我们家姊妹六个,大小几十口人,而我在家里又是长子,我们两口尽己所能,孝敬父母,亲爱姊妹,大事难事硬扛着,有时候两家还要平衡,父母岳父母一样恭敬,姊妹一样亲和,两个肩膀一齐担。虽未能事事如愿,总有个相互照应。艰难困苦,团结一心。姊妹患难见真情,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在插队时,睡在两个连椅对成的床上,从来没有想到能有今天,正如我在家谱中的“先人积德,后人得福”,这是积德行善的回报,这是前辈的护佑。事业没有干的多么惊天动地,但也节节高升,从营业所到省城,退休了成了北京人,享孩子的福,他们很上进,孙辈健康阳光,人丁兴旺,家族荣昌!
人要在艰难时咬紧牙关,在得到的时候要知足,在享福的时候要惜福。与别人比,比上不足,继续努力,与自己比,虽有苦亦有乐,苦乐人生,苦乐都是福。时刻问自己,我何德何能享此尊荣,需时刻谨慎小心,多积德多行善,多为子孙种福田,才会有幸福晚年,才能福寿绵延。
我的岳父名字叫刘海峰。这些也许有他老人家送的哪枚印章的加持。无论它是印石还是玉印,无论价值几何,在我心中都是弥足珍贵的,永保子孙平安吉祥!
印章,也叫印信,虽无言托,虽无承诺,当我懂得了他的心,就努力做了,不一定达到老人家要求。一枚印章,也可以感悟归纳出人生的意义:感恩父母,亲爱姊妹,传承精神,拼搏奉献,身心安宁!

作者简介
侯振宇,现居北京,男,现年62岁,研究生学历。插队四年,从事金融工作近四十年。现为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书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出版散文诗歌集《律动足迹》,诗歌散文在《陕西日报》,《中行职工报》,《金融时报》刊登,书法在中行系统两次获得三等奖,书法作品曾在《书画频道》展播。

主播简介
宋春献,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喜爱诵读、合唱,以声音抒发情怀,感恩社会。现为鸿雁诗轩文学平台主播,并担任国内多家媒体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