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岁寿星不显老

今天是个好日子,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把立冬节气下雪带来的寒冷一扫而光。村中一位兄长八十寿诞,由于特殊时期,未能邀请亲朋,同事,全村父老乡亲前来。但那寿堂精心的布置,祝寿仪式的巧妙安排,其叔伯兄弟代司仪那激情高亢,出口成章,动人心弦的祝寿词句,儿女孙辈依次跪拜,又簇拥在身旁的动人场景,着实让寿星大哥喜笑颜开,精神倍增,完全陶醉在亲情的拥抱之中,犹如沉浸在幸福的暖洋内。

寿星大哥,他身穿一套红色大花盛装,头戴寿冠,谈吐典雅,反应迅速,声音宏亮,风趣逗人,面色红润,步覆稳健,精神焕发。看见的人都说:如今世富啦,老人越来越长寿啦,八十岁寿星不显老。

在寿星大哥身旁右侧,摆放的那个大寿糕,花样奇特,新鲜味浓,美观大方。它共分三大层,将近一米高。底层描有四个红色大字〈身体健康),中间一层红底黄字,描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第三层用新鲜大草霉等果品,摆成一个寿字,三层顶上又用巧克力和各色鲜果,雕成一支支正在盛开的鲜花。即漂亮好看,又代表了儿女孙辈们的全部希望,和对老人衷心的祝福。更为耀眼的是,摆放在寿星左侧的那个大寿盘。直径超过5o厘米,高近一米。包含了儿女孙辈们的全部孝心,显示出民间蒸食艺人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寿盘共分八层,如塔一样,喻意富贵有余,步步登高,永无止境。它是用小麦磨成的精粉蒸制而成,每层又分若干薄层,铺填了芝麻,核桃,花生,冰糖,红白糖,青红絲等制成的馅,经过蒸制后,糖面香料混为一体,又香又甜,保准让你只要看上一眼,就会馋虫乱动,口水直流,一直甜到心底。每大层的中间和周圍,都镶满了又大又园的红枣,颜色鲜艳,喜庆有余。每层周圍,不知用什么工具精心制成的花朵花纹,细致美观。更神奇的是,八大层严絲合缝,挺立没有歪斜。用什么方法,让那么大一团面的制品,在蒸制过程中耸立不塌?几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制作出这么大的蒸食精品?多幺大的蒸笼才能盛下这特号寿盘?多么大的火候才能让它从内到外熟透?大寿盘的下面周圍,还有八个各具特色的寿桃,象护兵一样坚守在它的身旁。可见民间藏有高手,他们让中华蒸食文化,在乡村代代传承。

人常说厚德载物,行善福报,福多寿长。寿星大哥出生于一个积善人家,父亲曾是新中国第一任农村书记,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父老乡亲们。他思想超前,当人们还处在点煤油灯照明,人工推磨加工粮食时,他就给村上办加工厂,用锅舵机柴油发电,带动拧花机,弹花柜,还有电钢磨为群众加工粮食。组织胶轮车跑运输挣钱,扩大学校,让适龄儿童有书读,设立兰球场,让青年人锻练身体,同煤矿协商为村里接电等。记得那年连阴雨下个不停,割到场里的小麦还沒来得及碾打,就在杆上出了芽。是他和上级领导反映,派来进口大型脱粒机在西场试验。几十个人圍在机器旁边忙不停,十几个人用木杈往机子上装填,七八个人在下面收颗,只用多半天时间,就把那好几个大秸子全部脱粒完毕,解决了小麦在杆上发芽霉烂的大问题。尤其在那最困难时期,他为村上办的那个小煤矿,每年一口人分煤500斤,即解决了村民的烧火做饭和冬季取暖问题,又为年青人在煤矿上班挣钱,脱离贫困寻到了出路,沟北村村民永远忘不了老一代领导人曾经为大家的付出。

寿星大哥,传承了先辈的好家风和家训,他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提笔成联,笔下生花,泼墨挥毫,雄壮苍劲,喻意深刻。他虽己退休,夲该怡养天年。但是他歇不住,村上的红白事,那一家能缺了他帮忙。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书法特长,写讣告,写铭觐,写对联,还有照墙上那大喜字等。那一次,还给我送来一幅己经表糊好的字,(医者仁心),我如获至宝,挂在治疗室刚进门那墙上,让人人都能看到。更激励我,用有生之年为群众疗病祛痛,奉献余力。

寿星大哥他教子有方,儿女孙辈皆为社会棟樑,人中精英。他凭着自己的退休工资,夲己不缺吃穿和零花,但他永远闲不住。除每年冬季住在城内,参加书法协会各种活动,和在公园锻练身体外,一开春就住到村中老宅。把那曾经分下的耕地,当成锻练身体,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他的地和我紧邻,经常都被锄的干净无草。花椒树受冻死亡不少,他又在空处补上了豆子和玉来。小鸟把那种子刨吃精光,他又耐心的一次次补种。看着那些出土的幼苗,如同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他把全部的爱心都付于了它们,每天戴个草帽,呼吸着新鲜空气,挥洒着汗水,施肥锄草,间苗打药,看着他们如同孩子般长大。豆子结满了豆夹,玉米长穗结籽了,鸟鹊又槽塌了。他费心用别人喝过水的废纸杯,一个一个给玉米穗戴上了帽子。到了收获季节,每天都能摘一包成熟的绿豆和江豆,花椒摘的也不少,玉米收了有好几百斤,他笑得合不拢嘴了。越劳动,身体反而越来越健康,走起路来一股风,跟个年青人差不多。我就是时刻以他为榜样,在给人治病的空闲,耕种那剩下的二亩半地。

曾听老人讲,旧时代由于贫困,人的寿命平均都短,我小时候见那六十多岁的人都苍老不堪,八十岁就称老翁。如今社会安定,物质丰富,医疗技术提高,儿女孝顺,村中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八十岁常见,九十岁不少,百岁也有。那次我在一组坐席,同桌就有四个八十六岁。我地西边第二家,那位三叔两口,八十多了还在地里担粪,翻地和锄草。那天有位田大叔,已经九十七岁了,还把找我看病的患者一直领到了我的治疗室。那位王叔,己经l00岁了还到处能转。如今社会好了,人越长寿了。祝愿寿星大哥和全国所有的寿星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八十岁不显老,九十岁到处跑,超过百岁刚刚好。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