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客公开征文开始了 投稿热线 :czj690430
为了加强文化繁荣,增进文化交流,思归客都市头条决定,凡留言超过二十条,浏览量超过十万的免费上书《诗阵地》含快递费,希望朋友们踊跃投稿,请留下联系方式,谢谢朋友们支持!

渑池史话之. 新兴街今昔
剑客李爱民

新兴街,位于今市场街北交叉口路北,是三十年来的渑池城市发展的产物。最早这里曾是一片农田,附近地里还曾枪毙过人,这与人们心中的街道,相差甚远。
街口西有个人民医院,那是此处最早建成的的大单位。人民医院在当时,盖着两层工字楼,前面是是药房和以及各个门诊科室,后面是住院区,北侧坑边有个大锅炉,人们在这里取热水,还给病号代熬中药。往北上去台阶,穿过小路,还有个传染科。西边两排两层小楼,那是八十年代以后,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盖的。我哥们儿崔铁木,就在这幢小楼住了多年。
人民医院靠北,原是一片庄稼地,后被医院做了太平间。记得七八年夏天,我和两个同学上北边什么地方玩,透过敞开的门,看着满院齐腰深的荒草,突然我恶做剧“啊!"大叫一声,把我一个同学吓得瘫坐地上了,那时这里特荒凉,人少时还有些恐怖。
往北,曾经是一块块梯田,七十年代中期,老城解放大街以北居住的北街农民,开始在这里盖起了房子,圈起了院子。后来,城镇居民也开始在这一段买宅基地盖房。我的好兄弟钱伟民家,也在八十年代中期盖了上来,我表姐夫,人民医院工作的袁学文,也盖所院也住了上来。北边路西当时还建个自来水房,附近人到这里自来水点买水吃。
往北的公路,原是一条土路。当年生产队时,我们去地干活常走这条路。这里比起后来平板桥那条路,虽说远些,但路况稍好些,坡度也缓些。一年分粮食季节,我们拉着一架子车粮食,也走这条路回家。那时东边上去城北岭,往西一条士路,与这条路相通。记住路在低凹处,南北两边是地圪沿。那时新兴路还没修通,再往北是我们南街,北街,还有西关队的西洼地,记得北边靠东地沿还有个打麦场。

东边路口,七十年代初,渑池县邮电局从解放大街盖了上来,这也是当时渑池重要部门。邮电局建成后,这里有了几分热闹气氛。七十年代中期,南街二队农民,从我家复兴街北的上头门,解放大街南侧,纷纷纷盖了上来。也有一些人在曾经的东关影剧院北崖上,箍窑圈院居住,在这儿住的是当时最穷的家庭,谁也没有想到,今日这里成了块风水宝地。
邮电局后面,原是南街二队农民住处,我朋友杨建东在邮局东侧北边住。他家院很精致,父亲是粮食局老干部,母亲为人亲和,俩人都是很好的老人。八十年代中后期,县上在邮局后边建成人民医院住院部,路西南的老人民医院,成了门诊处和检查等科室,九二年大都分搬进新楼。人民医院的扩展,使这条路开始热闹起来。
七九年八九月,县上在这条街东北建了城关镇高中,几年后更名为县二高。九九年二高迁走,这里又建成渑池县二中,后来成了新兴小学。有了学校,这条街更有了人气。学校东边原来是操场,操场东百米处,原有条沟,叫老蔓沟,我的责任田就在沟底,这条沟当年很荒凉恐怖,经常有遗弃的动物尸体扔到我地里,后来沟边住了人家,又倒开生活垃圾。我看种这块地太费劲,还经常给人生气。就放弃不种了。现在这条沟早已填平,盖成高楼了。它的对面,就是如今渑池最热闹的区域之一,万人广场。这道南北街,九十年代被县上命名为新兴街。
二中往东也有条路,是连接东西很重要通道。原矿管局也在路东南多少年,原电管所也在路南边。这条街,它连接着新兴街和小寨街,小寨街后来又变成金堂国际,财富大道。

真正让新兴街大变的是,从九三年开始,新兴街拓宽打通,路两边,统一建成二层集资小楼。这些当时不被人看好的房子,后来成了灸手可热的门面房,当时上下两间不到五万元,现在三十万没人会卖。尤其北面会盟路修通,整个城市开始北迁。新兴街成了重要的连接通道。在新兴街,每天上下班,上下学,过路的,闲逛的,散步的。人流,车流。两边各门店生意红火,两边摊贩们吆喝声,以及食堂飘出饭菜的香味,非常诱人驻足,中间路口,卖菜的,各种卖小吃的,各种生活用品的小摊使这里也形成了小市场。到这里真真正正感受到生活的烟火味。
如今新兴街附近,各高层楼房矗立,与过去那种荒凉形成了对比。人民医院住院部以及人民医院,搬到黄河路,新华大道交叉口后,这里经装修建了妇幼保健医院,依然,承续着人民医院往日的繁华。


李爱民,网名剑客,六二年生,渑池人。自幼喜欢文学,近些年在各种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时评约二百余篇。其中《渑池老城之变迁》在《三门峡文史资料》30期刋发,崇尚真诚无敌,善良无价。喜欢诗与远方。





喜讯!喜讯!喜讯!
给思归客特约作家朋友们发福利了……
为了思归客诗词学会健康有序更好发展。经思归客高层研究决定,凡思归客到期后特约作家朋友们,享有免费上《诗阵地》纸质书的权益(付二十元快递费即可上两首作品)。希望朋友们相互转告,过期不候。请朋友们分享朋友圈里吧!
思归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