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费家百年艺,匠心酿好龙窝酒
——访问费家龙窝酒第五代传承人、双龙醇酒业总经理费国锋(又名费航坤)先生
在陕西关中平原一带提起鄠邑区(原户县)盛产的龙窝酒,一些喜欢喝酒的40、50、60后的人们都知晓,特别是在户县、周至、兴平、长安一带更是家喻户晓,人们赞不绝口。早在70年代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那酒厂就隔河相望,常常能在家中闻到远处飘来的酒香。对于龙窝酒的来历却知之甚少。最近,几位领导和朋友一再推荐称,龙窝酒创始人费永泰老先生的第四代、五代嫡孙继承了先祖酿酒工艺,开办“双龙醇”龙窝酒坊,将这个百年老酒继续得以传承下来, 近日,利用周末慕名探访,采访了龙窝酒第五代传承人费国锋(航坤)先生。
据费国锋(航坤)介绍, 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他们这个村就叫龙窝村。村民是从晋、冀、鲁、豫以及湖北、湖南等地迁徙过来,当时也只有四十来户。太爷爷费永泰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费老四,那时正值壮年,和家人从河南卢氏县迁徙这里定居。他曾在河南宝丰酒厂当过酿酒“大师傅”。他就想在当地建一个烧坊,于是他和众人就在村口凿井取水,建造烧坊,经过一番努力烧出了清香甘冽的第一碗酒,起名龙窝酒。
经过几年经营,龙窝烧酒坊(俗称烧坊)在当地影响较大。太爷有一个儿子叫费佐亮,精明能干,烧坊生意在他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烧坊改称永茂盛,先后在涝店、秦镇等地开了分店还聘请了经理,惠及乡里,一传十,十传百,龙窝酒香飘四方,由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关中地区老字号的白酒品牌。龙窝酒,在当时的户县、周至、长安、兴平、咸阳和西安等大小商铺,成为地道的关中特产。民国时期,龙窝酒一直享誉关中,和西凤酒媲美,有“东龙西凤”之美誉,意思就是东边有龙窝酒,西边有西凤酒。
从清朝到民国,费家一直是龙窝酒的主要传承者。大约经营了80多年,在1952年歇业。1976年县政府在龙窝酒坊原址重建了国营县办龙窝酒厂,之后龙窝村也办起了村办老龙窝酒厂。
在关中地区俗称烧酒的师傅为“酒把式”,来厂里烧酒的“酒把式”基本以费家人居多,费家第四代费万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烧制工艺技术一直传承至今。这段历史在《户县志》(2011版、1986版)就有记载。
说起这个老字号酒坊,还有一段红色佳话呢。费国锋(航坤)兴奋地说道,据老人口耳相传,1936年双十二事变,杨虎城将军为了款待东北军将领和中共代表团,经四处打听龙窝酒在当地名气很大,就派了4名官兵来到龙窝酒烧坊,专程押运两大车龙窝酒,运往西安款待了东北军将领,同时用龙窝酒还宴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副主席一行。周副主席饮后对龙窝酒赞不绝口。成为国共抗日的又一见证。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杨明轩(籍贯户县),在20世纪40年代任职陕西期间,也非常喜饮龙窝酒,在户县老人中至今仍流传着“喝了龙窝酒,民盟党中称魁首”的佳话。
费国锋(航坤)介绍,曾在酒厂干了二十几年的酿酒师、费家第四代传承人,也就是他父亲同胞弟弟费万东,眼看自己快要七十多了,为了不让费家龙窝酒百年酿酒工艺技术失传,就和他商量一再鼓励他、支持他开办酒坊,好在他从小就看着父亲和叔父他们在酿酒,耳濡目染酿制过程。
他就满口应承,经过叔父多年的培养、帮助和指导,自己也很快掌握了龙窝酒工艺和技术,成为“酒把式”,2017年成立了双龙醇酒业有限公司,还注册了“费舍私藏”商标。
我到访的时候正值酒坊出酒,看到一位费万东老人现场指挥几个工人将发酵好的原料和生粮进行搅拌后,均匀撒在蒸馏锅里,一层一层,师傅告诉我“撒料时候一定要均匀透气”。装满后上盖子开始加热。
趁这个空闲功夫,我问道“双龙醇龙窝酒和其他的酒有啥不同”?费万东先生告诉我:一百多年来,龙窝酒的酿造工艺技术全靠师徒传承,经过一代代“酒把式”不断实践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酿制体系,它的原料采用关中地区的优质高粱、玉米。整个工艺过程包括润糁、清蒸、加浆、摊凉、加曲、入窖、发酵及蒸馏等十多道工序;酿制用曲也很讲究,必须是中温曲,它采用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大麦、碗豆三种原料,经人工踩坯、入室发酵,采用古法制曲;从原料投入、制曲入曲、温火加热、入窖发酵、上锅蒸馏等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和咱们关中的气候相适应,不能采取工业化大生产、更不能人为的干预,纯碎凭借“酒把式”的知识、经验和严格的操作准则纯手工来完成,否则的话酒的品质就受到影响,这也是龙窝酒不能大批量产的原因之一。
历代酿酒师傅酿酒还有九句口诀呢,那就是:“人得其诚、水得其甘、曲得其时、粮得其实、器得其洁、工得其细、拌得其准、火得其缓、酒得其真”,这九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了。这也是龙窝酒酿造技艺能够传承百年而久经不衰的重要法则,来不得半点虚假,别的酒坊是不能比拟的。
“酒出来了!”有人喊道。我一走进出酒现场,一股酒香扑鼻而来,来到蒸馏锅前,热气腾腾的酒从锅底一根管子里源源不断流出,一股酒香弥漫四周。费国锋(航坤)拿过一个瓷碗接上半碗酒,这是刚出锅的原浆酒,清澈透亮,带有丝丝热气和温度,吸一口气,醇香的酒味沁人心脾。
国锋(航坤)再让我品一口。我抿一小口,仔细品味,顿感口中绵柔、醇厚又略有甘甜,稍咽喉中微热,感觉不来白酒的刺辣感。
国锋(航坤)告诉我,这是咱们秋后刚开的第一锅酒。我问多少度,费万东先生拿起量筒接酒,仔细一看说“65度”。国锋接满一杯原浆酒,边倒边说,“你看,刚出来酒就能挂杯、拉丝,主要是咱们的原料不添加、不勾兑、不依赖任何外香成分,固态发酵纯属天然酿造工艺的原浆清香型白酒,显著的特点就是喝了以后不上头、不刺喉、不辣嗓,后味香,这就是咱双龙醇的特点。”
一席话让我学到不少知识,更是对龙窝酒的品质刮目相看。
采访快要结束时,费国锋(航坤)告诉我,做酒这个行业其实就是做人,“人得其诚”这是费家先祖留下的第一句祖训,必须老老实实做人,才能按照工序步骤一点一点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不求量大、只求质好,才能把太爷爷留下的酿酒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重振百年老字号的风采。
顿时,我对国锋(航坤)这位年轻的传承者肃然起敬。随着社会经济飞飞速发展,龙窝酒始终秉承祖训,保持着传统工艺古法酿制,虽产量有限,其品质让消费者青睐,这不是正是一股匠心情怀吗?相信坚持下去,“双龙醇”龙窝酒一定会传承更加久远,百年老字号一定会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