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石九寨沟——大泉沟游记
文/杨忠科
每次出游基本是临时起意的,一旦决定就马上开始行动。无论是长途游还是短途游,几乎都是说走就走的。这次到黄石九寨沟——大泉沟游玩也是这样没有事先准备的。原计划是到阳新仙岛湖,后来有人不想去,就临时决定改到黄石大冶大泉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去看看。
一、穿过休闲区
十月二十四日,周日,晴天,出发前天气很好,气温不高,24—10摄氏度。上午10时33分才开车,在导航引导下,通过鄂州迎宾大道上武鄂高速,中途转大广高速和蕲嘉高速,11时38分就到大冶大泉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后买票,30元一人一张,医护人员免费游玩。上次到武汉九真山风景区,医护人员也是免门票的,但到黄冈团风田园童话世界去游玩,却没有为医护人员免门票。进入后,发现这个风景区门面好像没有做好,连风景区招牌都不显眼。这个风景区是刚升级不久,估计有些设施还没有来得及完善。首先进入的是休闲区,休闲区有许多松柏和杉树,桂花树不多。但仍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个时候正是桂花开放的时候。当然今年江南许多地方桂花开放普遍较晚。江北黄冈团风桂花开放比江南鄂州等地要早些。因为十月上旬到团风田园童话世界去玩,发现那里桂花已开了,而鄂州桂花直到十月十四日重阳节这天才不约而同地一夜开放了。休闲区并不大,维护也不是很好,我发现有些松杉树有些歪歪倒倒的,继续往里走,发现这个休闲区并不是真正的景区,随后走出休闲区。
二、欣赏石岭屋水库风光
走出休闲区后,发现前面有一较高的堤坝,后从左侧一条石阶登上去,发现上面是一条较新的柏油马路,马路内侧是一湖,当时猜到是水库,后从马路往西走到底,看到一块牌子,牌子上有文字,浏览了一下文字内容,得知这个大堤内是一个水库,是陈贵镇石岭屋水库,位于南山村。石岭屋水库属小(一)型。承雨面积5.4KM2 ,总库容209万M3,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坝顶宽4.2M,最大坝高17M,大坝长度300M。该水库以农业灌溉、乡镇供水和农村人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和下游生态环境用水。远看水库,在南边的几座高山掩映下,显得异常宁静和安祥。当然远远也能听到左侧山上的鸟叫声。南侧是薄雾笼罩着的几座山峰从东到西半绕着水库,看上去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站在水库堤坝上,环顾四周,感觉此处的天地仿佛与世隔绝,周边基本上是高山,西边是一个村庄,应是陈贵镇南山村,东北向是小雷山风景区。站在水库大坝上可以看到小雷山顶上有一座高塔,塔周边有一些矮深红色似寺院建筑。2012年1月,雷山风景区(下辖小雷山、天台山、大泉沟等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这次没有计划去小雷山风景区游玩,这次要游玩的是大泉沟风景区。后离开水库。
三、路过莲花庵
离开水库,后从水库左侧上山,山路约三米宽,是水泥铺的路,可以走两乘小车。我们是步行上山,沿路可闻到桂花香,但找不到桂花树。慢慢走着走着,不久看到大山沟了。在进入山沟前,发现左边有一条山路通向一座寺庙,正犹豫时,右侧突然出现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他停下来,主动向我们介绍,说,左侧山路是通向一个寺庙,叫莲花庵庙堂,他说没有什么可看的。但事后,发现这个建于初唐、掩映在半山腰翠竹林中的莲花庵其实并不简单,传说唐朝太平公主曾在那里驻足过。莲花庵相传为汉阳归元寺的祖寺,抗战时因游击队曾在此设立过被服厂而几遭战火,庵内典籍焚毁殆尽,后莲花庵重新维修,庵里住持为寻根专程前往归元寺抄回了一些相关资料。莲花庵门前有两棵桂花古树,树龄均高达数百年。深秋时节,桂花香飘数里,伴着庵里的暮鼓晨钟,让游人觉得格外心旷神怡。时值正是深秋时节,虽没有注意到桂花香,但这个听说中的莲花庵没有去却成为一个遗憾。后按照那个男子所介绍的路线,进入真正的大山沟。

四、神秘而神奇美丽的大泉沟
进入山沟后,感受就一样了。山沟两侧都是高山,开始显现的东西两侧山峰显得尤其高大,估计海拔不低于500米,后查知右侧的叫猫儿伏,海拔774.9米,是大冶市境内第二高峰。与九古奇村——上冯村的龙角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城南,海拔786米)相差不多。进入山沟不久就到一较开阔的地方休息了一下,已到中午12点多了,后把带的干粮和卤制类吃了一些,以减轻重量,增加一点体力。后继续往前走。一路都是山沟,沿路两侧经常遇到一些小麻雀,这些小麻雀一看见人就很快躲进树林或草丛里。这个季节山上很少看到花,只是偶尔看到一些无名的小野白花。当然既然叫大泉沟,肯定是有水的,一路上几乎都能听到水沟里潺潺流水声。山沟入口处左侧(山沟东侧)有一悬崖绝壁,几乎成直角面向我们方向(西北向),绝壁高度约摸百米,寸草不生,呈铁灰色,间杂微黄色。此绝壁与西面猫儿伏隔沟相向,所以山沟入口处就是在这东西两侧的高耸入云的雄浑山体中间,这两座山峰就像是门的两根粗壮门柱,也像是两位镇守山沟门口的威武无比的卫士,保护着大泉沟这位深藏秘宫而不出的美丽的仙子,让这位仙子不受任何外来伤害。一路往前走,一路都是泉水声、鸟叫声,仿佛一路欢迎声,也苑如一路轻音乐声,这是来自大山深处的最纯洁最动听的山籁之声,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人震憾,又让人神情清爽,一路不觉疲劳,让人完全沉浸在纯净的自然怀抱里,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之爱。这是上天赐给人间最无私的爱。感谢自然!感谢大冶,感谢大泉沟!一路上除了脚下平坦的青石铺的路和山沟一些水泥石桩等带有人为烙印外,其它的基本上保持了最原始的风貌,走进这大山沟里,仿佛时空在倒流,仿佛进入到了史前原始时空,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原始初民、原始生态最纯朴的气息。让人心灵受到极大震憾和最神圣的洗礼。行走到半路上,看到一处泉水非常清澈,也由于脸上渗出了汗,想下去洗下脸,降降温,下坡后,后在泉水旁,用手试试了水,感觉异常清凉,手感非常好,一时禁不住用手捧着泉水,连喝了好几口泉水,感觉非常清甜,这种感觉是几十年都没有过的,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喝梁子湖水时有这种感觉,后来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一路上虽游人不多,但偶尔也能意外遇到三五游人,让人感到格外惊喜和温暖。人间还是有与吾辈同感受之人啊。没有经历过感受过此中胜景的人是难以有相同的感受的。所以我们并不孤单。
一路上总有让人惊喜之处。每处的泉水都不相同,两侧山都有意外的银色泉水从石缝或石洞或草丛里飞流下来,苑如青龙吐玉,更像仙女织锦。有时忽见泉水从高处跌落,水花四溅,声若雷鸣,让人一时惊喜得恍不过神来;有时两面都有细细的或宽宽的银白的丝丝泉水从山壁上喷洒飘来,让人目不暇及;有时如锦缎悬空,细雨纷飞,在少有的难得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缕缕金丝在空中飞流飘舞;有时又如彩虹再现。等等,这些如梦如幻的神奇泉水几乎伴我们一路走来,都美得让人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赞美、惊喜和幸福。
五、寻找神奇的大小干洞
在山沟里继续往里走去,不知疲倦。一路上没有休息设施,有的有简易水泥山路,有的没有水泥山路,只有青石铺的山路,有的只有水泥加青石做成的矮桩,人必须踏上矮桩才能走过去,有的地方矮桩间距有些大,一般老人和小孩难以跨过去。另外有些矮桩还暗藏着小半截钢筋露出来,稍不注意,容易把人绊倒,造成意外事故,所以我必须在此把这些隐患指出来,在这次游玩中,在过一些山沟时,我特别注意这些,反复提醒家人在跨一些矮桩时要特别注意脚下的或前面的暗藏小半截钢筋。幸好,这次游玩没出现意外事故。
一路没有发现休息场所和休息设施,也没有发现什么标志牌。但行走到一处,发现有一座拱形石桥,也没有什么标志牌子,不知道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后继续往里走。不久,发现左侧有一块长方形石牌,上面刻着“大干洞,小干洞”字样,每个字用红油漆涂上,目前有些笔划红油漆已看不到了。终于找到一处景点标志牌,后决定沿标志牌方向上山去寻找大小干洞。
我独自一人上山去找大小干洞。上山的路都是青石铺成的台阶,约80厘米宽。上了十分钟左右的台阶,突然发现右侧一处台阶,感觉前面会有什么出现,后走近一看,果然看到了一个较大的山洞,这个肯定就是“大或小干洞”了,此洞不知有多深,我进入洞内一两米深,大声“哎”了两声,有回音,但心里还是有些恐惧感的,担心是否有野兽被惊吓出来伤人,所以不敢多停留,后急速离开,继续往前走,因为是第一次来这里,不知刚才看到的山洞是否就是“大干洞,小干洞”,因为洞的左边有两个小洞,这两个小洞与右边大洞是相通相连的。但不能确定。因为是上到半山腰了,再往前走,是一条下山的路,本人又不愿走回头路,于是继续往前走,当然都是青石铺的下坡路,不久又发现了一个山洞,无疑这就是所谓的“小干洞”了,因为“小”,又无泉,所以都叫“干洞”,洞大的叫“大干洞”,洞小的叫“小干洞”。大干洞与小干洞除大小有别外,还有一些不同,大干洞的洞口是水平向外的,人能平步走进去,洞口呈喇叭形,但小干洞的洞口稍向上,洞口从上到下呈狭长形,且往下凹陷约一米深,人一般难以跳下去,且里面阴暗,看不清里面,所以不敢跳下去看个究竟。这次上山寻找大小干洞算是顺利的。大小干洞景点也是进山沟以来第一个有标志牌的景点,其他都没有发现什么标志牌,都是大山,密密森林、怪石嶙峋的山沟、潺潺泉水、时不时鸟叫声等。
后从小干洞外下山,下山经过一座之前看到的石拱桥,之前由于没有看到什么风景标志牌,也就没有从此桥上山。后回到主路,发现前面有六位游客,五女一男,都背着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背包客吧,她们朝回的方向匆匆走着。我还得往去的方向继续走,去找家人。因为家人由于体力不能随我上山寻找大小干洞。由于分开约十几分钟,所以一时没有找到,后打电话,原来家人已在一处有房子的地方等我。


六、南山知青林场回味当年峥嵘岁月
后继续往里走,不久,远远地看到了家人和旁边的矮房子,原以为是寺庙,走近一看,是一处林场遗留下来的矮平房。南面有一平房,一个门,但关着,有些陈旧;西面一呈七字形平房,有好几间房。靠山边立着一块石牌,走近一看,原来是南山林场知青“青春纪念碑”,是2014年10月立的。碑上刻着当年知青在这里度过的难忘的艰难的又是美好的青葱岁月。原来,在1974年10月至1977年秋,南山林场成为来自黄石商业系统职工子女、56名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在这风景秀丽而生活艰苦的环境里,知青们开垦荒山、植树造林;用双手铺就了山峦锦绣,用汗水浇灌了树木长青;陶冶性情、丰富经历、强 壮筋骨、磨练意志、增添友谊,度过了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为铭记这段历史,一些仍活跃着的当年的知青们特立此碑以作纪念。一看到“知青”二字,真的是五味杂陈,我虽没有当过知青,但看过知青下放到农村劳动的情形,我们村也是鄂城县知青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点,当年知青的模样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也看了不少反映知青生活的影视剧和文章。每每看后,心情总是难以平静。现在看到这个南山知青林场,心情同样也是复杂的,既亲切,又心酸,也沉重。虽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凡经历过知青岁月和看到当年知青下放农村的人,没有谁不感到沉重的。
南山林场知青听说也种茶叶,好像有个知青茶场,但没有找到这个茶场。知青“青春纪念碑”右侧有一条青石铺的台阶,一个个的台阶可能连着无数的知青的故事,可能沿着这个台阶连着的山路往山上走,会有异外发现,可能当年知青茶场就在不远的前面。可惜,由于时间和体力有限,没有往这条山路走去。后来依依不舍地离开知青“青春纪念碑”,继续往左侧山路走去。
走了约不到二十分钟,最后走到底了,就是山沟走到底了,南面没有山沟了,东西山之间建一3米宽石桥,此桥南面再没有开辟山路了,此桥连着西侧高山一条山路,由于不知这条山路去向,更不知沿路有什么风景点,不知有多远,等等未知数,走了一二十米后就不想再往前走了,家人也催着沿原路返回。从进山开始,用了一小时,后来下山也用了一小时,下午14时零1分正式开始原路返回,用了近一小时回到水库大坝上,后从大坝下来,经过休闲区,最后到停车场,到公侧洗了个脸和手,后喝点水,稍休息几分钟后正式开车离开景区门口,但开到柏油路时,看到路边立着一块“大泉沟景区简介”牌子,后下车认真看了这个牌子上的简介内容,并用手机拍下来。原来这个风景区只游玩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都没有游玩,而且更精彩的景点都没有看到,真的很遗憾!看来,今后如有机会,应该再来一次。
“大泉沟景区简介”上写着如下内容,现全文录入,见下面:
南山村大泉沟景区,面积2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分四大景点:柯陈山景点、大泉沟景点、四方寨景点、南山茶场景点。大泉沟沟长10华里,在狭长山谷里,但见奇峰突兀,对崎而立;幽林深处,花香鸟语。沟左沟右随处皆有泉流瀑布,草丛里、石缝间,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如青龙吐玉,似仙女织锦。沟底溪流潺潺,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松涛声揉合在一起,神奇而美妙。沿沟的九坜十三荡中,有松、杉、楠竹、杜鹃、野生桃、红叶树、明党参、何首乌等各类知名的植物近300余种;有花面狐、小灵猫、红腹锦鸡、猫头鹰、画眉、八哥等120余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大泉沟具备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既有充满传奇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洞、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龙洞等;还有碧水如镜持石岭屋水库,历史悠久的莲花庵,“南谷草堂”、“还不回头”、“血水塘纪念碑”等历代摩岩石刻气韵犹存,绝无仅有。大革命时期,彭德怀、李先念、王震、刘少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革命足迹。大泉水沟以山奇、谷秀、洞幽、泉美远近闻名,是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观光胜地。
仅以以上简介内容作为全文的小结吧。……
辛丑年十月初六(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完稿于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