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健康长寿的奥秘
(报告文学)
●许 晨
一 袁隆平院士的感叹
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一位年愈九旬的老人推开搀扶自己的工作人员,迈着有些颤微却很坚毅的步子,走上铺着红地毯的领奖台。这是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广播里主持人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迎上去,与他亲切握手,把一枚金灿灿的环形“共和国勋章”佩戴在他的脖颈上,随之又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询问:“袁老,现在研究有什么进展?”
“哦……”袁隆平郑重回答:“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习近平总书记笑着点了点头。而后两人面向全场,摄影师、电视录像师啪啪地拍照、录像。顿时,掌声雷动,喜乐飞扬,向获得这项国家殊荣的袁隆平隆重致敬!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栋楼房里,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看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这一幕,十分兴奋而喜悦,忽地一下站起来,用力挥着双手连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那神情好像自己获奖一样。
这是谁呢?他为什么如此激动呢?
他名叫崔云龙,是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世界华人消化学会微生态医学联盟主任委员、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到他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不解情缘,还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国家和湖南省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开发的“超级稻”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达到了“世界之最”。然而,你可知道吗?就在他为人类守护着“饭碗”之时,也有人守护着他的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令人尊敬的袁院士创造“水稻辉煌”的背后,有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新型药物帮了大忙,获得了他发自肺腑地三次题词盛赞。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1979年,正在潜心科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带领助手前往山东汶上县出差。患了感染性腹泻,不断地跑厕所。当地陪同人员非常关心,马上安排医生诊治,服用了一些黄连素、吡哌酸(PPA)等药品,腹泻当时止住了。不料,却留下了病根,回到长沙之后,稍不注意就会跑肚拉稀腹泻不止。袁隆平忙得顾不上去医院,就随身带着黄连素,感觉不好赶快吃几片。开始还起点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非但不见好,还越来越严重了,常常是一遇冷受凉,就得赶快向厕所里跑。经诊断,他患上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和慢性腹泻症。
哎哟哟,这可麻烦了!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田间地头看育种,开会研讨坐飞机,动不动就拉肚子影响太大了。此时袁隆平团队已经研究出许多优良品种,不断创造高产,那是大熊猫一样的“国宝”啊!为了保障袁老的健康,湖南省专门委派了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两位专家,一名中医一名西医,精心为他维护治疗。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位教授级保健医生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保障着袁院士的肠健康,每年仅这一项医药费就要花上五、六万元,几乎将各种药品----国产的、进口的、中药西药都用过了。但遗憾的是效果时好时坏,再往后竟吃再多再好的药也不见效了。冷的辣的,水果海鲜都会引起“拉肚子”,甚至吃饭的碗也不能用凉水刷,稍不注意肚子就咕噜叫。以至每到用餐时,他的秘书要专门跑到后厨用开水洗碗。即使这样,他仍然强忍着病疼,坚持带病工作,四处奔波研究水稻,并且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然而,毕竟是有病在身,而且是难以启齿的慢性病,一时半会儿要不了命,可添了太多的麻烦,太让人难堪了。有时袁院士乘车上班,恰逢路上堵车走不动,他却内急起来;有时开会正讲着话,他突然不舒服,马上就得请假上厕所,回来刚坐下,还没说几句呢,又得起身赶快跑……
有一次,袁隆平乘飞机到外地去讲学调研。飞机刚刚起飞,还在加大马力轰鸣着昂头向上冲刺呢,他肚子又咕噜叫开了,打开安全带要去上厕所。空姐看见了,连忙过来制止:“先生,不可以的,飞机平飞才能走动呢!”
“我我……我要上厕所。”袁隆平不好意思道。
“现在还都锁着门呢,半个小时以后才打开。”
“唉!”袁隆平重重地叹口气,只好坐下强忍着。一会儿裤子一凉,他苦叫了一声“不好!”。随行的助手心里明白,赶紧去向乘务长说明情况,而后小心翼翼地把他搀扶到厕所去处理。
此后,他都不敢出差了。可是,“超级杂交水稻”刚刚取得初步成果,国家委托袁隆平为组长领衔研究,如果连门都出不去,还怎么搞科研啊?他不甘心,咬紧牙关,克服病痛,带着各种药品又出征了。那一次刚到目的地又出现了腹泻,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口气吃了30片黄连素。
这下坏了!不仅没治好病,反而发生了药物中毒,上吐下泻,头晕目眩,几乎到了脱水的状态,一阵“呜呜”救护车警笛急促地响起来,他被紧急送进了医院。住了几天院,输了几瓶子抗生素,才算缓解了。天啊!人们对这种病症就束手无策了吗?想想袁院士这样的重点保护人物,都如此无助,那些成千上万的慢性腹泻患者不就更痛苦吗?
面对错综复杂的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从没有皱一皱眉头,一直满怀信心地活跃在田间地头、实验室里,斗志昂扬地去攻克一个个难关。可在平凡的“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医生和药品都束手无策,弄脏裤子是常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再后来,竟发展到几乎无法出门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的研究工作。
2006年春天,位于青岛胶南市(现西海岸新区)临港工业区东海药业公司的董事长崔云龙得知了此事-----他本身是一位崇尚“实业报国,惠及众人”的科技企业家,专心致力于微生态制剂研究与开发,生产出了种种促进肠道健康的益生菌药品、保健品以及功能性食品。其中“阿泰宁”是国家批准治疗腹泻的微生态药品,崔云龙立即通过有关方面给袁隆平院士寄去了10盒,请他用用看。
“阿泰宁?没用过?!”袁隆平拿着这个黄绿相间的小药盒,自言自语,将信将疑。这么多年他吃过太多的药物了,往往临时起点作用,接下来却毫无效果,还越来越严重。他以科学家的严谨目光,专注地看着上面的说明词,药品通用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称:阿泰宁。临床适应:因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症状及相关的急、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等。
“看来我是对症,不知有没有效?”
“试试吧。”秘书说着,端来了热水。
俗话说,有病乱投医,何况还是“国药准字”号的药物,袁隆平实在是让“腹泻”折磨够了,为了能够早日出去工作,下决心服用这种刚刚听说的“阿泰宁”。
本来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想有枣没枣打两竿子,碰碰运气吧,以前也有推荐多好多好的药,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不过,这次不一样,袁隆平服用了三天,就感到肠道舒服一些了,上厕所次数也减少了。这使他喜出望外,增强了信心,此后按照说明书每天两次,每次三粒,接连将10盒全部服完。
奇迹发生了:袁老的腹泻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三、四次减少到一、二次了,感到身上也有了力气。这太神奇了!科学家最看重的是具体效果,袁隆平立即请秘书打电话找到东海药业崔云龙:“崔总啊!好消息,袁院士吃了你的药见效了,他想再买几盒巩固一下。一盒多少钱?”
“太好了,能够给袁院士解除病患痛苦,没有后顾之忧投入科学研究,解决粮食增产问题,真是令人兴奋。不用买,我们送!”崔云龙高兴地说。
放下电话,他立即安排客服部门给袁隆平又寄去了10盒“阿泰宁”。这一次,已经感受到明显效果的袁院士毫不犹豫,严格按要求准时准量的服用。好啊!两个疗程下来,他仅仅服用了18盒,吃饭喝水就完全正常了,再不用担心闹肚子,脸色好了,人也胖了一些。
更加令人高兴地是,他从三个月没出门,竟要求到海南看“超级稻”育种,到安徽看它们的长势,一连出差三个多月,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竟再没有犯病。年近八旬的袁老彻底摆脱了缠绕27年的腹泻顽疾,赶走了病魔的折磨,精气神又上来了,从而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接连取得重大成果。他们团队培育的“超级稻”突破了亩产800公斤、900公斤,直奔1000公斤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水稻高产田亩产量也只能达到三、四百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搞成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一举翻了好几番,解决了我们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也为全世界提供了足够多的粮食。谁能想到,这里边也蕴含着崔云龙教授和东海药业的功劳啊!
听说袁隆平病情大有好转,东海药业董事长崔云龙于2006年10月,专程去长沙看望。在国家和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办公室里一见面,袁院士就紧握着他的手连连感叹道:“东海阿泰宁,好药啊!给我解决了大问题。27年了,弄得我坐卧不宁,几乎失去了工作能力。崔总,感谢你啊,太感谢了!”
“哪里,应该感谢您!你是国宝啊,病好了,可以更好地去研究水稻,保住人们有粮食吃啊!”
“好好,我的工作是为了人们的饭碗有保障,你的工作是为了人们的健康有保障,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有良知有情怀的科学家,心心相通,交谈甚欢。本来,袁隆平院士平时很少为企业或单位写字留名,担心有人利用去搞什么名堂,这次却高兴地为东海药业挥笔题词:“阿泰宁——腹泻病人的福星。袁隆平 二00六、十、二十八。”
虽说他的字不是书法家作品,但却是一位受人尊重的世界级大科学家手笔,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由此,神奇的“阿泰宁”和创造它的崔云龙教授,以及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让人刮目相看,掀开了云雾似的面纱……
许晨: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首位海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