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者生存
——读王瑞祥长篇章回小说《前程》所感
文/杨学艺
最近朋友们都在讨论一部小说《前程》,我作为后知后觉者,在《禹平文学》平台上看完连载。最初的感受是:作者王瑞祥不简单!能写十几万字的书稿,而且涵盖内容广泛,人文、地理、诗歌、戏曲、诗词、歌赋等。最为重要的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这部作品所有的公园和旅游景点都是作者熟悉的,所有的戏词都是耳熟能详的,所有的诗词赋篇都是作者自己的作品。 作为洛南籍本土作家,王瑞祥先生用最接地气的人物塑造,把现代人生存的百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一个身居于都市却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的人。因此对所有人物的勾勒刻画,娴熟细致。众多人物中,没有任何一个高大上,使每个读者都觉得这人好像就在不陌生的地方遇到过,有的就是邻居似的。 作者的笔墨偏重于人物行为描写,特别就性爱描写进行了渲染。这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和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能看到厅级领导的内心欲望,也能看到一个洗脚女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各种人物的性爱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也顺理成章地把各自的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一一展现。 当然,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任何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求生技能和方式。人对世界的适应能力取决于自己的世界观。有些事有些人可以接受,有些就必须拒绝。这些就得自己去把握。 从小说的题目来分析,田程应该是主要人物。但是从整个作品分析又觉得不明显。作者绘制了一幅社会百态图,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吸引目光的。但作为好的作品,有主次之分,才能更好地体现主题。
说到主题,斗胆地说一下:王瑞祥先生想反映的是社会中下层一部分人,为达到欲望或事业有成的目的不择手段或不顾一切没有廉耻地活着。那么,社会主流思想到底是什么?作品里的周小红、刘丽等悲剧人物的出现,无疑是对社会一些可恶现实的鞭挞。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和王瑞祥先生曾有两次谋面,印象中一直觉得王先生非常健谈。后来得知王瑞祥先生书法也了得,文学作品个性鲜明!最近忽然被这个长篇震惊,确感洛南文学人才济济,能搞长篇的却为数不多!希望王瑞祥先生作品能够成功出版。 对作品的认知,只是个人看法,冒然说几句,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作者简介:杨学艺,矿山企业职工,从小爱文字,却不能为写文字而废弃工作和生活。所以,在闲暇之余,手写几句心中的感动,让自己和大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