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王为国老师
文/李中合
为国兄:
近好!
你“五一”节同道友移步半隐楼所写的几副扇面墨迹,我常常置于案头,时时把玩,反复品读,总觉得字字珠玑,篇篇佳作,好似一帧帧古画,让人味之不尽,爱不释手。 就当下来看,我以为兄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家,你所达到的水平、高度,已经无愧于书道同人和江南父老,也无愧于自个几十年来的艰辛付出。 你以“书圣”艺术为路径、为根基、为求索目标,又以王大令、杨凝式,北宋“苏米”为辅翼,目光如炬,思想独立,在几十年临写创作中,形成了这群人书写上的总体风貌,显现出他们优秀的基因,就像家族中的血缘关系一样,有了正脉上的传承。从点画撇捺,到结体布局,已具备了上乘格调和高雅品位,纯正,闲逸,清美。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天分和悟性,你用功之勤无庸置疑,但却好像不费多大气力。回想你书写落墨情景,不加盘算,无有间歇,随意写来,却能气度从容,随心所欲,自然而然,没有刻意做作之痕迹,字稳笔活,拿捏的异常到位。这样的把控功夫,既是天分,也是修练的结果。 世人皆明白,文化学识是作字的底蕴,否则,就像山里走岀来的帅哥靓女一样,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少了许多气质和韵味。我拜读过你的《梦庐论书》,你对国人书学前沿了如指掌,对其中利弊也一清二楚,可见你洞悉了书学的真谛,掌握了大量理论,具备了扎实雄厚的文化知识及修养,故而你的作品,充盈着浓厚的中庸意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笔笔稳妥,字字守中,秀其外而慧其内,隐藏的书卷气当不言而喻,没有一丁点的狂野和浮躁。如果说文化修养是字的灵魂,那么,你的作品味之不竭便有了缘由。你对“二王”韶秀柔美书风,做了很好的继承,但也在创新中形成了你至柔便是至刚的风格特点,你的作品,以小品居多,以小楷见优,小中洞其大,短中呈其长,融数家笔意于一身,格外耐人寻味。马宝山说过:“学习书法,务要先攻一家,待临有基础,再由约而博,取诸家之长,自出新意。”你的经历,是对马先生要言的个案诠释。 你的作品,格高调远,清雅脱俗,这无疑与您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生活习性分不开,并在创作中一以贯之。对此,倘若以花作比,你当是深谷幽境中之春兰,若以石作比,你当是绿珠采自洛浦之玉璞。 2019年5月21日



作者简介:李中合,1954年10月生,陕西洛南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商洛分校中文专业,并留校任教,汉语言文学教授。书法主要学习苏轼,兼学王羲之、唐寅、王铎,参以曹全碑及出师颂等章草,中国书法函授高研班结业,受教于中国书法名家袁波先生。陕西省书协会员,现兼任商洛市评协主席、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商洛分会副会长等社团职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