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669期〉
《九九重阳》
作者:张海鸥
主播:钟鼓楼
总编:阳光波


一一谨以此文献给天下老人
又到重阳节,心里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强忍咽着想哭的喉咙。妈不在了,重阳节在哪里…
重阳节虽然不是怎么器重的节日,但是,在我的心里却扎着深厚的根。我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记忆中,每年重阳节这天,姥姥总会做点祭品,祭奠过世的亲人,妈也总是搭手帮忙,姥姥说,也让她的爹妈过重阳节。
耳濡目染,姥姥在晚年的日子里一直受宠于妈的悉心照料,走的时候很安详。那天我哭的不行,妈跟我说,过些日子又是重阳节,再也不能跟姥姥一起过重阳了。
此后,妈也继承姥姥的习惯,每年重阳节的时候给姥姥做些祭品。

两代人重阳节的往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天天把“孝道”挂在嘴边,但是,真正遇到父母需要我尽孝的时候,却做的不够!好多曾经在各种场合的宣说没有兑现。
前年重阳节,妈在家一边做祭品一边跟我说,你哥和妹妹们都打来电话了,祝福我和你爸老人节快乐。看得出,妈说话的时候,那一刻心里很满足。我猛地发现,一个电话就能让妈这样高兴,眼泪瞬间润湿了双眼。于是我跟妈说:“妈 ,今天是重阳节,我拿什么给你?”老妈疑惑地望着我,不知想说什么。我又说:“妈,我给你洗洗脚、洗洗头吧。”老妈没有说什么,只是从她饱经风霜的眉目里,我看到了老妈满足的表情。
满怀感恩心,我端来了一盆热水,让妈坐下来,老妈有些不好意思:“哎吆,这是干什么?我自己洗行了……”老妈执拗不过,有些尴尬地说。
我捧起妈的脚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落在水里,落在妈干瘦的脚上,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油然而生,我号啕大哭,泣不成声。老妈的这双脚承载过多少坎坷,为儿女奔波过多少不眠之夜……
我忽然觉得我这是在洗涮自己的罪孽。现在,我才发现妈老了,可能还会不定时的离开,甚至会让我没有一丝准备,我会在慌乱中不知所措。这一次,我看清了自己,竟然是一无是处。
那一次,妈也哭了,哭得悲喜交加。她说她跟姥姥一样,也感受到重阳节的别样滋味了…
夜阑人静,静的只能听见自己的气息,静的让我良心发现。老妈的一生即刻浓缩成片段,闪现在眼前,是那么的清晰。
妈生了三男两女,我粗略计算,在那个贫乏年月,每个孩子从哺乳期到会走路说话至少要两年,我兄妹五个……还用再算吗?这么多年了这才第一次给妈洗脚,妈就感动的不行。
——这是我有生以来给老妈过的唯一一个重阳节。

老妈生于1936年的战乱年代,兄姐一男五女,妈是最小,尽管受宠也是饱受艰辛,曾跟随姐姐们辗转于兵荒马乱的岁月。
老妈是个要强的人,1957年入党,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党龄。1960年妈回老家奉养孤寡的姥姥。姐姐们都已出嫁,奉养姥姥的责任便落在妈一人身上。五八年“大跃进”和六四年“农业学大寨”的浪潮曾激发过那一代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老妈曾经在那个红旗招展的激情岁月里“战天斗地”挖过河沟,抬过大筐。
老妈的一生艰辛坎坷,生长在苦难岁月的母亲,对苦难有种天然的免疫力,苦难并没有在她心上留下阴影。始终在难熬的岁月里呕心沥血地操持着这个家。
昨天回妈的老屋取东西,望着家里老妈用过的一切,我又一次禁不住热泪盈眶,妈什么也没带走,便离开了这个曾经的家,她却把曾经温暖的往事都留在这个房子里…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母亲的文章,朱德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都用富有感染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们的母亲,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想想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可曾为自己的母亲写过只言片语?
又是重阳节,妈你在哪里?我还有没跟你说的话,还有没尽的孝…









总编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