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诗笺(新声)
李城外
回通山陪九旬母亲过国庆
我与新华共属牛,亦尝甜蜜亦分忧。
何欣老母同祈福,康泰还期百度秋。
贺《原野诗人选集》出版
喜闻桑梓追风雅,沉醉弦歌不计名。
古有乐天原上草,今添诗友诉衷情。
注:白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
云 想
秋日望天吾有悟,青云焉比白云高?
而今忘却乌纱帽,心旷神驰学令陶。
怀念通山李宜亮老师
今闻噩耗惜嫌迟,卅六年前拜李师。
电大渴饥蒙夹菜,论文肤浅赖评棋。
春蚕丝吐无私爱,滴水恩铭有凤池。
驾鹤乘风堪告慰,且看学子遍追思。
注:先生乃我电大毕业论文导师,享年91岁。
王亲贤住院有寄
几载诚心求让座,一朝平躺问医门。
也曾惊艳咸宁舰,谁个惜怜抱病身。
未忘向阳穷日子,岂知苦干累文人。
已成简史何牵挂,最乐宜园逗外孙。
注:王系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曾作《咸宁舰赋》,又《咸宁文化简史》。

国庆宅家偶感
手不离机成怪病,频调电视似白痴。
陋习欺我今当止,归位读书写作时。
读《袁枚全集新编》
书房藏典知多少?方享悠闲便探袁。
星斗文名清史定,性灵才子后人攀。
随园诗话香盈口,唱和同仁句耐传。
我若早生三百岁,明天打卡小仓山。
注:袁枚自号仓山居士,六句指《续同人集》。
谢雷锡高先生
读向阳轩诗稿并指正
赠君六本拙诗稿,未料专心细觅疵。
用韵直抨新路径,抒情谬赞老相识。
歌吟千首劳分享,笔误七八赖告知。
不负兰台条链谊,晚霞倍赏岂嫌迟?
注:新路径,指多用中华新韵。链条者,与雷先后主政市档案馆也。
贺第十九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即将在徐志摩纪念馆召开
会逢十九定杭州,九十诗魂梦赏秋,
天上人间同醉九,九州书友复何求?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有作
帝制掀翻自武昌,溥仪陪葬始秦皇。
沥披肝胆先驱者,穿越时空第一枪。
易帜改弦独立省,强国圆梦共磋商。
中华崛起铭辛亥,一百一十路且长。
贺《中华诗词
“十四五”发展规划》颁布
蓝图舒展众心归,行走歌吟逸兴飞。
唐宋亦期十四五,词林诗苑尽芳菲。
观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传习录》
金句提神如孔孟,知行合一圣贤名。
格竹七日初心定,廷杖三十弟子惊。
实录传习泽后世,良知为宝向光明。
投荒万里未移志,垂范何须再建功。

金秋赏桂
曾经尝遍酒和茶,怎比今秋品桂花。
老少中青均悦目,金黄赤绿更宜夸。
嫦娥奔月为之舞,远古吴刚送赞词。
云外天香心肺沁,咸宁美誉信无涯。
辛丑重阳感赋
四十四载工龄满,着陆平安上等福。
帽子成堆还领导,向阳独享付诗书。
文丰笔畅为归宿,地阔天宽是案牍。
何幸身心全解放,菊香邀友醉一壶。
注:三句指红头文件任职十余次。
赠赤壁政协原主席葛国治
补拙庐主名国治,俯首为民作县官。
弄墨不求登大雅,作诗无意耀骚坛。
行书百万泽儿女,吟诵千余慰晚年。
低调儒生高品位,自得其乐胜修禅。
注:葛退休后手抄史记、贞观政要、围炉夜话和朱子家训达百万字分赠四子女。
赠天津《问津》主编王振良
佚文梳理尔为先,守望家园不计年。
内部交流书会友,百余纵览柳拂烟。
向阳轩主学良骏,城外知音仰众贤。
心底天津藏几许,问津一捧乐绵绵。
注:王现为天津师大教授。

秋游通山
一、侍郎洞
攻书堪样板,凿壁好偷光。
神仰朱廷立,山沟出凤凰。
注:朱为明礼部右侍郎。
二、雨山水库
鄂南名水库,招引我观瞻。
独爱为何景?湖中老虎盘。
注:尾句指老虎山,又名卢胡山。
秋夜思
高楼独散步,子夜赏银盘。
屈问输天眼,新冠盼闭环。
人生难尽美,秋月易缺圆。
且借东坡笔,诗笺撒九天。
注:三句指天眼胜天问也。
送别知青作家刘晓航先生
犹恨天公不长眼,秋霜骤降压贤良。
谁如笔健频添著,我品书香屡借光。
且看知青争忆念,可堪亲友倍神伤。
仁兄一路多珍重,毕竟无缘再返航。
赞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
团长乔冠华
智慧忠诚献外交,伟人调侃老爷乔。
仰天大笑成经典,重塑中华地位高。
注:毛泽东称之“乔老爷”。又,今天乃中国重返联合国50周年纪念日。
秋 兴
新编轩稿醉秋高,评点荟萃第一遭。
海北天南传妙笔,文朋诗友架心桥。
抒情每兑平生愿,辐射还期地域辽。
情系向阳追彩梦,蝶同庄子比逍遙。
桂 秋
一
金黄铺满地,佳树我撷英。
无怪村姑美,争相取桂名。
二
向阳蒸浩气,雅士有歌吟。
日后何难舍?举头遍桂林。
三
嫦娥舒广袖,婀娜表芳心。
更喜吴刚问,桂花酒最亲。
四
卉蕊侵秋色,闻香远胜茗。
桂冠谁不爱?游客醉咸宁。
注:笫三首典出毛词《蝶恋花》。

步张兄昌武《秋夜老友小饮》
原韵有赠
谁能把盏酌秋天,岔五隔三兑酒钱。
醉对淦河差用碗,笑谈诗卷早积千。
友朋兄弟常相逗,李杜苏辛更有缘。
我羡古稀一智叟,豪情仍似小青年。
附张昌武原玉:
飘飘叶落晚凉天,又上层楼在月边。
谁主谁宾斟两碗,时醒时醉话三千。
羡君青眼真堪用,嗟我黄花正有缘。
一笑野翁心自乐,不知今夕是何年。
有感于河南鹤壁市
刘寨村奇葩新闻
泥土铺红毯,皮鞋踩埂田。
可悲沦笑柄,脑残不值钱。
注:指某院士与官员考察农田讲排场遭网民声讨。
步张兄昌武《秋色我相宜》
原韵有作
劝君莫笑鄙人痴,沉醉秋林不负诗。
富矿掘挖犹未止,金沙过滤岂嫌迟。
卅年知已珍三二,明日丛书作宠儿。
耿耿丹心谁与似,褒扬贬抑两由之。
注:指《向阳湖文化丛书》和《向陽湖文化与五七干校研究丛书》,共计16卷,800余万字。
附张昌武原玉:
余年好静欲聋痴,闭户清心且作诗。
一世春风能几得,十分秋色最相宜。
诸公衮衮争新晋,野老依依爱小儿。
千古江山无定主,人间过客水流之。

作者简介:
李城外,男,汉族,湖北通山人。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 历任中共咸宁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员会主任、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兼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档案馆馆长。现任咸宁市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