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若拉他们在草原这个大熔炉里,接受大自然的锤炼,接受了无数次的洗礼,磨练自己的心性和意志,在艰苦的岁月里生活,不但增长了知识也汲取了无尽的力量。

于是,在有了成绩的时候,就会代表知青去参加表彰大会。那些日子,旗里和盟里都相继召开了知识青年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大会,每一个公社和大队都务必选送代表去参加会议。
若拉她们知青小组,决定让若拉参加,周秉建和徐春荣两个人留下来,看护羊群。
代表她们小组去盟里参加会议,这是一种荣誉,若拉心里非常感动。
那次大会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会议,除了知青代表,还有一些知青工作的模范单位和个人代表。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大会。他们公社一共去了二十五人。
会场安排在一个体育场。四周都插上彩旗,主席台上,正面挂着毛主席的画像。会场布置的庄严肃穆。

会议日程一共五天,最让人难忘的是,让知识青年代表,去锡林浩特的居民家进行访问作客。
若拉被派到一个在报社工作的叔叔家作客。很巧,居然遇到了熟人,曾经是父亲的学生。这次访问,对若拉的鼓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念起了推动作用。
使若拉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曲折的时候,因此,要安心插队,做出成绩,才是好样的。
从青代会回来以后,若拉经常想起那个叔叔的话,就像是拨开了心结,心情豁然开朗。
正当五六月份的时候,羊群该剪羊毛了。剪羊毛是一个技术活儿,也是苦差事儿。
要想剪好羊毛,要先抓住羊,摁倒,然后用绳子捆住它的腿,从羊的肚子边开始剪,刚开始的时候,若拉基本上是和自己作斗争。
一是不会用巧劲儿,二是劲儿用过了头,剪掉的羊毛不是很整齐。三是剪羊毛的过程中,不注意很容易剪破羊皮,很容易招蛆,然后羊会得病。
所以,阿爸亲自给他们当师傅,手把手教若拉,没多久,若拉她们就能够熟悉操作。

在剪羊毛的时候,知青们都顾不上收拾自己的衣着,每天都是喝完早茶,就赶紧准备中午饭,一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开始剪羊毛,一天下来,得干好几个小时的活儿。到了收工,人已经累得拾不起个儿了。有的人从小到大没有受过这样的苦,在睡觉的时候,偷偷的哭鼻子。
一晃眼秋天到了。也就到了给羊群抓膘的时候了。抓膘也是秋天最重要的活儿。若拉她们和牧民大叔敖特根一家人,向远山开拔。
由于是走奥特,而不是搬家,所以,以简为主,不需要带太多的东西,拉上蓬车,带上牧羊犬,带上马匹和一些零碎的日用品。
但是,又由于若拉她们一起去的都是女孩子,所以就一定要搬家,才能够住下。
本来想可以来一个刺激的体验,却没有实现,心里免不了有一些失落。
秋天的抓膘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选择自然的草场,半个月来,她们几乎走遍了整个山洼,找到了几个她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有一个山洼里的草,油绿油绿的,草籽儿也多,羊进去以后就不想出来了。在那个地方徘徊蠕动,不时的伸展羊群,在小范围的活动着,直到吃得撑得不想动弹了,才慢悠悠的往外面走。
那个山洼真的是很不错的地方,如果你站在那里,远处的风景在阳光的迷漓中,像是一片片灿烂的风水宝地一样,让人流连忘返。
那些花儿开满了山坳,有红色的山丹,有兰色的野菊,还有白色的百合,还有狼毒花和野韭菜,野沙葱以及野生的蘑菇圈。
午茶的时候到了,阿妈熬好一锅奶茶,叫若拉她们一起来喝茶。
阿妈的茶点很丰富,每一次都有手扒羊肉,炒米和奶食,喝上阿妈的米茶,点上一些黄油,真的是惬意极了。
这个时候,牧民大叔也回到了家,手里还握着沙葱,和她们说:“下午,若拉和晓燕,你们俩和阿妈一起挖一些沙葱和韭菜回来,我们也可包一顿包子啦!”
听到要蒸包子,若拉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心里好美。于是,一下午若拉和晓燕拉上蓬车,拿出口袋干了起来。
秋天的草原,草已经漫过了脚脖子,草打着鞋帮发出“嗉嗉”的声音,脚下是一片花海,这个时候也没有时间观赏,一门心思要到沙葱和韭菜。走走挖挖,很快若拉的袋子满了,试试背了一下,有一点儿勉强,于是就放在了蓬车上。
快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光正毒,人也有点儿累了,看看沙葱满满的一袋子,野韭也不少,还有一些蘑菇,野生的东西就是有味道,一提起口袋,就闻到了清香的味道,也许是吧,若拉的肚子“咕咕咕”叫着,若拉赶紧往回走。
说起来,那一次的经历,那些阿妈做好的包子,纯正的蒙古包子,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白杨,女,蒙古族,退休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喜欢诗歌、散文,业余时间从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