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王
耿志平(甘肃)
千载光阴万点愁,
青山绵延绿水流。
酸枣之王美名传,
世上再无你真颜!

合水县固城乡董家寺村有一棵千年的酸枣树,被称为“酸枣王,”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就生长在公路边,树干需三人合抱,我和老公,儿子试过。树有七八米高,顶上枝繁叶茂,五月份开出米黄色的小花,蜜蜂嗡嗡地吸允着花蜜。秋天的时候,一个个酸枣像一颗颗红珠子,甚是好看,据说每年都结果,从未间断过,并且很繁。它和蒿咀铺张举塬村的千年古槐、黄河剑齿象化石、县城的万佛寺博物馆成为合水的标签,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它的芳容。
酸枣树 在陇东地畔,山坡上,崖边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它们,只是每年秋天收酸枣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农民的宠儿,也成为药材商的摇钱树,只是长这么大的酸枣树非常罕见。
我每次路过的时候,我们就会停下来围观,以前骑摩托车,后来开车拉上同学,娃娃一起去,在树下乘凉、留影。那年的冬天,人们没有发现异常,来年开春,它却没有发芽,人才意识到出了问题。好端端的树,怎么就突然枯死了?有人猜测是人为,在树根上倒了浓硫酸,具体什么情况不得而知,因为它长在一户农家人的大门口,据说影响住宅风水。
这种猜测无真凭实据,没人敢肯定,如果是人为破坏,不可能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会没人管吧?酸枣树王它没有在战火中倒下,而在和平年代枯竭了,不管哪种原因,人们心中的神树的的确确枯死了,围栏只围住了它的躯体,并没有保住它的生命,这实在让人痛心!
千年酸枣树,有人说三百年,不管它究竟三百年也好一千年也罢,它生长在“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董志塬边不如固城的烂泥河滩”的土地上,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生活变化,从前一下雨就出不了门的烂泥河滩,早已被柏油马路取代,每个村子整齐排列的居民点,那红色的琉璃瓦,以及外墙上乡土味浓郁的图画,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4G网络进了家家户户,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视频已经是很平常的事,崭新的村支部大楼,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无不显示出现代气息,农闲时节,广场上,妇女们自发组织的舞队载歌载舞,以前看不惯的老太太也加入进来,扭胳膊扭腿,几天不跳,就感觉缺了点什么,浑身不自在。
几年前,古城乡在董家寺离酸枣王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月牙形的人工湖,注入了大量的水,有租用的脚踏船,有专门从县城发往那里的公交车,各种小吃摊,玩具摊以及络绎不绝的游人,足足热闹了一阵子。不过很可惜,第二年下暴雨,把人工湖吹毁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那几十亩地又复种了玉米。
固城乡靠近大山门子午岭,植被丰富,降水量充足,地下水丰沛,玉米每年的产量都比其他乡镇高几百斤,人都戏称“烂泥河滩是产粮食的金沙滩,”说话的人脸上呈现出骄傲的神情。对于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多打粮食更让人心安和欣慰的呢!
如今,被保护的酸枣王枯死了,围栏里堆满了柴禾,可能是树旁那家人放的,很不雅观。也许没有几个人会驻足观看了,但它脚下生活的人们的日子还在继续,而且会越来越好。

酸枣王虽已枯死,但还独自挺立,多么希望有一天它生出绿芽!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甘肃镇原人,爱好看书,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都市头条上发表,数篇被都市红榜和热点推荐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