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
文/李厚平
今年7月1日上午,在市老年大学多功能厅主席台上的电子大屏幕里,总书记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顿时,收看现场听众的掌声响彻九霄云外!这是我和市直机关部分离退休干部代表在此集中收看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实况直播的现场,也是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参加的一项重要活动。
我2015年11月退休。退休后仍然有每晚看电视新闻的习惯。4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党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党中央的号召,使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祖父的革命遗志在召唤着我。我们党10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无数的革命先烈里就有我的祖父。我祖父李显酬生于1890年11月20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一名优秀的地下党员,担任通山县大永区(现大畈镇和黄沙铺镇)区委委员,1931年6月18日壮烈牺牲,后被我党追认为革命烈士。我作为烈土的后代,应传承红色基因,继承祖父的革命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父亲的人生经历在鞭策着我。
1921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热血方刚的有志青年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寻求出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我父亲刚好出生。所以,父亲与我们党同庚同岁。父亲2002年11月去世,享年81岁。他虽然没有活到100岁,但见证了我党推翻三座大山,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亲身感受了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带来的甘甜。父亲的经历充分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才有人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自己的亲身感受在警醒着我。
我出生在交通闭塞且贫穷落后的大山沟里,父亲是个文盲型的农民,家庭没有任何背景。我高中毕业后回家先任大队(现为行政村)团支部书记,后入了党,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8年4月在“三治”(治山、治水、治田)工地上被公社(现为乡)党委招回担任公社宣传干事。从公社的宣传报道员干起,先后调到县里、市里工作,且不断的进步,在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岗位上转到市人大常委会任职后退休。这一切都是尊敬的党组织的培养、信任和关心的结果。退休后市委和单位党组织对老干部非常重视和关心,经常组织我们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考察、学习、培训,还经常召开座谈会征求我们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老干部提供活动平台,并且每年为我们增加养老金、组织体检等,使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人逢盛世的喜悦在激励着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则更是我国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从今年7月1日的标准时点来说,全国虽然有14亿人经历和见证了建党百年这个重大盛典,但从历史的跨度来说,能经历和见证这个盛典的人是不多的。因为我党成立的1921年以前去世的人,谁都没猜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1921年往后推到1941年这段时间出生的人都80岁高龄了,去年我国人均寿命为76岁,意味着这一部份人大都“见马克思去了”,只有象我们这群在上世纪4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才能经历和见证我党诞辰百年这个喜庆时刻。人缝盛世是多么不容易、多么幸运、多么兴奋、多么幸福、多么激动人心、多么倍受鼓舞啊!正是因为以上这些想法的支配,我感觉到:退休不等于退党,必须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记住自己还是个共产党员,虽然再不能为党工作了,但只要有党组织的召唤、有表现的机会、有用得着自己的时候就必须挺身而出,发挥余热,作出应有的贡献!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庆祝活动中来!所以,庆祝建党百年的系列活动刚启动,我就起早贪黑,东走西奔,风雨无阻,全身心的投入到庆祝活动当中去,先后11次参加了相关单位主办的各种庆祝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用语言赞颂了建党百年新成就。4月16日,咸宁市“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老干部调研座谈会在市老年大学远程教室召开。参会人员为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离退休原厅级干部和市直机关原县级离退休干部代表。本人有幸参加了此会,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及自己的所见听闻,以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作支撑,把建党百年新成就概括为“自身建设大加强的一百年”、“执政能力大增强的一百年”、“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一百年”、“生活水平大提高的一百年”、“综合实力大增强的一百年”、“国际地位大提升的一百年”等六个“一百年”,作了主题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掌声和好评。我用文字宣传了党的丰功伟绩。8月17日,咸宁日报发表了本人《父亲百年之追忆》的署名文章。
因为父亲与党同庚,旨在通过叙述父亲从童年的苦海出发,到翻身解放,到打土豪分田地,到人民公社,直到他去世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等各个时期的家庭经济收入、粮食收成、穿衣着裳、住房变化等整个命运改变过程的活鲜实事来折射和印证建党百年的丰功伟绩。我用歌声歌唱了党的恩情。6月22日,我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旅局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 为人民歌唱--咸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九届‘香城大舞台’群众合唱比赛”第五场比赛活动。本场比赛共有9个合唱团,我所在的是市直机关老干部合唱团。我们团参赛的曲目是《在灿烂的阳光下》,获得二等奖。6月30日,在市老年大学主办的“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综合文艺演出现场,我作为合唱团成员上台合唱了《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用书法表达了永远听党话。6月22日,由市委老干部局主办的“颂党恩 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市美术馆举行,本人的楷书作品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被入选展出。6月29日,由本人创作组编的《听党话 跟党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厚平楷书作品展示》在深圳市《都市头条》发布。展示的作品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诗词《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七律 长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吴劲夫联《颂建党百年伟绩》(略)和同班学员殷德胜联《题李大钊先生》(略),退休干部康宗生诗《建党百年颂》(“铜锣旧政任飘摇,破浪红船惊九霄。百载雷霆摧腐朽,千重雨露润新潮。金辉宝塔延河碧,星火工农赣岭娇。肝胆英才沧海立,神州盛世尽唐尧”)等七幅作品。6月30日,市楹联协会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在市老年大学联合主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书.画作品展览”,本人有两幅楷书作品入展。其一、吴劲夫联《颂建党百年伟绩》:百年岁月如诗,国呈富庶,民享小康,船泛太空,车登屋脊,显大国风姿,喜华夏文明千秋共仰。万里江山似画,鸟唱和谐,花开特色,风扬国粹,雪映清廉,传八方捷报,祝龙人天下万代齐昌。其二、殷德胜联《题李大钊先生》:誓当拯国救民,何惜抛头洒血,盗火播人间,灯塔巍巍,犹指红船行百载。身许工农运动,心怀革命忠诚,呼声传海内,春雷震震,终看赤旗满环球。9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第十六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作品展览”在咸宁市举行,本人楷书作品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被选入展。10月1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咸宁市第二十九届老年书画展”在赤壁市举行,我的楷书作品毛泽东诗词《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被入选参展。我用琴声承诺了永远跟党走。6月27日,一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百人二胡演奏会在北伐汀泗桥战役旧址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举行,100名二胡爱好者身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T恤衫,组成整齐的方阵,拉开架势,用熟娴的技法,将《我的祖国》、《洪湖人民的心愿》、《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歌演绎得淋漓尽致!本场活动由市老年大学民乐团和市二胡学会主办,我作为该乐团成员座在横排第二排最右边的位置上参加了本场演奏。
6月30日,我又一次在市老年大学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参与演奏了《洪湖人民的心愿》。以上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日志或流水账,但它记述的是一个退休老党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的具体行为,对党的感恩之情,对党的一片忠心,对信仰的一份坚守!“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几个大月时间参加11项活动虽无足挂齿,但在这11项活动的背后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合唱比赛前那段时间除了每周三次集中训练外有时“双休日”和晚上还要补火。民乐团共39人,庆祝活动中演奏的4首曲子也是多次排练才成型的,特别在汀泗桥镇的百人二胡演奏会,要统一弓法、指法,还要排方阵彩排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书法我仅仅是个爱好者,没有那个随手拈来的本领,每张参展的作品必须先练习,写了又写,在多张作品中择优选送。座谈会发言稿和追忆父亲的文章等都只能在晚上伏案操弄,不知道熬了多少夜。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虽然事情太多了,太忙了,太辛苦了,也太累了,但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时间过得非常充实,爱好和兴趣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技能有了难得的提高,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精神也得到了愉悦的慰藉。
好啦,再不啰嗦了。以上就是我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收所获。


作者简介:李厚平,男,1955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湖北通山人;先后担任过咸宁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人大民宗侨外工委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所特约研究员,省二胡学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共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咸宁日报和其它媒体发表文章300多篇,国家级出版社主编出版书籍6部,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2项,省级论文一等奖5项,获省第一届中老年歌手大赛“优秀歌手”奖,业绩被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共产党名人大典》。退休后练习书法,先后两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多篇作品被《书法报》发表,入展省、市书画展,入编《当代书画家名录》和《当代书画家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