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郭颖先生《慈母辞世一周年忌辰泪吟》
文/王楼
慈母辞世一周年忌辰泪吟
文/郭颖
三更有梦痛心头,渺渺思魂镇夜纠。
抖袋赊粮熬日月,挑灯补旧过春秋。
冬烧炉冷前窗雪,夏洗溪浊后水沟。
尽孝无门娘迹杳,素车白马九泉游。
这是一首追忆母亲克勤克俭一生的佳作。字里行间饱含对母亲的热情赞美和痛惜之情。题目中“泪吟”为全诗确定了感情基调。
首联“三更有梦痛心头,缈渺思魂镇夜纠”,开门见山破题,“痛”照应了题目中的“泪”。首句说半夜梦见了母亲,醒来痛断肝肠。第二句紧承上句说整夜都被思念之痛所缠绕。句中虽没有“泪”“哭”的字眼,但作者声泪俱下的情态可以想见。
颈联,“抖袋赊粮熬日月,挑灯补旧过春秋”,出句用“抖袋”“赊粮”这典型的生活细节写母亲的“俭”,一个“熬”字反映生计的艰难,这是改革开放前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句又抓住“挑灯补旧”的细节写母亲的“勤”,那时候,衣服破了补,补了破,破了再补,补丁摞补丁。这再一次反映了那苦难的岁月。
这一联对仗极工。完全做到了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句式一致。
颔联,“冬烧炉冷前窗雪,夏洗溪浊后水沟”,出句又用冬天因缺炭而挨冻的生活细节再次表现生活的苦,对句说母亲要到村后的水沟用混浊的水洗衣服,这一生活细节再次表现母亲的“勤”和日子艰辛。
这一联对仗也很工整。
尾联,“尽孝无门娘迹杳,素车白马九泉游”,收束全诗,表现作者为自己再不能对母亲尽孝的无奈和痛苦,可想见作者掩面而泣的情景。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善于抓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二是思路清晰,全诗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联总写思念之痛,二三联分写母亲的勤俭和生计艰难。尾联则总写不能尽孝的无奈和痛苦,收束全文。脉络清晰,层与层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