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志先生抗疫诗词
作品赏析
郭 彧
抗击新冠病毒,是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场战争。每个人都在这场考验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孔先生的《疫中吟》是他以诗人身份交出的答卷之一。读之,深感其分量厚重,词句警人。现试从其三大特点着手,析之如下:

一、风格豪迈、气象阔大。整体看,孔先生作品最直接的感受便是视野广阔,气象恢弘,句法雄放,语词宏博。如他的《江城子·英雄武汉》,一开始便是“龟蛇黄鹤对江愁”,将武汉龟息蛇盘、大江东去之特征一语点出,虽然落脚点在一个“愁”字,但其景物概括,依然有阔大寥廓之感。而“死生激战两山头,气横坵,忾同仇”则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中的抗疫景象比拟为生死激战,一语将群众同仇敌忾之态道破。至于对武汉的期许,则是“中部脊梁坚挺起,扛九鼎,保神州。”“镰斧催征重验血,雄起了,看吴钩。”这两句诗意本为递进关系,前句着意为“扛”“保”,是守护,而后一句则是“催征”“雄起”“吴钩”,着意点在“战”,在“争”。然不管是“扛九鼎,保神州”还是“雄起了,看吴钩”,其遣词造句都有浩荡之气、豪迈之感。
也许有人会认为《江城子·英雄武汉》本身描写对象为武汉,所以容易写得豪迈,然而即使对象换为日常景、儿女态,他的豪情也依然不减。疫情期间,无数人被剃发的女医护所感动,但他们着笔往往从其人对青丝的不舍依恋中反衬女医护们顾全大局的情态。然而,孔先生在《写给剃发的女医护》中,却是“悬壶挂甲脱红装,怒发冲冠赴国殇。”更多的是战士之态、之情,之毅然决然,不看“红装”一词,实难看出半点女子之婉约。在《江城子·痛悼刘智明》中,他笔下依然是“攻关昼夜破常规,陷重围,仍军麾。以身作盾,哪顾自垂危。”依然是从战争、战士的角度遣词运笔。其豪迈之情,于此可见。

二、诗意正,对仗工。先说诗意之正,细读孔先生抗疫诗词,不难发现其主要表达的乃是家国情怀、宏大叙事。三首诗《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中国智造》均以中国开头,其所描写的,是奋力驱身、抛家别子、削发推婚的情节,所想表达的,则是科学抗疫之先进、号令行正之成效,所想赞颂的,则是民心党骨国魂之凝聚、船行逆水舵掌中枢之沉稳。可以说,三首《中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抗疫全景图,是所有人民义不容辞的携手并肩,是多难兴邦精诚志,同心同德显担当,凸显的是党旗在疫情斗争中高高飘扬。以此而论,其诗意宏大、正大,与党的号召同向、与国的精神同行。在《论语·颜渊》中,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先生的诗词,其意义在此。
再说其对仗之工,这也是孔先生诗词在形式上颇为显著的特征。三首《中国》中,其颈联、颔联对仗之工整,甚可称道。“抛家别子伸援手”对“削发推婚抢险滩”,“九省无忧三镇顶”对“一方有难八方援”,“人财物聚排山涌”对“号令行正万箭穿”,“红外量温无检测”对“智能在线可咨询”,可谓精心巧构,却又不显雕琢,其功力之深厚,令人赞叹。陆游在《读近人诗》中指出:“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君看大羹玄酒味,蟹螯蛤柱岂同科?”中国诗歌史上,不少诗人一味求新,以至于追求奇险怪僻,甚至艰涩难解。却不知真正高明之诗,恰在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于其妙造天然,化用无痕,能用自然之语表达出诗意之所蕴,方为高手。

三、善用蒙太奇手法架构画面、展现意义。蒙太奇一词为电影理论中的术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发明后引申为“剪辑”。其理论价值在于指出镜头的组合是电影艺术感染力之源,电影作品质量之高下在于如何选择、装配镜头场景,使其产生有吸引力的涵义。化用在此,用于表现孔先生诗词的又一特色:善于构建不同的画面,并以逻辑的线索贯穿其中,组装成富有吸引力的意义表达。
先看《江城子·英雄武汉》。此词乍然读之,仿佛在看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微电影。“龟蛇黄鹤对江愁”,是龟山、蛇山、长江、黄鹤楼的风景依次闪过,“自为囚”,是民众们呆在家中,居家抗疫的画面,再之后,“逆行舟”“中部脊梁坚挺起,扛九鼎,保神州”则是医护、军民出征,飞机轰鸣起落、物资汽车来回奔忙。“死生激战两山头”,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场面,“气横坵,忾同仇。倾城浴火,白褂卷风流”,是医护在各类方舱医院中组织各类患者抗疫的场面,“镰斧催征重验血,雄起了,看吴钩。”党旗浮现,中央指示,仿佛有激昂的音乐响起,伴着武汉的解封与城市的重启。
再如《江城子·痛悼刘智明》,“江城忽报响惊雷,朔风吹,杏林摧,鹅毛钱纸,化作雪纷飞。荆楚群呼刘院长,君去唉,换春归。”读之,仿佛看到寒冬季节,朔风劲吹,大雪飘扬,随后叠化为纸钱洒落。再之后,是灵车送行,民众群呼刘院长。随后,画面一转,“攻关昼夜破常规,陷重围,仍军麾。以身作盾,哪顾自垂危。”则是其生前抗疫画面的情节展现,最后“妻再见,已成碑”,则是妻子在其墓碑前的场景,大雪飘飞之态,与之前相互对应。
因此,读孔先生诗词,仿佛观赏一部部意蕴丰富的电影,这种鉴赏体验,是一种颇为少有,却又颇为特别的体验。可见,这种构建画面,组装成富有吸引力的意义表达的做法是孔先生诗词创作的一大特征,也是他人难以模仿的鲜明特色。
孔先生在抗疫诗词的创作自述中这么写道:“病菌,产生抗体,灾难,孕育精神,在人民抗疫的日日夜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担当精神、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无时不刻地鼓舞感动着我,于是每天以电视为战场,以诗词为武器……”可见,孔先生在此也是以“战士”进行自许。读其诗,这位战士为人之正、对党之忠、对国之爱、对友之诚也仿佛全然展现在人眼前,他诗词的价值与魅力,也就不待言而自明了。

作者简介:
郭彧,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