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散记(之四)
蓝白领
在回家的路上,小勇与老邦子一路上有说有笑,一对忘年交十分地惬意。在路上,果真小勇只要求坐下来歇息了一次,二人坐在路边的快枯黄的草地上,老邦子把自己今天踢翻了蚁巢,又为蚂蚁送去“粮食”的经历都告诉了小勇,惹得小勇哈哈地大笑起来。老邦子发现自己说到面包时,小勇下意识地舔了一自己的嘴唇,于是老邦子拿出一个面包,递给小勇说:“吃吧!是不是饿了?”。“嗯!”,小勇只应了一声,接过面包就狼吞虎咽起来。小勇一边吃,一边说了自己为何摔在山下谷底的原因。原来就在七八点钟老邦子出门之后一两点钟里,大约快十点时,小勇一个人上山来采野果子,就发现了那棵陡峭斜坡上的柿子树。他发现柿树上居然还有红红的大柿子,一时高兴得无比兴奋起来。因为山上长果子又能吃的树木本来就少,好不容易发现一棵了,树上可以吃的果子,也早已经被人摘光了。所以小勇见了这棵还有大红柿子的柿子树,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但是乐极生悲,他不小心从斜坡上滚了下去,于是一只脚扭伤了,他启先还想爬上去。但受伤的脚出不了力,几次都失败了,人也累得够呛。于是,小勇吓得大哭了起来,以致嗓子都哭哑了,也没有个人来救他。后来他疲惫地反而在谷底积压多年的落叶上睡着了。直到天快晚了,他又饿又冷这才醒来,醒来后他更害怕了,所以又不停地大哭了起来。但嗓子早已经哭哑了,所以声音很小,他也只能断断续续地哭着。直到老邦子路过,这才救了他,小勇一边吃面包,一边向老邦子诉说着事情的经过。又说爷爷奶奶一整天没见着他,估计急坏了。
当小勇吃完了面包,这次他与老邦子就一气蹦跳着回了家。再说着急上火的爷爷奶奶,一见一天找不着人的孙子回来了,还带回一个陌生人,虽然心里十分地狐疑,但是见孙子安然无恙归来,也不觉心里十分地高兴。当爷爷听到小勇说自己上山采柿子,摔伤了脚,是这位叔叔救了自己时,小明的爷爷马上向老邦子道谢不已。奶奶还一边抹眼泪一边把小勇搂在怀里,带着哭腔地说:“小狗子,今天找不着你,奶奶我与你爷爷都急坏了,也托人到处找你呀!你以后不准这么调皮了!”。小勇也乖巧地说:“奶奶!我以后不再乱跑了,今天多亏了叔叔,否则我就回不了家。”。老妇人于是抬起头来,向老邦子投去感激的目光。老邦子连忙说:“大哥大姐,别客气了!今天我还要在你家借宿一晚!哦!我会支付一些伙食钱,有劳大哥大姐了。”,接着他又补充地说道:“小孩子,那有不顽皮的。你们光别只顾谢我,小勇的脚扭伤了,赶快用热水加醋热敷下消肿,这样好得快一些。”。于是小勇的爷爷打来热水加了醋,给小勇敷起了脚,还一边吩咐小勇的奶奶说:“你也别闲着,赶快去炒几个菜,好招呼客人吃饭了!”。
此时,老邦子才仔细打量了一下这户人家,原来是三大间小平顶,后面单独做了一个大厨房,看屋里的摆设,算不上富裕的人家,但也不是农村的特困户,是能自给自足的温暖饱型的家庭。但是仔细打量小勇的爷爷,他还是有好多的疑问,小勇也只八九岁年龄,一路上小勇也说自己是个独子,那么小勇的父母也只三十多岁了,而他的爷爷倒有八十多岁了,看他奶奶的样子也有七十好几了。正在老邦子猜测之时,小勇的爷爷开口说话了,他问道:“老弟贵姓?”。老邦子回答道:“免贵,姓王!”。只见小勇地爷爷招呼道:“小王,坐吧,喝些茶,别拘束,就像家里样!”。“今天多亏你救了小狗儿,不然有个闪失,叫我们两个老家伙怎么活呀?孩子的爸妈也不容易,呆在家里连吃饭也是问题。所以我们帮助带孩子,夫妻二人进城打工,但死孩子太顽皮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但我们人啦!就是隔代亲,我与他奶奶没有点他小狗子一个小指头。他爸爸回来时,有时气急了要打他,我与他奶奶还与他爸不对付了。”。“那是!那是!小勇这么乖巧,谁会舍得真打呀?”。“唉!”,小勇的爷爷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我们也是金贵这个孩子,一大家子人口,就只有他这么一个独苗儿。我与他奶奶一共养育了七个孩子,头六个都是女儿,老五老六因为养不活,还送了人家,后来人家搬迁了,也找不着了。大女儿也于前年死了,不足五十岁,我与老伴命真苦呀!”。说着说着,小勇的爷爷禁不住吊下了眼泪,小勇用小手抹着爷爷的脸说:“爷爷不哭!小狗子以后不贪玩了,听爷爷奶奶的话好不?”。
这时,小勇地奶奶出来了说:“死老头子,当着客人哭,也不怕人家笑话!来,帮助端菜,招呼客人吃饭吧!想必都饿了!”。当老邦子客气一番后,就坐下吃饭了,他中午没吃饭,今天一整天出力气,现在快晚上八点了,真的很饿了。老邦子吃得很香,原因小勇的奶奶烧得一手好菜,而且菜也很丰富,四菜一汤,两晕两素。一盘炒莲藕,一盘炒花生米,一盘豆腐煮鱼块,一盘青辣炒肉,加上一大笨西红柿鸡蛋汤。本来小勇的奶奶还要多炒几个菜,老邦子制止住了。原因每盘菜装得又满,四个人根本吃不完。而且这样的搭配,农村人只有像过清明端午似的节日,平时是吃不上有鱼又有肉的硬菜的。老邦子知道小勇的奶奶全是为了来了他这个客人,才把今天当作过节了。吃罢晚饭后,果然都剩下了好多菜没吃完,小勇高兴地说:“今天像过节似的,吃得大饱!”,小勇说完,还拍了拍自己鼓胀的大肚子,笑着踮起伤脚的脚尖,满屋子里窜。原来经过爷爷热敷后,小勇的伤脚消肿了,小孩子皮实,好得也快。到第二早上,小勇又能蹦跳自如了。
话说当天晚上,吃罢了晚饭,三个大人围桌而坐,拉起了家常。原来小勇的奶奶不是当地人,而是从河南与她的妈妈逃荒而来,小名叫妮子,没有正式名字。是当时海子的妈妈留下了她们母子俩,海子是小勇爷爷的小名,大名叫刘大海,是湖北黄冈农村人。原来海子的妈妈是个有心计的女人,见自己几个半大小伙子都没个老婆,见讨米的小女子也很标志,她的妈妈也病了,心想我收留了她们母子俩,说不定日后母子会报恩,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的某个儿子。到时,就由她小妮子自己挑一个人嫁了就行了,也好不至于断了刘家香火。原来海子的妈妈,年纪轻轻就守寡了,快四十岁的妇人,倒是生养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海子是老三,比妮子大六岁。后来,妮子的妈妈在刘家呆了一月有余,就死了。临死时把小妮子托付给了海子的妈妈,要海子妈收下妮子做干女儿,时年妮子才十五岁。后来,妮子长成大姑娘,当在二十岁时,由干妈作主,嫁给了大她六岁的三哥刘大海了。而且为这事儿,海子大哥二哥都说老妈偏心,还闹了意见!其实,海子的老妈寻思着,老二比妮子大九岁,脚还点跛,老大比妮子大十二岁,长得矮胖又丑,也只有老三标志些。况且要妮子嫁人时,妮子也是中意三哥刘大海的。于是,大海与妮子结婚了,生了七个孩子。当刘大海知道老邦子是准备走南闯北到处游时,他就托老帮子帮他打听自己二个送人的女儿的下落了。后来,老邦子机缘巧合,找到了大海与妮子的两个女儿,但是那时刘大海夫妻早已经去世多年了。两个女儿还前后回到老家去她们爸妈的坟上祭奠了一番。三个人坐在桌前,话东话西,不觉夜深了,小勇早已经趴在椅子上睡着了。于是老邦子抱起小勇去小勇的床上睡觉去了。床很大,原来那是小勇父母结婚的床。
第二天一大早,小勇的奶奶又炒了两盘新菜与热了热晚上的剩菜,他爷爷还特地起了个大早赶到小镇上买回了油条,饱子,豆浆,他奶奶在家熬了绿豆粥。吃罢了早饭,老邦子要留下五十元钱,小勇的爷爷奶奶无论如何没有收下,还谢他救了小勇,还要托他帮忙打听一下失踪了的五女儿六女儿。再后,老邦子还与小勇道了别,就拖着自己的大旅行箱又出发了。向新的地进发,不问目的,不问归期。小勇还有点舍不得老邦子,还追出去好远。他太羡慕嫉妒恨老邦子叔叔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玩了,更佩服他还能把发生的经历过的事儿,如实地记录下来。为了劝回小勇,老邦子许诺小勇长大了,再邀他一起去游玩,并鼓励他说,好好读书,你也可以写得更好。小勇就高兴地说:“好!我以后也要走遍天下,写下好文章当作家了!”。后来,小勇长大,成了黄岗地区有名的青年作家,以上的《漫游散记》就是他在老邦子病床前,由老邦子口述,他记录下来的。这些,都是后话,现在一笔带过。原来老邦子后来成了小勇的最小姑父,引发了一段老邦子的黄昏之恋。终究让老光棍老邦子好好地爱过一场后才死去的,所以老邦子是笑着死去的。因为这段刻骨铭心地黄昏恋,也迷补了他老邦子青壮年的遗憾,做到死而无憾事了。
附
潮
几水聚成潮,
风波堆里摇。
由来无定处,
四海五湖飘。
墨脉
四海五湖飘,
谁人知寂寥。
几回深夜里,
独听树萧萧。
李兴刚
独听树萧萧,
残羹酒一瓢。
伊人不相见,
寂寞醉难消。
刘向前
寂寞醉难消,
西窗明月撩。
晨来何处去,
明月不支招。
平平
明月不支招,
幽幽吹洞箫。
忽看窗牖下,
听哭美人蕉。
刁春林
听哭美人蕉,
无人共我聊。
抬望千嶂外,
故里路迢迢。
荻埠归帆
故里路迢迢,
归心似火烧。
西风知我意,
连日伴通宵。
明月清风
连日伴通宵,
相思在鹊桥。
惊鸿来弄影,
不顾我心憔。
平平
不顾我心憔,
谁人舞柳腰。
回眸犹问道,
是否胜红绡。
风尘儒侠
是否胜红绡,
但随琴瑟调。
与君歌一曲,
风雨乐逍遥。
刘向前
风雨乐逍遥,
浮萍自在漂。
春江何处觅,
水路一条条。
风尘儒侠
水路一条条,
舟行故友邀。
桃源终望断,
好梦寄渔樵。
潮
好梦寄渔樵,
江河水沃饶。
明朝任风雨,
一棹似飞鸮。
张桂启
一棹似飞鸮,
江东迎二乔。
昨闻铜雀好,
如火内心燎。
刘向前
如火内心燎,
却无诗意飙。
秋来风瑟瑟,
犹叹百花凋。
墨脉
犹叹百花凋,
清寒漫九霄。
谁人怜惜我,
亦失几妖娆。
安妮
亦失几妖娆,
幽幽听古谣。
春情何以诉,
诗里拾花娇。
刘向前
诗里拾花娇,
三更秃笔描。
秋风犹灌耳,
寒月一肩挑。
流溪
寒月一肩挑,
思君借酒浇。
离情谁与诉,
夜夜梦难销。
红月
夜夜梦难销,
孤吟复几朝。
别离家国久,
驿路更辽辽。
刘向前
驿路更辽辽,
风多雪又嚣。
而今归隐后,
专注护茶苗。
心灯
专注护茶苗,
山中搭草寮。
来春邀几友,
品茗意昭昭。
彭友彬
品茗意昭昭,
庭前绿叶妖。
秋山幽思远,
夕照伴琼瑶。
黎明-村姑
夕照伴琼瑶,
佳人奏凤韶。
倾听心已醉,
明月影潇潇。
风尘儒侠
明月影潇潇,
诗词何处剽?
江郎才已尽,
梦里叹高标。
潮
梦里叹高标,
酒边如醉猫。
形骸从不意,
举止任轻佻。
平平
举止任轻佻,
言词几许骄。
豪门贵公子,
多是这般料。
墨脉
多是这般料,
难期为大雕。
何如回小涧,
几水聚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