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作磊

邓荣森
一盆秀石①,叩叠山翠绿,浮江澄碧。看取鹭鸥,直作扁舟浪前客。争说黄公望老,丹青卷、翻然而立②。料今古、词笔春风,无不尽相惜。
瑶席。幸相识。听得好声音,屏上生色③。感今昔易。成半二分各遥忆④。应慰东湖长老,杖朝岁、风松偏直。问点化、方寸境,叹无可及。
注释:
①盆景“富春山居图印象”以珍贵孔雀石为材质。②盆景内容取材于《富春山居图》。该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创作完成的纸本水墨画,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③推介“富春山居图印象”的视频朗诵者为盆景大师林鴻鑫林老先生之女林静女史。④名画累遭厄运。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词对《富春山居图印象》及其形成背景,以凝炼淡雅之笔,赋陈展衍,次第推进,掞藻飞声,清言远韵,颇有典雅工致之美。
词之上片描写盆景。“一盆秀石,叩叠山翠绿,浮江澄碧”。起拍直扑主题,山石琳珑、水碧山青。“看取鹭鸥,直作扁舟浪前客”。次拍特写江上鹭鸥、扁舟。前五句略加笔墨,全貌已出。“争说黄公望老,丹青卷,翻然而立”,林鸿鑫大师团队创作的用名贵孔雀石堆嵌的盆景,把600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史称“画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图》物化为立体的景观,化古开新、妙手回春,是传承,亦是创新。“料今古、词笔春风,无不尽相惜。”后三句作者既而生发感慨,料得古人与今人,都有共同的美感,都会托春风词笔,猩猩相惜。词人把黄公望的名画与林老先生团队的盆景创造融为一体,实在是神来之笔。
下片前四句词意递进。首先从推介《富春山居图印象》的视频入手。词人力推盆景艺术与现代信息传媒的有机融合,并为林静女史的“好声音”点赞。暗香一词,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自度曲,可击节吟唱舞咏,显得清商绝响。由于历代音韵的流变,今人已无从复制。如果把词人选用暗香这一词牌描写的《富春山居图印象》像林静女史的音频一样,用现代音乐的元素配噐,可以想象,通过朗诵、演唱,更是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新模式。
接着词人宕开一笔,峰廻路转,“感今昔易。成半二分各遥忆。” 把视角投射于富春山居图的沧桑经历和现状。词人一方面对名画“焚画殉葬”成为各半残卷、而且早已一分为二、甚至隔海分离发出喟叹;另一方面为由于如今拥有包括录像、音频在内的现代科技手段,盆景、字画等艺术珍品再也不存在类似名画《富春山居图》频频遭受厄运而自豪。接下来的“东湖长老,杖朝岁,风松偏直”,着笔于东湖公园八十高龄的林鸿鑫大师的进取精神,林老先生带领他的团队,独辟蹊径,取材于黄公望名画而创作的盆景《富春山居图印象》,大获成功。最后以“方寸境,叹无可及”作结。全词始终把孔雀石盆景与黄公望的绝世名画贯穿于一条红线,次第展开、珠联璧合,唤起读者欲罢不能、亲睹为快的强烈愿望,增加了这首长调的厚重感,也恰恰是词作預期的艺术效果。

姚作磊,湖南邵阳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深圳市长青诗社荣誉社长,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全球汉诗总会深圳分会顾问。诗词作品获华夏诗词奖等全国性大奖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