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人夏牧周刊


午后品茗
文‖夏牧
秋风微微,秋阳妩媚。午后的阳光少了一份炽热的锋芒,平添温馨的暖意。坐倚阳台,香茗伴书卷,思绪中多了几分莫名的遐想。
杯中乾坤大,涅槃再生姿。一枚被杀青的蜷叶舒展于轻拂水中,嬗变为香茶而绕舌。茶叶就是等待唤醒的绿色氤氲。轻轻撮上十多枚绿茶,再习惯性泡上半杯热水,看茶叶在透明的玻杯腾挪青春舞姿,跃然出一份唯美春色。随茶袅起的热气,在流动的空气中曲曼成水蛇细腰状的升腾,再弥散于无言的凝视中。


五六分钟后的汤色,已呈浅浅淡绿,恰似温柔的二月头道茶的青嫩透着鹅黄色泽。看这茶色,会想起苏东坡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这清浅的淡绿,这淡绿弥漫的茶汤,不正是纤嫩春茶氤氲的金色吗?
看这金池绿氲般汤色,实在不想一下子啜饮其妙于瞬间。但品茶人都知道,茶叶一旦泡过时辰,汤色会变深,口感会改味。于是,一边欣赏其养眼茶氲,一边小呡慢啜入口,再阳关三叠般的回味舌尖,有种说不出的乐趣。


尽管我品茶数十年,且品过黄山雀舌、六安瓜片、思茅普洱、安吉白茶、武夷铁观音和信阳毛尖、太湖东山岛的碧罗春等,但这来自紫金山麓的雨花茶,还是让我多了一份特别的偏好。除了她的叶色耐看,汤色澄碧,更有口感清香如蕙韵绵长。
以往匆忙中,总是大口急喝,忽略了细咽慢品。常常是茶汤匆匆喝,清香穿肠过。而这次竟鬼使神差地绅士起来,樱口细呡再咂品,感觉那绵绵清香浸淫口中味蕾,回味无穷,挥之不去。茗香一经入口,便随热流涌入血液,一种特别的暖香弥漫体内,奔涌着春天的激情,荡漾着春氲的馨惟……


茶叶是中国的独特天赐。有关中国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茶以文化面貌出现于文籍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开元以后,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早在秦汉初成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茶的明确记载。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更在其专著中将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盛赞其是对人类文明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茶事传承千年,确已演变成一种不可替代的饮品文化。品茶是一种安适的休闲雅事。品茶者多系文人墨客、闲赋清客。冥思苦想之际呡口浓酽以活脑,遥望远方之隙细啜一口以遐思,文事搁笔之时畅饮香韵以释怀……如此等等,皆系闲情逸致之快意。余是一致仕闲赋之人,又是好动脑筋运笔做文者,常常于一文作毕而品茗,其时回望文中得意之笔,怡然如茶韵回味于自得中。淡定之后再回看一二,或能发现某些方面的不足再润色一番。


读唐诗宋词,也能从时光隧道中窥见古人品茶说茶的乐趣。大诗人白居易老喜欢温火煮茶,于是写有《五绝·山泉煎茶有怀》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煮出香茶的白居翁,手捧茶碗向着远方,欲与爱茶的友人分享这份唯美的香韵。而宋代词赋大家黄庭坚则又是乐于品茶赋诗的高手:“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这尾句的平仄起伏“快活自省”,道尽品茶的快意万千。茶味醇厚,香浓绵长,亦能使人如入佳境,醉忘归路,岂不妙哉。
品茶也是一种情怀寄予。茶醉之余,常常想起主席老人家与柳亚子先生的诗家唱和。新中国成立在即的前夕,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以《七律·感事呈毛主席》诗呈献主席,婉转表达对个人所处位置和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流露消极隐退意向。主席思之再三,同样以婉转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劝慰他,其首联便从闲情似的饮茶说起:“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这以茶的轻松开头,便将感情拉近,余下再谈,便顺其自然而游刃有余了。由此可见,伟人也好文人也好,饮茶说事,不仅易于沟通,且也能旷达远近而抒怀,丝毫不输酒后畅达。

回说我的茶,虽无白居翁那般煎煮之乐,但有黄庭老品茶之趣,当然也有伟人那般以品茶拉近友情的快意。说起来,我这茶还是有些来头的。杯中茶叶来自虎踞龙盘的栖霞山。而栖霞山则是茶圣陆羽的修身养性写《茶经》的地方。相传唐代宗时出生于湖北天门的年轻陆羽,从家乡茶山出发一路过淮南、南京、镇江、无锡、湖州、杭州考察茶树,最后盘桓再三于古都金陵栖霞山寺中暂栖专研茶事(亦说在杭州近郊)。三十而立之年的他便写出三卷十章7000余字的《茶经》来,并应邀为当朝皇帝唐代宗说茶并示范,深得皇帝赏识并留宫中为茶官。但陆羽生性是茶山中人,不久便借故离宫又回他的江南茶乡研茶为趣。他在《六羡歌》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淡泊名利的陆羽寒山面壁,潜心研茶并著述,使其成为盛唐以来当之无愧的先驱茶圣,为世代茶客所敬仰。。


自从如惊鸿一瞥般初次尝过雨花茶,便被那唯美淡绿所吸引、被那浓郁清香所倾醉。近几年,我一直在醉品这来自江南群山的独特口感的雨花茶。而这,都是古城文友主动微我,无私的友情相赠。因为此茶产量有限,只有这江南产地独家经营。每到春茶采摘时,友人便来电说与送茶,我便顺水推舟说请其代买,而对方总是非常的客气,拒绝收取我那微薄的转账。但这也维系了一份超越时空的文以传书的特别的友谊。这使我深感愧疚而汗颜,难以释怀。至今我都愁绪如何回报其如此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