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舞扎龙》
作者:于家荣
今年五月,儿子小贺驱车载着我们从齐齐哈尔市区前往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以南27公里处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即齐齐哈尔市与泰来、富裕、林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交界地域。这里仿佛是北国江南,风光旖旎,湖泊星罗,沼泽棋布,河道纵横,水面清澈,芦苇青青,绿草茵茵,是鹤与珍禽的天堂,游人的乐园……
“扎龙”在满语中意思是大雁落脚的地方。这里沼泽绵延,湖泡遍布,方圆数百里的芦苇荡,水草繁茂,鱼虾丰厚,有水禽天然乐园之称。据说,扎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着230多种禽鸟,其中尤以丹顶鹤闻名于世。1985年6月,齐齐哈尔市被中国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命名为“鹤城”。
来扎龙,大多是为了丹顶鹤而来。
丹顶鹤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6000万年,堪称鸟类中的“活化石”。中国人对丹顶鹤崇拜已久,古人常以丹顶鹤为神仙的伴侣,现代人又素有以《松鹤图》贺寿之习俗。可见,丹顶鹤好像是一种被人神化了的动物。
我 没到过扎龙以前,通过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对丹顶鹤的故事有了一点懵懵懂懂的认识和了解,这首歌唱的是一位女孩为拯救丹顶鹤而献身的故事。歌词内容感人至深,大概是这样的:“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来到扎龙,我才知道了歌中的感人故事:徐秀娟就出生在我国鹤类自然保护区扎龙,自幼受乃父徐铁林先生的熏陶,十几岁就开始学着养鹤。1985年,她自费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动物系学习深造。因家境不富裕,为了支付学费曾四次偷偷卖血。毕业后,应邀到江苏盐城,指导那里的鸟类保护工作,并组织建立了丹顶鹤冬季饲养场。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失的白天鹅,不幸沉入复堆河底,以身殉职,年仅22岁。消息传来,扎龙惊呆了,全国环保界惊呆了,国际鹤类基金会惊呆了!谁都不愿相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我国第一位驯鹤姑娘,聪睿勤劳、大有前途的小娟,她,永远不会醒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仿佛听到南国的那片滩涂上,善良的老乡们在秋风里悲切地呼唤着徐秀娟的名字,仿佛看到高爽的蓝天里,一羽洁白的仙鹤在振翅高翔,鲜红的丹顶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
十点半,扎龙有一次丹顶鹤放飞活动。我们赶的很巧。
走到放鹤的地方,气还没喘匀,工作人员就打开了铁笼的大门,上百只丹顶鹤扑腾腾从我们的头顶掠过,向蓝天飞去。一只只大翅膀在我们的头上扇起一阵风,真像是黑色的闪电。很快它们在天边化为许多黑点,一转眼又呼啦啦飞回来,四周一片鹤唳。飞来飞去几圈后,它们就在芦草丛中停下来,觅小鱼小虫,当然那里还有工作人员撒着的食物。鹤们成双成对,很绅士的在草中觅食,高兴的时候就一步一跳,仿佛是专业的“芭蕾舞”演员……
有游客向它们投食,想和它们拍照,所以手里的食物不想一下子给它们,鹤恼了就伸出长嘴啄过来。幸亏工作人员用竹竿在旁边护着,才会避免出事。
忽然传来一阵惊叫和欢笑声,回头一看,见一只体魄健硕的丹顶鹤在“顽皮”地追赶着人群,张着两条长翅,气势夺人,煞是可爱。是啊,天下有谁会不喜欢仙鹤呢?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幸福的象征,鹤的题材经常表现在我国传统的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雕塑及健身运动中;古代的宫廷苑圃和士大夫的庭园里,也多放鹤、养鹤,清代官员的鸟饰礼服上,一品即是仙鹤,而在欧洲中世纪的壁画中,鹤类竟然是家庭的忠实卫士和伴侣,足见鹤的华贵和显赫。
听工作人员介绍,丹顶鹤的爱情,是非常专一、坚贞不移的,它们一经结合,便终身厮守,绝不另觅新欢。一只死去,另一方终身不娶,直到老去。这样的“红颜知己”,天下难遇,情真意真,令人泪泣。在婚姻上,它们有三个不可动摇的条件,首先,不找“光腚娃娃”,避免近亲通婚;其次,不找同龄者,一般都要相差两岁;第三,必须情投意合。啊,鹤之精明。岂逊于人乎?由此可见,史有丹顶鹤活到87岁的记载,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约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工作人员“得噜噜”地一阵呼唤,听到信号,那些四处觅食的丹顶鹤就闪着翅膀很听话地回到笼里,它们大概觉得在外面还不如回到笼里更快乐。
扎龙一下子静下来,只有几只大概是没有听到呼唤的鹤还在一边草丛里“转悠”,显得很孤单。
漫步在美丽的扎龙,心里闪出这样的念头——丹顶鹤和人也一样,环境和人为的关注在改变着它们,改变了它们的野性,滋长了它们的惰性……
鹤舞扎龙,真的很美丽、很精彩、很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