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流觞曲水,今时以诗会友。10月17日下午,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办、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篱边小筑 阅读星辰——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秋季新书分享和点评”活动(以下简称“新书分享会”)在广州市越秀区红房子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校园文学创作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熊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詹海林,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汤炎忠、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吴作歆、主席团成员林百达、执行秘书长郭锦生、副秘书长兼诗歌创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石文娟,以及理事陈才文、罗燕燕、李曦、林晓鹏、曾少考,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耳东、沈三三、紫紫、李海涛、刘瑜琼、朱珊娜,办公室主任周世荣,会员吴玉颜、周浪清等(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场控制人数)。
新书分享会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诗歌创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石文娟主持。大家以吴玉颜诗集《篱边小筑》和罗燕燕、李海涛、林晓鹏诗歌合集《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为主题,进行了热烈分享和精彩点评。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汤炎忠在活动中致辞,对新书作者表示祝贺,并对特邀嘉宾以及现场来宾的参与表示感谢。他表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积极助力青年作家追求文学梦想,未来将会更多地举办会员文友的新书分享交流活动。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 汤炎忠
新书分享会分为作者创作感想、嘉宾点评、现场交流三个环节。
首先,《篱边小筑》作者吴玉颜在谈到创作感想时说:“这本诗集是我近三年来工作之余走遍各地山山水水所写的作品,分春、夏、秋、冬四部分,每一个季节都有我深情的歌赋,寄情于四时风物,涤尽我心里的尘埃,在山一程水一程中,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其实我习作多年,以前写公号文、随笔较多,没有结集出版。当我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如此吸引着我,于是就结集出版了这本‘足印’。余生若还漫漫,拈花一笑,且吟风,且听雨。”
《篱边小筑》作者吴玉颜
每个作者的创作历程有共性也有个性,正如《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作者代表林晓鹏所说:“我们这本书出版是有一个心路历程的,一开始是计划出个人诗集。但由于各种原因,加上熊国华教授建议三人合集,我们仨也都是多年好友,性情契合,觉得也不错,最终就出版了这本合集。我想分享一下田忠辉教授昨晚发给我的点评,他说燕燕的诗写出来的是温暖,阿桃歌写的是执爱,我的是轻柔。我觉得是非常切合我们三个人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们的帮助,请给我们多一些建议,让我们不断地进步。”
《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作者代表林晓鹏
在嘉宾点评环节中,精彩点评如金玉良言激起在场每个诗人们的情感共鸣,鞭策着青年诗人的前进道路。
《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书名本身就很有新意和诗意。三位诗人既是青作协会员也是国际华文微诗群会员,在这本合集里,罗燕燕的诗给人一种平常人对生活的最起码的、最宝贵的追求,如“那夜,蜷缩在他身旁/像绵软温顺的猫/贴近他的身体,安静地闭上眼/她呼吸着他熟悉的味道,心满意足”让人读来感觉温暖,唤起人的共鸣。没有宏观,伟大,轰轰烈烈的,而是写出了人性底蕴的东西,很珍贵,用第一人称写,写出自己的感受,亲切。李海涛的诗平淡中有意境,像“有一天/想出去散步/可是/我却忘记了散步的姿势”,平常的“散步”有一种忘我的境界,有言外之意,有深层的东西在里面。而林晓鹏的诗很励志,他的《仰望》中这样写道“秋风摇落十月的星河/每颗流星划过都有人祈祷/我不祈祷,我只愿每次仰望/飞鸟都不会失去天空”。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渴望,诗人不祈祷,只愿意仰望。“飞鸟都不会失去天空”,这是一种对理想对人生的态度,很能激发年轻人向上。吴玉颜的是格律诗,翻开一看时让我眼前一亮,如“关帝岗边桔树旁,一江碧水去汤汤。四时从未悠闲过,试问浮生底事忙”体现一种境界。又如,写风景的,“绿满川原瓜满田,竹林深处袅青烟。何时问道南山去?流水声中弄五弦。”有景有情致。吴玉颜的格律诗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承转折,又超出了小女人的思想,很难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校园文学创作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熊国华教授
三位年轻诗人的创作风格总体上比较接近,都有着美好善良的内心质地,都有对语言的尊重和敬畏的使用,也都有着热爱生活、生命和这个世界的最大善意。然而,细读之下,三位青年诗人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面向:罗燕燕诗歌中的温暖、李海涛诗歌中的执爱和林晓鹏诗歌中的轻柔,这是三位年轻诗人比较突出的各自不同的风格显示。从三位诗人的诗歌文本上看,他们都是很好的文艺作品,三位年轻的诗人以其善良的内心品质歌颂生活,歌唱世界,同时也展示了生活带给人们的美好想象。我们必须感谢文艺,感谢诗歌,诗歌为那些热爱生活、歌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出口,诗歌让当下时代每一位善良有爱的人找到了进入天堂的路径。——摘自《温暖、执爱、轻柔——品读《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
注:田忠辉教授因事没能出席,提前写了点评,以文参会。
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创意文化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田忠辉教授
吴玉颜老师的《篱边小筑》基本是七绝,她有番禺“李清照”之誉,有李清照的才情,但没有李清照的悲愁。她的格律诗是有乐观的心态的,按季节来排列,每个季节的花花草草都是她歌吟的对象,尤其是夏天的荷花,她写得最多。爱花之心一一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趣,她的诗词格律是非常严谨的,诗意丰满,妙句层出不穷。
关于《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这本现代诗歌合集,我想诗人有自己的神,那就是诗歌,他们用词语去祭拜。我在《阅读星辰》一书中,寻寻觅觅,也能找出三位作者用词语祭拜诗歌的影子。如,罗燕燕的“再次出发,习惯了一个人走,行李箱伤痕累累/碾碎了一路的心甘情愿。”《换片天空去呼吸》(节选),诗中“行李箱伤痕累累”“碾碎一路的心甘情愿”就是非常生动的词语。它们如三牲牛羊水果糕点,一个个摆在神案上,用以祭祀诗歌。李海涛的“当微风细雨一曲无声而来时/我不得不提防破土而出的嫩芽/或许又在策划一场无法预知的阴谋。”《又是春来时》(节选),表现了他对春天、对生活、对诗歌的敬畏之情,一组意象完成了对诗歌的献祭。林晓鹏的“沿途遇见一棵树/枝丫上没有一叶牵挂/从容,不悲不喜/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纷纷日落》(节选),诗中“没有一叶牵挂”“不悲不喜”,表达事过境迁,淡淡的怀念。“至今,不知它的名字”这些词语,恬淡自如,看似无情,着实深情。对一株他乡偶遇的一株树尚且如此多情,何况生活中心仪的对象?祭出了情怀,祭出了心境,因而显得韵味无穷。
综观三位诗人的作品,没有浓艳的色彩,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平平淡淡才是真。诗歌语言雅正而不艳俗,简净而不芜杂,进入诗中的事件和物象带着诗人的情感和倾向,表现了诗歌写作扎实的功力,对写作技巧的把握游刃有余,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对诗性的锻造尺度精准,假以时日,不难写出更多具有深层意义的好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詹海林
先来说说吴玉颜老师的《篱边小筑》,我向来对会写格律诗的诗人都是非常佩服的,从现代诗和格律诗这两个角度来说,格律诗很多的语言形式上的一些要求已经固定下来,那么,它跟现代诗的区别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格律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入格,格律首先要对,而现代诗要求你要破,你要有突破,要有创新。所以,我想今天的两本书摆在这里非常好的说明了中国诗歌的两个发展发向,入格和破格。吴玉颜老师的这一本书给我一个感受,就是写生活。她把自己的生活很多过程、片段、场景都记录下来,就是平常的一次聚会,她也能入诗入格,让我耳目一新。
接下来讲讲《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三位诗人都是诗歌委成员,也都很熟悉。他们有共情之处也有个性之别,如:情感的独白。罗燕燕是属于情感的,她把女性敏锐细腻的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她的诗像轻音乐,缓慢、轻柔、恬静,更多的是情感的独白。如“总以为可以逃避,避开热闹的节日/总以为可以不去在意,那深情的独白”(《独白》)“除了他的声音,她再也听不到别的/他一动,她的梦就慌了/不知道该醒不该醒”(《他和她的十四行》)。
现实的目光。李海涛(阿桃歌)是属于现实的,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现实的苦难、世俗的生活和小人物的情感世界。如写瑞宝村的《瑞宝》、写矿难的《煤说》,写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小屋》、写清洁维护煤气炉的《一个夏日的午后》。阿桃歌的诗歌,善于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的出发,通过观察、提炼、转换,形成自己的诗歌语言:“一片绿在冬季穿过巷道/带着阵风打山坳拐弯/躲避当年的马蹄”(《在定南,遇见一块菜地》)“当微风细雨一起无声而来时/我不得不提防破土而出的嫩芽/或许又在策划一场无法预知的阴谋”(《又是春来时》)(这一句的语言已经有所突破:异质感、张力)。
时间的咏叹。林晓鹏的诗是属于时间的,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在时间的流动中感受生命的变迁和流逝。“当光亮一丝丝爬向叶尖/自此以后,光明日增一寸”(《春分》)“这里没有失意/这里也没有繁华/我午后晃悠悠的脚步声/惊落一院深秋的桂花”(《初遇黄姚》)16首关于节气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他对时间的思考。晓鹏的一些诗歌语言已经出现了蜕变的迹象,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能往这个方向发展,诗歌的艺术水平应该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我想,所有的写作,其实都只有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主要是来自日常的生活经验,怎么写主要是写作的技巧方面。把生活经历和观察写进诗歌,可以拓宽诗歌的覆盖面。诗歌语言需要丰富的变现力、异质感和张力,语言要简练(简练跟句子长短没有关系),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不会过于刻板,没有弹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定要在语言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吴作歆
会员分享互动环节精彩纷呈,专家点评引发了参会来宾的极大共鸣。情之所至,言由心生,如曾少考在现场即兴发挥,别具一格,将作者罗燕燕的相关诗歌目录组成一首新诗。

吴玉颜,笔名:颜如玉。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番禺区作家协会会员。大石街文学协会会长。大量诗词、散文2018年至今发表在《中华词赋》《雁荡吟圃》《丰顺诗词》《番禺日报》《江山文学》等几百首。出版个人诗集《篱边小筑》(古体诗词集)。

罗燕燕,笔名楠木,祖籍梅州兴宁。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委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番禺区作家协会会员。98年发表诗歌处女作于《中师语文报》,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黄金时代》《诗词报》《飞霞》《番禺日报》《河源日报》等刊物。国内公开出版个人文集《岁月无声 燕过留痕》,诗歌《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三人合集)。李海涛,笔名:阿桃歌。广东龙川人,现居广州。习诗多年,出版有三部微诗集《面具》《子时的风》 《阿桃歌微诗选》,诗歌《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三人合集)林晓鹏,笔名“酷暑”,祖籍广东揭阳。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委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报》《广东文艺》《青年文艺》等刊,作品收录《中国小小说集》《广东青年作家精品文选》《走进广东诗人》等书,出版散文集《回声》,诗集《林晓鹏微诗选》《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三人合集) 。
撰稿:罗燕燕
摄影:李 曦 刘瑜琼
录像:周浪清
排版:周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