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旺才
《乡情·友情》
(原创 家在山河间)
今年的秋雨之多,实属罕见。我的老家旧房,正应了屋漏偏逢连阴雨,院墙在风雨中轰然倒塌。说起这老院,现在成了“鸡肋”,大修没人住,不修又不行。既便小修小补,勉强维持,也是花钱又出力,让人很是无奈。为这老院的事情,我实实对老天心生怨气:这烦人的雨、闹心的雨!为此,我在居住的县城和老院的乡村两头奔波,烦恼、辛苦、忙碌中,却收获了满满的乡情和友情。
9月23日一早回家,发现父母住的平房有一间漏水,决定用石棉瓦铺顶处理。由于今年雨水多,农家房舍普遍漏水,原材料紧缺,我和乡友樊学民开车四方打听,多处寻找,终于在临猗县东张镇孝子桥一家五金日杂店找到了所需的石棉瓦。雨还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打电话给乡友樊学智,让他开上自家的农用车,硬是冒雨15里,帮我把石棉瓦拉回家。
天公作美,雨也停了。乡友王学、潘金狮、樊学智、樊学民,我们一起准备好辅助材料,踩着湿滑的屋顶,立马干起来。乡友王保全、焦永也闻讯赶来帮忙。一个钟头辛苦劳作,即将大功告成时,天又下起了小雨,大伙只有冒雨抢修。全部收拾停当,他们的衣服全都淋湿了,可脸上露出的是舒心的笑容。此情此景,我感动于心,泪水和着雨水在脸颊流淌。
随后几日,老天又连降几场大雨。母亲望着屋外飘落的大雨,连连夸奖我的几位乡友,活干得及时又扎实,不然咱家屋子说不定会漏塌的。

回城不久,一天,侄儿发来视频,妹妹又打来电话,说的都是一件事:老家的土院墙也塌了。视频里,没了院墙的遮护,荒凉的院子一览无余,更添了悲凉。虽然这个老院子不住人,但无论如何还是应把墙砌起来。因为这是我家的祖业,也是我的根,我有责任守护好它。和妻商量后,决定利用国庆假期带上两个儿子回老家修墙。
十月一日,举国欢庆,庆祝伟大祖国72周年华诞,也是无数家庭阖家团圆、乐享天伦的幸福时刻。许多人利用国庆假期举家游玩、感受祖国山川的秀美。可我的几位乡友王学、樊学智、樊佐民、樊学民、樊泽民,放下自家手头紧要的活计,帮助我家砌墙。大家搬砖的搬砖,砌墙的砌墙,紧密协作,配合默契,苦干了一个中午,一面墙就砌好了。过往的乡邻称赞说,干得可真够快。
人世间真情最可贵。我的这些乡友,他们不计报酬,无私援助。在他们心中,珍存在心底的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这份至真至纯的情谊,感染着我,也感动我们全家。
这个国庆节,必然会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中,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日子。
乡情与友情,是经过时光凝练的最纯洁的真情。我和我的乡友,自小就生活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吃同样的粮,喝同样的水,走的黄土路,上的乡村学,讲的家乡话,巷连着巷,家挨着家。尽管年长之后,各奔东西,但乡情依旧,乡音不变。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大家真诚相待,互相尊重。谁家有事,都全力以赴去帮忙,全都缘由发自心底的乡情友情。

乡情与友情,需要用诚心浇灌。让它在你来我往、互帮互助中,不断升华,生根发芽,开出最朴实的真诚之花,结出最甜美的友情之果。犹记得,我的两个儿子结婚时,乡友们大都来了。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词,却满是朴实淳厚的行动,见活就干,有忙就帮,有难就解。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友情的温馨和美好,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同样,乡友们有事,我也会不遗余力。业余时间我喜爱书法,发挥一技之长,乐此不疲地为大伙服务,时常得到乡友们的欣赏和鼓励。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善为至宝,终生受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作有余。”我是这样用心体会,也是这样用心去做的。
乡土乡音乡情深,真心实心心换心。乡村的黄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别的钟爱与情怀。不由想起艾青《我爱这土地》里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的生命里,每经历一件难以忘怀的事,都在脑海中留下回忆的印痕,点点滴滴,或悲或喜,都成了人生经历的史记。握一颗珍惜与懂得,感恩与回报,于灵魂相安的地方,静心品味人生的幸福与美好。
夜晚,万籁俱寂。我写下这篇短文。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乡友!
2021.10.9于永济

作者简介
写意人生,实名姚旺才,山西运城临猗人,1984年毕业于运城师专中文系。曾在三尺讲台传道解惑,后入国企工作至今。业余时间喜书法,爱写作,陶醉于翰墨书香,躬耕于文学田园,只为心中那份执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