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巜九九重阳思老泉》
南充市嘉陵一中退休教师高正超
南充市西郊约二十公里外,新劈一处人文景观,取名为“东坡长寿谷”,似乎与苏东坡扯上了点关系,又兼“长寿”之旗幡,着实吸引了不少芸芸众生前往游观。
正值九九重阳,天朗气清,恵风和畅。因了弟子明华盛邀,携上两文友,驱车至此谷,就为沾点阳气、增点文气、添点寿气呗!
诸君可知之,巜易经》载云“阳爻为九”,战国时先贤即定“日月双阳”,三国魏君曹丕为重阳嘉名长久享宴高会,至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喜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这个节日嘛,一直受到大中华民族的尊从和喜爱。身为炎黄子孙,我辈更能享受民俗文化的奇趣。
新地畅游,自免不了几分稀奇,几分挑剔。一条狭谷,深不过数里,倒是山清水秀的。田中游鱼可见,地头庄稼喜人。约莫十来户农家。偶尔的几声犬吠,烘托出乡野的气息。由于见惯了众多人文景观,我对这种粗犷的开发不太感兴趣,倒是对谷中的水源产生了畅想。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哪来活水滋养?
循着水流波纹及淙淙声响,游至南面玻璃栈道山脚,赫然发现一石隙处显出几个字--老泉井!嗬,水自这儿出哈!宛若酒杯粗,汩汩有声韵.流向下端,淌向远方,滋润万物,养育一代代谷里谷外人!简直就是一泓生命的泉水啊!与天地同寿,和日月共辉,焉能不老乎?“老泉井”,名符其实也!
同行文友克安弟适时插话:“怕还不止这个意思吧?苏东坡的父亲别号老泉啰!”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为这个发现感到意外的惊喜。是啊,老泉,我早该想到你了。
苏老泉,姓苏名洵,字明允,老泉乃其别号,家居四川眉州。少时如李白杜甫之任侠壮游,二十七岁始发愤向学,苦读文化典籍,精研治乱成因,著下诗文颇丰,一篇《六国论》更是贯彻古今。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可堪称川人之一绝,至今可能乏人望其项背。除了苦读勤写之外,其与程夫人谆谆教导的次子苏轼、幼子苏辙,女儿苏小妹,哪一位不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特难忘,老泉你52岁时亲率二子乘舟东下,赴京应试,二子同登科举甲榜,声震朝野,慰为佳话。时东坡22岁,苏辙19岁。老泉喟叹:“莫道科考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科考难,小儿如拾芥”。从来虎父无犬子,那么,小儿的塾师水平究竟如何呢?老泉将自己随带所著亲呈文坛领袖欧阳修,备受文豪们推崇,朝臣俱以诵读其文为荣,以至产生了影响科考风向的后效应。一时街谈巷议的顺口溜即为--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曾记否,唐宋散文八大家,你们父子就占了三个席位呀,活脱脱垄断了北宋文坛的半壁江山哦。无怪乎三苏祠里现代伟人的一首评赞诗格外醒目:“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天子重英豪,文章数尔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正是苏老泉父子的榜样,将中国古代的家教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苏老泉咧,你真不愧是中华文化源泉中一道难得的清泉!不愧是民族家庭教育长河中一泓别致的老泉!
贮立老泉井边,良久不忍离去,难得神交古人,与前辈做次心灵的交汇啊。眼见暮色低垂,忍不住向同伴学样,伸出双手,深深地掬上一口老泉井水,啊,真甜!
【注】文中“弟子明华”,即我的学生王明华,笔名唐王紫苏。
【注】人物图片(左边杜明生老师,右边高正超老师)
2021年重阳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