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正能量一一从青年突击队到青年志愿者
文/马杰年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总有一群又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队,走向街头,或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或来到小区广场,参加志愿者活动,他们大部分是初中、高中学生,有的是到广场上捡垃圾、擦拭健身器材;有的是宣传安全用电、用气方面的知识;有的是宣传消防方面的知识;还有的是宣传抗击新冠病毒知识的志愿者。他们集聚了青春的正能量,唤醒了时代的最强音。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年我们青年突击队队员英姿飒爽的身影。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这是六十六年前毛泽东主席为广东中山县新平乡青年突击队写下的按语。毛主席的这段按语被人们概括为青年的“四最”精神,即: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成长,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富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民族的未来寄于青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的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那样漂泊不定。青年要保持出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坚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回想我们当年十七八岁,正值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曾经流过汗、出过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当今的青年志愿者。一想起这些在脑海中永远不会抹去的往事,我总是心潮澎湃,激动而又自豪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的那是1974年的夏天,我们村的团支部书记马绍英,向全村青年发出了一个倡议,要在村里成立一支青年突击队,他毛遂自荐当队长。青年突击队的宗旨是:在夏秋两个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使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赶上进度,青年突击队承担突击完成各小队迫在眉睫的农活。如割小麦、运送小麦,收割玉米,往地里运粪等农活。倡议一提出,两天之内就有30多人报了名。当时我正在石庙联中上学,初中还没毕业,但在夏秋两季放农忙假。我得到这一消息后,迫切要求参加青年突击队。晚饭后跑到队长家里,主动请缨,我对队长说:“五哥,我也要求参加青年突击队”。(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我习惯称他五哥)他说:“杰年,你还上着学,年龄小,暂时还不能参加突击队”。我说:“我都十六岁了,怎么不能参加?现在放假了,我什么都能干,五哥,我求你了,就收下我吧”。架不住我的软泡硬磨,最后他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我如愿以偿的加入了青年突击队。

在青年突击队里,有两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其中一件是1974年麦收之际,割麦子这项农活各小队已接近尾声,傍晚时分,大队书记从广播里播出从公社传来的重要天气预报:今天夜晚到明天,鲁西北地区有中到大雨并伴有冰雹,西北风六到七级。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社员们坐不住了,队长更是心急如焚。三队的小麦还有十多亩没割完,还有近二十亩已捆好的小麦还没运进场院。青年突击队得知后,迅速做出安排,兵分两路,第一路由队长带头,有二十六人组成,晚饭后帮三队抢收小麦,另一路十六人由副队长马家军带领,利用各小队的八辆小拉车,帮助三队把捆好的小麦运送到场院里。经过一夜的突击奋战,黎明时分,小麦全部运进场院,并垛好麦垛,用塑料布盖好。真是天公作美,不到半个时辰,大风怒吼,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虽然队员们已累得筋疲力尽,看到小麦已全部收回家,心里厰亮了许多,眼见的快要到口的馍馍保住了,心里觉得甜丝丝的。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1975年的秋季。那时候人们把播种小麦的季节称之为“三秋”大忙季节即:秋收、秋种、秋季分配。每到这时候,公社都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各村,贴标语,搭宣传棚,督促三秋生产,各小队每天都要向工作组上报进度,如:某小队收割了多少亩玉米,已播种小麦多少亩,还差多少亩没播,要求在几天内完成等。工作组的同志,分头深入到各小队,配合队长具体指导工作。我们村的二小队,由于青壮年劳力少,牲口不足等原因,收割、播种速度落后于其他小队。记的那时公社要求小麦播种必须在寒露前五天完成,这时,二小队还有20多亩地虽已倒茬,但土杂肥还没运到地里。针对这一情况,突击队迅速作出决定:午饭后全体队员齐上阵,带上自家的小推车,一点钟到二队场院集合。队长马绍英站在粪堆上安排任务:没有小推车的一部分队员,带上铁锨在这里装车,另外一部分体力较差的到地头去拉钩。任务安排完毕后,队长身先士卒推车在前,推粪的小推车像一条长龙似的奔向庄稼地,队员们你追我赶,毫不示弱,一个个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叫苦连天,一个个精神抖擞,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经过五个小时的艰苦奋战,20多亩地的土杂肥已全部运完,这时已接近黄昏。队长高兴地说:“谢谢同志们!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你们为二队明后天的耕地、播种争取了时间,我代表团支部和二队的全体社员,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我们村的青年突击队,自从组建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哪里最艰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员的身影。在劳动生产中充分发挥了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得到了公社及各级领导和全村社员的一致好评。在此,我向当年奋战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突击队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在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你们青春的正能量,在生产队这片沃土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你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慨和大无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成长、壮大,你们的事迹将铭记史册,你们的精神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你们是当代平凡而伟大的人,青年突击队员这一光荣称号是你们的骄傲和自豪!
2021年9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