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桓台县境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县与博兴县两县交界处,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湖中有五贤祠、齐王阁、鲁连井等18处名胜古迹。
湖中有上百种鸟类,黑水鸡、白鹭、池鹭、翠鸟等……每年天鹅,野鸭成片的在湖中嬉戏,觅食,游人经过,群起飞落,景象着实壮观。

相传马踏湖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于此会诸侯,六诸侯恐陷被擒,将众兵带至该地,由于众马践踏,平地成湖,故而名为马踏湖。二说: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故取名马踏湖,关于这两种说法。1992年出版的《桓台县志》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据史料记载,齐桓公九会诸侯其地点皆不在桓台,只有公元前827年,周宣王静在此会过齐侯。《山东通志》记载,平州坈为新城县之会城湖,系指周宣王静在此会齐侯而得名。“马踏湖”千百年来,马踏湖旖旎的风光,不知道吸引了多少文人名士。无不对这圣地佳景赞叹不已,其中就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游湖时即兴赋诗:
“贪看翠盖拥红妆”
“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
“众教匹练写秋光”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宋代文豪,遂摘取其实后两句的倒数第二个字,将“马踏湖”改为“锦秋湖”。
“马踏湖”条条纵横,千河通幽,有以下几条著名河流。
乌河,古称溡水,耏水,又名乾水、黑水、乌龙水。因淄水伏流色黑而得名。发源于临淄区矮槐村南,为第四系孔隙水北流,受煤系和东西断层阻截,溢出地表汇集而成的河流。从临淄区六天务村西入境,东西流向,至杨桥村西折转正北,经索镇、耿桥、起凤3乡(镇),在北夏庄注入预备河,汇于马踏湖。境内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165平方公里。清水酣甜,含黑色泥沙。乌河,冬季严寒不结冰,温暖之气如烟似雾,散于廓间,故有“云涛古迹”名胜。
东猪龙河,古称郑潢沟,发源于张店区沣水南,从张店区朱家庄北入境,南北流向。经果里、唐山、邢家3乡(镇),穿过跃进河注入小清河。境内长23.7公里。
西猪龙河,原系郑潢沟支流,南北流向,南起新城三岔湾,北至傅桥村西北注入孝妇河二支流。境内长8.42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1985年,始引萌山水库孝妇河水,经此河注入马踏湖。

杏花河,发源于邹平县芽庄湖,从西辛村北穿过胜利河底入境,沿原胜利河故道东行,在马桥乡五庄西北注入小清河。境内长6.33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
1976年,开始湖洼治理。是年冬,在锦秋湖的辕文洼改造洼地800亩。次年10月,开始改造青砂湖洼。组织民工7000人,投工15.46万个,挖土32万立方米,拓宽加深湖区东、西干沟,整修南、北干沟1l条,将5000亩湖洼地改造成为27块方田地。
1978年秋,马踏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由田庄、邢家、荆家、起凤4公社的2.5万民工,填平旧沟5929条,挖新沟260条,将5834块小台田改造成为437块大台田,近3万亩湖洼地被条条台沟割成棋盘状的湖区,扩大耕地面积2551亩。至80年代初,全县25万亩易涝农田初步摆脱了洪涝灾害侵袭。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由1966年的24.2万亩增加到1987年的48.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4.4%。
马踏湖,是桓台县北部湖洼水产、蔬菜开发区,跨4 个乡镇,包括起凤镇全部,荆家、邢家、田庄3乡镇的28个村,共52个村。湖区盛产的苇、蒲和苇蒲制品畅销东营、潍坊、烟台、济南、北镇等县市,盛产的白莲藕曾是进京的贡品。该区不但物产丰富,而且环境优美,加上沟渠纵横,水田相间,气候宜人,又有“糖拌花下藕”,“辣子黑片”、“蒲白黄鳝汤”、“鳞炸鲫鱼”、“金丝鸭蛋”等名吃及名胜古迹,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马踏湖(含锦秋湖)在起凤镇境内有湖区面积15848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80%,其中,水田2489亩,苇田1.96万亩,藕田3500亩,盛产苇、蒲、藕、鱼、虾、蟹。白莲藕9孔甘脆。草编屏扇,为清代贡品。 每年的七八月份,大姑娘,小媳妇就放荷灯祈愿平安。

锦秋湖,有苇田4000余亩,年产苇席30万余张,素有“苇编之乡”誉称。
记得小时候每到立冬收割芦苇时,家家户户都和过年一样。娘天不亮就早起床做饭。父亲吃过饭,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腿上包裹着蓝布,习惯的穿着一件破旧的棉大衣。只见他扛着一条长凳子,带着牛皮缝制的腿子鞋,拿着镰刀,挎着娘给他准备装干粮的筐子。

父亲出门去割芦苇,娘就带着妹妹去生产队的场地上等着卸捆好的芦苇。记得我从18岁就开始撑着小溜子(木船),来回运送芦苇,想想那时候,累也觉得快乐。
由于物产丰富,湖区形成了早、晚市口,最热闹的当属我的老家鱼龙村、每晨有早市口。清道光年间,以交易鲜鱼活虾等水产为主,尔后,增添了肉食、禽蛋、粮食、青菜等商品。每日黎明前,商贩、渔民已然到市,少数摊点开始掌灯交易,天刚破晓,交易便进入高潮,至八九点钟,交易基本消退。群众称这种早市口为“露水集”,在邻近数县中独具一格,负有盛名。其中以鱼龙市口较为繁荣,每晨上市摊位300个,赶市人数干余.上市商品额万余元,成交额3000余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内各类商业网点发展到120余处,排列于大街两旁的成衣、百货、针织品、杂货等摊位终日不撤,早市变成了常年。

鱼龙村:属起凤镇。村处马踏湖中,水漩涡不定,传为龙窟。天将雨,往往见龙挂;雨罢,还归于此。故名鱼龙湾。后简称鱼龙,素有“小桥流水人家,荷花芦苇世界”之称,是本县最大的自然村,为山东省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如今的“鱼龙村”白墙瓦黛,绿树成荫,以往出门的泥泞路,也全部换成了混凝土水泥路。各邻里之间绿化带中,各种花卉,月季,冬青,大滨菊,樱花树等……
马路边各健身器材,免费塑料袋子机随处可见。为老百姓提供方便。

如今在 鱼一村书记“巩建山”的带领下 “日子过的蒸蒸日上。这位作为70年代出生的村干部,深知老一辈的艰辛历程。逢年过节“巩建山”亲自上门慰问,老、弱、病、残,给他们送关怀,送帮助。

他积极走党的路线,组织百姓汇演丰富百姓生活。经他一手打造的农村“长者食堂”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让老年人有口热气腾腾的饭吃。这一举动深得老百姓的拥戴。

在打造城市乡村风貌的路上,这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一直秉承党员的作风,努力展现他独有的理想与抱负。在为建设新一代的鱼一村而奋斗。

《傍晚的宁静》
马踏湖的落日余晖脉脉
那紫边镶金的彩云
夹着如雪的棉朵,在空中飘荡
风已经温柔
聒噪了一天的秋蝉也谢幕
微风使开花的芦苇叠叠起伏

枯黄的树叶飘浮
像蝴蝶起舞,像大雁展翅
偶尔渔船惊飞的野鸭
天上,地下,水声
将一笺心语吟成满纸风情
让斑驳的印记诉说着秋水长天的故事

《世外桃源》
文/夕颜(山东)
柔云落碧泓,鸟语听蛙声。
夕景生清映,微风叠翠旌。
一个世外桃源,快来吧!因为好客鱼龙人在等你……





作者简介,牛萃华,笔名,夕颜,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华夏《思归客》副主编。作品在《流派》、《诗之光》、《奉天诗刊》《神州文学》《渤海风》等以及多家网络平台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