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中秋遐思】
作者:袁干明
主播:潺潺溪水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时。月光皎洁,城市华灯初上,人们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其乐融融。可是这个城市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我而留。因工作地偏远,假期有限,适逢佳节,被迫做客他乡,引我无限遐思,梦回广东省珠海市中土公司五处二大队——这个让我终身难忘的地方。在这里我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第一次在团圆之夜一个人落寞思乡。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举国阔步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加入到城市建设中,全国各地建筑行业风起云涌,我迫不及待想要外出打工,加入第一波农民工的队伍。
记得当年十八岁的我,四处打听外出闯世界的机会,当时大约正值农忙刚过,那个时候与外界联系只有书信和电报,全生产大队只有大队部一部手摇式电话,自行车也较少,稍远一点的亲朋好友,想传个什么紧急的信息也得花半天时间,我一位表哥在得知我想出门打工的情况后,写了封信给我,去的目的地就是本文开头那个地址。并告之他有位工友会回家一趟,到时候可与他同行前往,我获此情况万分高兴。
是日,早早起床吃过早餐,背起头天晚上提前准备好的行李,说是提前准备并不代表所带物品有很多,除了听长辈说的、为了应对出远门水土不服而准备了些家乡黄土、茶叶外,其余就两套换洗衣服,一床携带方便的薄棉被,还有只够单程的路费,大有不挣个风风光光的收入决不返家的雄心壮志。早早步行十余华里,过了沩江河上东车(现在的美女山脚下的丰收湾)渡口,与老表工友杨少武会合后,又步行到宁乡老汽车站,搭班车到长沙、再转火车一路舟车劳顿,经广州再转去珠海的长途客车……

上车前去买车票时,离家雀跃的心情就沉重了,从决定出远门那天到起程时已过了近十天,记得妈妈当时早早地把平时省吃俭用的三十多元给我作为路费,当时母子俩算得很清楚,去珠海的路费“绰绰有余”。临动身前几天,妈妈又吩咐我去村上供销社买回五十公斤碳酸氢铵(肥料),对于当年只有十八岁的我,肩挑百多市斤翻过一座小山、步行两公里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妈妈当年“粗心”未补齐那购买肥料的“货款”,可把我“害”苦了。虽然原有的路费只少了8.5元,可是上车以后再也没有(也不敢)买东西吃,与同伴也尽量离远一点,生怕他邀我吃当中餐的食品,连自己带的茶水也省着喝,当年一顿可吃1.5市斤米饭的我,一路饥肠辘辘地下广州向珠海,直到当年珠海市唐家边防检查站。
时值下午四点多钟,班车被拦下来例行检查,途中因“躲”着同伴,也没有交流,被边防警察拦下来才知,没有边防证不得入境珠海市,但他有,顺利地过去了。我呢,薄棉被也顾不上要了,拎着上车时挤断了背带的旧行李袋,按照警察手指方向(广州)很不情愿地往前走,直到我看不清检查站的人影。心里想着平时打听到的和连环画中见过的怎么样去偷关、闯关呢?边想边离开大路,拐进一片香蕉树的小道,心想隔检查站远一点的地方绕过去,这时远远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在前面,可能也是个“偷渡者”,我赶紧快走几步生怕跟丢了,刚准备跟着转弯,突然只听到一声:“站住!”把我紧张的心吓得浑身一抖!然而前面那人故作镇定地想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了几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隐藏在香蕉树下的边防警察,一个箭步上前,手里拿着的小手指粗的竹条已抽到了那个人的腿上,那个人说了句广东话,我只听懂大概是“……好痛哟。”然后,警察押送我们俩个又来到了边防站,刚到大门口又瞅到里面有人被打,我被带进一间办公室后,警察像审问犯人一样,问我年龄、哪里人、哪里来、哪里去。问过并作记录后,将我关进一间阴暗的小单间,这时我暂时忘记了饥渴,看着墙上曾经到访过的“前任英雄”的打卡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到此一游。大约过了近两个小时,天色向晚,有人来打开门锁,并吩咐我赶紧往回走。
重获自由的我,脑中飞快转一个念头,这关我今天偷定了!回去咋回,路费不够不说,好不容易放出笼的鸟儿还回去?从身上摸出被自己看过好几遍的没舍得买吃的三张人民币,一张壹元,一张贰元,一张五元。把五元放在衣口袋,把那张共三元隐藏在临出门妈妈给我的手工鞋垫下面,心想妈妈真好……拎着包儿,大步向边防站不远处民房走去,来到一家热闹的房子,几个年轻人正在玩牌,我大方地上前问道:“请问有人能带我过关吗?”马上有人答应:“可以,拿钱来,20元。”我说:“没有,我从很远的湖南山区来,身上只剩下5元了。”这时有人过来搭讪打圆场了:“5元肯定不行,至少也要10元。”我只好用哀求的语气说道:“几位大哥行行好吧,我真的没钱了,还有我会全部给你们的。”一会他们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商量了一下,一位年轻人过来,翻看了我的行李,搜查了一下我身着单薄的身服,还好没让我脱鞋子……他们看到我实在没有什么敲头,当年不像现在,无手表、手机、银行卡及值几个钱的物品。然后,有一位年轻人把我的行李包包夹上他那旧自行车后货夹,另外一个人递给我一个当地农民戴的大斗笠,扛一把锄头,还有另外一个人递给带我的那个人一个解放军帽徽、一对领章,那个年代还没有身份证,那些物品算是临时用来证明我们一行人的身份了。

从村庄经过弯弯曲曲的田园小路,远远地绕过边防检查站,快到通往珠海市区(当年叫香洲)时,那位善良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不知道那个地方离我告诉他信封上的地址准确位置在哪,但是到市区还得搭乘很远的车程,否则,走路去的话走到半夜也不一定能走到,还说我如果还有钱就好了,有不少从边防检查站经过的中巴车,车身上写有“沿途上落、挥手即停”,从那附近上车只要1.5元即可搭到市区,我只好回答他:“我没钱了,好的,谢谢你啦。”稍等一下后,那位用自行车帮我拿行李包的人也会合了,天色渐晚,与他们分别后,我一边向市区方向走去,一边东张西望,生怕冒出来一个警察又将我抓回去,走了一会,估计我早己离开了那送我过关的人的视线,这才关注起穿梭如箭的车辆。
大路两边早已灯火阑珊,我无心欣赏初次看到的南国夜色,不一会还真拦下了一辆中巴车。上车后车上的人很静,我也紧张得不敢说话,把刚才上车前摸出来的那贰元递给了售票员,隔一会又望她一眼,她却一直无视我,我一直期待她找5角钱给我,当时心想5角钱可够我家到县城还有余呀!可她不给我却不敢问,生怕她要我中途下车,我可是个“偷渡者”呀。
一路紧张过后,车到达了香洲市区,跟着人流下车后,我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似的,一整天粒米未进的腹部造反了,这才想起去哪饱吃一顿呢?心里寻思衣袋里的壹元钱够吗?我马上想到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当地人说话也听不懂的地方,我得至少找个便于交流的老乡开的餐馆才行,四处东张西望寻找带“湘”字的招牌。一会找到了一家“湘南饭店”,迫不及待地进去,找到巴台,跟服务员说能否跟老板讲一声,我是个从长沙来的湖南老乡,一天没有吃饭了,但我只有壹元钱了,能否让老板行行好给我吃顿饱饭,其中有位服务员马上回答:“她就是老板娘。”那位面带善意、满腔笑容的老板娘马上接腔:“来来来,里面坐,你稍等片刻,保证让你吃饱。”
不一会,她让服务员特地拿了个口径近300mm的铝盆,装满一盆饭、上面盖着丝瓜炒肉……哇塞,老乡真好!那个丝瓜炒肉呀太好吃了,至今还隐约记得那个味道,后来打听到了那家下车不远处的湘南饭店是一位衡阳人开的,更打听到了在边防检查站没有“享受”到与其它偷渡者一样或被打或关更长时间的“待遇”,也是因为当年边防检查站的站长是个叫郭森清的衡阳人,那些都是后话。

从饭店出来,抖擞精神,又开始边打听边向目的地前进,当年珠海市作为改革开放城市不久,当地人很少知道中土公司,只知道前山区,当时按信封所写地址去前山区中土公司基地与应该要去的工地在吉大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因为不熟悉只能傻逼一样先去了前山区,寻到前山区后,公司保安戴着大盖帽俨然像个警察,当知道我无边防证偷渡去的,他告诉我,说我只能在珠海待24小时,然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后来听说有不少抓住了的直接送收容遣送站、还要劳教,想想好后怕。
基地当然没有找到我表哥,也没有人认识他,只是打听到他可能在吉大区的工地上,从基地出来,按照路人指点,又向吉大区寻去。
不知走了好久,当年那一片居民还很少,过往车辆也不多,我只能凭感觉向亮堂些的方向前进,心想工地上肯定灯火通明,走着走着,一道雪亮的光束照过来,远远地看到有穿制服的兵哥哥了,哇塞!不能再向前了,被兵哥哥抓了就真懵了,赶紧往回走,后来,我定了定神,看见不远处一栋小房子,再走近些,依稀看到是什么派出所。那个地方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我想别无选择,把那行李包包往路边草丛一放,自己整了整衣着,径直往派出所走去,光身一人警察叔叔怎么会知道我是个偷渡者呢?简单说明来意后,询问去吉大的路径,警察叔叔告诉我,近处通亮探照灯的地方是拱门边防检查站,通向澳门,另一远处有光亮的地方,经海边公路可到吉大区。“好的,谢谢叔叔!”我逃也似的返回行李包包处,重新按警察叔叔指引的方向又向吉大走去……
沿着那条公路,真的到了海边,数米高的海浪汹涌地扑向海岸,第一次看到大海,却无法欣赏它的真容,咆哮的海浪声把我赶得飞跑过了那段临海公路,终于,前面的灯光越来越亮,大部分的人睡了,路上行人稀少,我找到了一个小商店,问正了目的地,时值午夜,终于找到了表哥所住的工棚,与他打过招呼后,他也没多言语,他不善言词但很热心,当年也才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后来听他工友告诉我,他听他工友杨少武告诉他我到唐家边防检查站下车了后,他借别人自行车去接我,来回那么远又无法联系上我,可想他当时有多沮丧和疲惫!几十年了,在此我该诚挚地补一声:“表哥!谢谢你!辛苦你了!”
第二天,表哥告诉我,公司本来在招人,但我去的时候已经迟了!他又四处找老乡、朋友,帮我联系落脚地及工作,后来,他找到了当年与他最先从广东始兴建筑公司转战去珠海的另两人宁乡涌泉山的蔡礼明、韶山如意亭的成文良,将我介绍给他们,在蔡、成二人所承包砼模板业务的工地上安顿了下来。

初出远门,又是在一个无一熟人的圈子里生活、工作,自己的能力只能用行动来体现,也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圈子里除了寂寞还是寂寞,我只好没日没夜地做事、加班,有些人天天加班不愿意,我顶上……不知不觉干到了中秋节,也可以从老板手中借支点零花钱了,中秋那天因为赶工期,晚上也没放假,干到很晚才下班,我忽然想起来,平时在家,中秋佳节是家乡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今天我不但没有休息,还第一次没有了节日仪式感,才去不久工友之间又不太熟悉,我独自一人,来到工地外面小商店,买了两个小月饼,度过了人生第一次一个人过的中秋佳节!
从那以后,我长大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经历过落魄潦倒的失意,我暗暗发誓,从今往后,尽力拼搏,让我的人生不留遗憾。作为男人,我要承担责任,为我的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无论今后境遇如何,不忘初心,奋斗不止。




作者简介:袁干明,男,网名:老4,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人,中共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广东光大东莞建安高级技术员,热爱诗、词,作品曾收录于多家市、县诗词专刊及平台。

主播:潺潺溪水,本名陈丽萍,高校退休教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用摄影挖掘美,用声音传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