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一条阳光路
——《竹林组歌》之二
杨西京 郝光兴

座落于中岳嵩山北麓的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1994年撤村建镇)。四十多年前,散居在山荒岭枯、水源奇缺的六沟六岭。当年,“只有串亲戚、逢年过节才洗脸”的百姓,而今,家家安居,安居在“4A”景区;人人乐业,乐在自家家园;主政者与村民共富,百姓和党员同裕。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闪耀着这方人民化苍海为桑田的神奇轨迹:四十年,坚持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阳光路。走在这条路上,以赵明恩、李书转为首的竹村人,路向坚定,路标鲜明;路规严明,路灯长明;路考励志,路风清正……
而今,杜万里、赵光辉等新一届党委班子,已接过接力棒,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谨以此诗,献给华夏大地这片共同富裕起来的人民。

改革的春风唤醒了这块贫瘠的土地,
那阵儿,山村处处迸发着致富的朝气。
责任田、矾土矿、耐火厂、小煤窑,
村民一天天享受到“富民政策”的红利。
大河奔流,
有些人只记住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大浪淘沙,
多少人忘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于是,部分党员,纷纷干起了个体,联合体,
于是,有的干部,要求把集体企业分包出去……

“分、分、分出去,
谁来照管军烈属,老幼残疾……?
没有集体经济
谁修路、建校、垒堰……这些社会福利?!”
船到中流,党支部一柱擎天
赵明恩、李书转……一批党员昂然挺立;
连续七天七夜的会议、争辩、讨论……,
统一了思想,扛定了“共同富裕”的发展大旗。
“是党员,当干部,
不能当官又发财,决不能干个体、联全体!”
党支部,给全部党员、干部,立下铁的政治规矩!

选定了航向,发展,是硬道理,
壮大集体经济,不能有半点迟疑;
对集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激励,
跑市场、重信息,加强对外沟通联系;
解放思想,集体经济一年一个台阶,
无中生有,抓住了一个个赶超时机。
“一耐”,“二耐”……步步拓展市场,
豫中制约厂,在这片山沟崛起。

“以厂带村、以工促农”,每个企业
和联帮的自然村结成同盟关系;
制定村规民约,
净化这片土地的社会风气;
“两个文明”的发展车轮,阳光路上
同辐同辙,不偏不移!
“全县学竹林,创建双文明”,
阳光路上,竹林人
赢来了第一场战斗的全面胜利!

阳光路上,
竹林人从不忘加油学习。
“敢试、敢闯、敢冒”,破除“小富即安”,
悟透先进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真谛!
“翱翔会议”,又一个思想爬坡
让竹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竹林胺”,“双黄连”……
一个个名牌,向国际市场看齐,
众生制药,庆州耐材……
一个初成镇域体系的企业群
在这片山岭间耸天屹立!
海纳百川,引进人才,
一批四海英杰,根扎在竹林这片“七贤之地”!

撤村设镇,
阳光路上,又一个新的压力,
是责任,
更是一个超越发展的机遇!
抖抖前行的铁肩,
带动更多乡亲奔向共同富裕!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商业街、会堂街,
规划建设连片民居……
把“粗、大、笨、污”一一舍弃;
把“一、二、三产”格局的短板补齐。

“众生制药”上市
为竹林人赢来又一次发展的盛誉;
上市的钟声
让竹林人的眼光,再次上档升级。
旅游开发,青山绿水
竹林人,化腐朽为神奇,
三十多公里外的黄河
穿山越岭
流入这片干渴的土地
竹林,再一次抢占了发展的先机。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植绿、插绿、添绿、增绿……
蓄坝拦水,
建成“五池二潭”生态水系,
开创“风情古镇”,“温泉小镇”……
打造名吃一条街,展示古今特色民俗;
7D玻璃天桥,玻璃水滑,
天水一色,让游人舍不得离去;
梅花谷,樱花谷,海棠谷,红叶林,
让游人四季常来,季季萦记;
红叶节、帐篷节,
让这里白天的太阳和晚上的月亮同升同起!
“天上掉下长寿山,地下冒出大温泉”……
竹林人,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把家乡这片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域,
建成了“养生天堂,长寿仙境,度假福地”!
“党建领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明塑镇”,
阳光路上,竹林人一步一层天梯;
中原第一个“全域旅游镇”,
两万人民,迸发着创造双文明的活力。
数十年如一日,年年的“十好”评比,
催生了一批批好媳妇、好妯娌……
培植着正能量的乡风,
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习俗。
年年的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
监督党员干部,自警自醒,严于自律!
让这方公仆,在自己家园
践行“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宏观布局;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在奉献和担当中淬炼,
在奋斗和拼搏中砥砺!
啊!四十年一条阳光路啊,
竹林人,在这方土地
开创了一个个小康神话,
惊现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竹林人,用发展的辉煌,大写着
这方土地,没有辜负伟大的社会主义!

啊,四十年一条阳光路啊,
竹林人,在这方土地
赢来了天南海北、四海宾朋
一声声的“不可思议”!
赢来了时代的鲜花、掌声,
赢来了青史的赞许、铭记!
啊,四十年一条阳光路啊,
竹林人,正迎着“中国梦”的朝阳
逢山开路,遇 水架桥,
一步步长风破浪,
一步步披荆斩棘!
就在刚刚,竹林人
组团到山西陵川学习,
高举起
乡村全面振兴的熊熊火炬,
高唱着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
一代代担当传递,
一茬茬作为接力……
啊,传递,
啊,接力,
竹林,前方,更伟大的发展史诗,
正等着你,
正——等着——你!

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系《海外文摘》2021年签约作家。

郝光兴,1968年入伍。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转业后长期在党政机关从事文字和其它行政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先后出版,发表了中,长篇报告文学《人生变奏曲》《嵩山之子》《竹林村纪事》,小说《明明白白活着》《他退休了》等。多次获省市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