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的喜与忧
荣玉奇
国庆七天假期终于结束了,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的国庆黄金周,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一些热点旅游景点的收入,仍然非常可观。如果单纯从拉动经济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重性,黄金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个国庆黄金周是1999年,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不管当初创设黄金周的人,其愿望是如何良好,也不管它在拉动消费方面起了如何积极的意义,但这种“全民集中休假”式的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景点损耗以及公共设施的超负荷运转等后遗症已是越来越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没有出现疫情时,每到国庆黄金周到来,北京故宫一天的游客,常常突破百万,颐和园、八达岭的游客接待量也超过最大容量,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世界文明的物质遗产,真的是不堪重负啊。建国60周年大庆那一年,北京天安门广场成为热门景点,每天游客都在100万以上,最多的一天竟然突破180万。每次遇到黄金周,外出人数激增,造成的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其实,说到底,老百姓的休假问题,应该是一个民生问题,休假黄金周的概念,不应该只是旅游部门和某些商家的黄金周,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休养生息愉快度假的精神享受黄金周,如此看来,亿万国民的休假问题,断然不该仅仅和旅游部门有关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休假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广的重视,为了解决集中出游的弊端,国家相继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千万不可小看休假这件事,它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啊,特别是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已经迈向小康社会时,休假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