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住乡味,留住乡情
作者:尹九源
荐稿:叙永县作家协会
策划:李腾双(自由翱翔)
制版:春到百草园

跳出激流滚滚的江门峡,在冗杂的世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角。多少个夜晚我望月远眺,想念我的故乡,抿抿嘴想念我故乡的味道……

北依泸州,南踞叙永,西接兴文,我的故乡四通八达,这就是千年古驿——江门。从一千多年前的江门古寨走来,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在江门峡的浪花里闪烁,曹震奉命开河,才子杨慎久流连,孝纯同知别士民八章,三桂隔河书福字……在纤夫的船号声中远去。历史的剪影逆流而上,放眼今天的江门,峡江十里浪飞花,竹翠峰连野径斜,工农业发展迅速,滨河路新楼拔地参天,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而在工农业发展的同时,文化发展受到了此届领导班子的重视!

千秋古驿正兴隆,墨客诗人雅趣同。今日江门留美景,年年佳节好相逢! 今年9月21日,江门镇首届丰收节暨荤豆花文化节开幕,三天的活动议程为金秋的江门更添一道靓丽的风景!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和贵客参与这次丰富多趣的文化活动。荤豆花,是江门独一无二的璀璨名片,它有着悠远的历史,经过一代代荤豆花传承人的不断创新改进,荤豆花以独特的风味在川菜中名列前茅,让多少客人慕名前来。单纯的豆花遇到酸菜肉片与平菇,碰撞出鲜嫩可口,荤而不腻的味道,成为老少皆宜的美食! 除了菜肴味美,更重要的是蘸料的巧妙搭配,以油酥海椒为基础,加上江门特制的木姜油,那才是令人赞不绝口的江门荤豆花!总有客人问:“江门的荤豆花为什么换个地方就变味了呢?”江门荤豆花独特的味道,总要归功于这一片山水和为荤豆花美食传承默默贡献的人,如若没有江门的山泉水,荤豆花的汤则不会鲜;如若没有人继续采用石磨豆花的制作,荤豆花的豆花则不会嫰;如若没有这片土地的孕育,荤豆花的配菜则不会鲜美,荤豆花则失去了独有的灵魂!

此次荤豆花文化节,在我们江门政府的精心策划下,邀请文艺嘉宾采风演出,为我们江门人民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享受,更是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为江门人民的文化和农业饮食业做了巨大推广与经济推动。此次荤豆花文化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江门人民感谢政府各级领导,感谢关心江门荤豆花发展的各级人士。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一片山水孕育荤豆花!我们要守住荤豆花的味道,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这美味,愿后世子孙兢兢业业的传承,留下一个个儿女对江门的故乡情。今夜我才明白,我仅生长在这片土地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故乡的发展都在我的心里不停的改变着模样,而现在和以后唯独故乡荤豆花的味道让我刻骨铭心,让我一直挂念,因为它犹如我的家人一样爱着我 、温暖着我,永不变心!
九顶书斋 尹九源 记

作者风采

尹九源,四川叙永人。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文联书法专委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叙永县政协永宁诗书画院创研员,叙永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夺泸州市高中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屈原魂诗词一等奖。诗文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星星诗词》《西南商报》《天府联苑》《川江都市报》《永宁潮》等各级刊物。
喜诗词楹联书法,就职于成都致馨斋九源文艺工作室,以文会友,博采其长。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2563560978@qq.com
投稿要求
古体诗:律诗(古风意境佳)六至十二首,绝句(古风意境佳)十至二十首。投稿时每行两句排列,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省名)
诗题
XXXXXXX,XXXXXXⅩ。
……
现代诗:两首及以上(最多不超过五首一百行)。
散文:一篇
小说:视篇幅而定
另外:附作者简介和一张清晰的个人生活照。
可以应作者要求配图和配乐(投稿时加入想配的图片和乐曲名称,注明演唱者等)所有投稿都以正文发送或加编辑微信707904340直接发送投稿,不发附件,如果投稿十日内没有收到用稿回复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投稿以后记得加编辑微信号707904340,以便联系,未加微信的投稿,一般不予编发。
关注《春到百草园》能欣赏更多佳作





